天墓之禁地迷城_吴半仙【完结】(377)

阅读记录

  她的普通话话说的断断续续,还带着浓重的口音,不过声音却是非常悦耳动听,她这害羞带怯的模样,看得我有些发呆。

  这哪还是之前那个飘然若仙的白衣仙子啊,简直就象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女孩,第一次和陌生人说话的样子。她此时脸上已经一片酡红,一只手更是揪着剑疆上的皮绳扭来扭曲。

  我目瞪口呆的看着她,被她如此大的前后差异搞得忘记了回答。

  还是李东接过话说道:“你好,圣女殿下,我们来这里给你添麻烦了,请多包涵。”

  李东的话音刚落,女孩立刻又紧张了起来,结结巴巴的说道:“你、你不用叫我圣女殿下,直接、叫我的、叫我的名字就可以。”

  这女孩虽然还是有些紧张,但脸色已经没那么红了,只是说话的时候不敢正视对方,我从小到大都没遇到过如此害羞的人,尤其还是个仙姿玉色的女孩,给人感觉十分清纯可爱。

  我打算缓解一下她的紧张qíng绪,于是说道:“雪瑶你好,我叫袁周成,既然东方宫主让你留下,那你能不能带我们参观一下这里?”

  小小似乎已经平复了心qíng,这时,小孩心xing表露无疑,她立刻跑到东方雪瑶身边,抓住她的胳膊说道:“雪瑶姐姐,你快带我们进去吧,这宫殿好漂亮,我想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

  唐逸风在一旁提醒道:“小小,你得叫雪瑶姑姑,她是爸爸的小师妹。”

  小小歪着脑袋问道:“姑姑?雪瑶姐姐有那么老吗?”

  我在一旁听的想笑,不过说起姑姑,我一下就想到了小龙女,眼前这个白衣胜雪,冰清玉洁的雪瑶姑娘,与杨过那个生xing恬淡、不谙世事的姑姑,简直一模一样。

  只是这个雪瑶,她比小龙女又多了一分小女孩的羞涩,让人更感亲切,不再使人觉得难以接近。

  雪瑶这时已经不那么紧张了,抬头对唐逸风说道:“小小喜欢怎么叫我,就随她好了。师兄,你带他们参观吧,我、我不太会说话。”

  唐逸风对她微微一笑,说道:“好吧,二位老弟请,我们一起进去看看,顺便给你们讲讲这承露宫的来历。”

  我们几人推让一番,之后在唐逸风的带领下,进入了面前的宫殿,他告诉我们,这处冰雕宫殿名叫“寒冰殿”。

  听到宫殿的名字,我不禁有些腹诽,寒冰殿,这名字还是真是……没创意啊。按这个思路,承露宫叫做寒冰宫好像更贴切些。

  可是,当我踏进寒冰殿的正门后,我们几人身上穿的羽衣忽然一闪,bào起一团柔和的光晕,将我们包围了起来,却又不影响任何行动,这是?……我疑惑的望向唐逸风。

  他知道我的疑惑是什么,对我们解释道:“神农架有很多白化动物,那是因为承露宫附近气场特殊,使得一些动物产生了变异。你们所穿的羽衣,是金雕羽毛制成的,这些金雕全都是白化金雕,所以羽毛全是白色。千百年来,它们一直都是承露宫的空中护卫,这羽毛都是金雕脱毛时积攒下来的。”

  我轻轻抚摸着身上的羽衣,感觉触手柔软中带着坚韧,羽毛中好像又蕴含着特殊的灵能,就是这种能量将四周的严寒隔绝在外。

  李东这时问道:“这些白化金雕一定也不是凡物吧?”

  唐逸风点头道:“不瞒二位,承露宫实为道门中的道医一脉,历代宫主与长老,都jīng通修身养命之术,又掌握许多奇门异术,并能改造地脉使这里灵气不会外散,久而久之,居住在此的人或动物,都会身具灵脉,更适于参研逆天改命之道。”

  这段话信息量有些大,既透漏了承露宫的实质,又简单解释了这个地区的怪异之处,还说出了这群人的真实身份。

  “道医是什么?和中医有区别吗?”李东是不懂就问。

  这时,我们已经进入了正殿,首先让我感到一丝诧异的是,这里的气息,竟然与嫣儿本体所在的寒冰dòng相似,也与李少君那个寒冰棺散发的气息差不多。

  难道这寒冰殿另有所指?想想也是,一个传承千年的神秘道统,岂会胡乱起名字,看来此寒冰非彼寒冰啊。

  唐逸风整理了一下思绪,缓缓的说道:“这要从道门五术说起……”他先从医学起源一点点说起。

  术者,道之用也。道家五术为:山、医、命、相、卜。

  其中的道医,并非简单的运用中药、针灸、按摩、祝由、导引养生等方法,道医流派较为中医还要深入彻底,道医是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基本理论、以老子《道德经》的“道”为核心内容,以形神兼治为手段的医学流派。

  广泛意义上的道医,其实与命理学息息相关,其对医术的定义是,如何挽救命运中的不幸,如何将自然界诸多因素为我所用,如何求助于天而为人造福,这是一种研究改善命运中各种不幸的方法。

  中国医学的发展可追溯至上古时期,约八千多年,应起于早期巫祝之禁咒祈禳,其后则用汤醴糙药,并逐渐采用针法与灸法。

  在战国以迄秦汉之际,经脉理论渐认形成,鬼神祟人之观念,渐为邪气致疾论所替代,因而发展出以“补泻”为基本原则的调经理气治病法,并由针灸运用发展到汤液方面,导致医术发生典范转移的现象。

  古之巫医,也分化成为巫与医。

  巫者,自然仍以其禁咒祈禳,从事著奉侍鬼神的工作;

  医者分为中医与道医:中医以《huáng帝内经》作会基本理论,它讲究二因(内因、外因);

  道医则以“一元四素”“三元(源)化生万物”的道教理论,作为基本理论,它讲究三因(本因、内因、外因)。

  宋朝以后,医者之传承渐渐依附于儒学体系,出现“儒医”的观念,不但以《易经》等儒家经典来解释医籍,排斥禁咒、服食、辟榖、调气诸法,且不承认神仙家及房中术可列入医学传统中。

  后来因为时间的变故,医道隐传开始,道医就慢慢的隐退于医家,最后成了道教标榜的名号,但传承者十不存一。

  道医学是道教在以医传教的宗教活动,和追求长生成仙的修炼过程中,通过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和体悟,形成的一套具有宗教色彩,与民俗文化xing质的心身医学体系。

  道医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

  道医借用了道家(道教)的文化,同时也采用了传统中医的文化,运用yīn阳五行学说为辨证施治手段,因独特的医术和方法,在道教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由教内宫观大德道士、教外的道家学者组成的特殊道医流派。

  道医古称“大医”。

  凡学仙者,皆当知医,凡大医者,皆修天道,道医一脉极为苛刻严格,医不近仙者不能为医。所以行走在外的道医,无一不是当世“神医”,但凡出世,皆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敬仰与供奉。

  其中最为有名的道医是唐代的“孙思邈”,他被后人誉为“药王”,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就连这与世隔绝的承露宫内,都有一座药王殿。

  据唐逸风所说,承露宫实为第一代宫主所发现,当时这里就已经有几座宫殿,至于是何时、何人所建,一直是承露宫的秘密。其他的宫殿与铜仙承露盘所在广场,都是后来建造的,也包括我们所在的寒冰宫。

  而这东方宫主的祖上,可追溯至汉代,却是传说中的东华帝君弟子,道号叫做曼倩的……东方朔。

  第四百一十章 禁道门

  听唐逸风提到东方朔,我眼前一亮,这人着实不简单,虽然未得汉武帝重用,但却不失为当世人杰,他从二十岁负才自荐,得汉武帝启用,此人才思敏捷能言善辩,饱读史书博学多才,且又jīng通兵法,但由于过于狂妄自大,一直没得到武帝的重用。

  东方朔为抒发不满,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著作,其中赋体散文《答客难》是其代表作,开辟了赋体文学的新领域。

  东方朔的事迹常被神化,将其描绘成暂居人间的神仙之类的人物。李白也有诗曰:“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东方朔同时因其滑稽多智,被尊为相声业的祖师爷。

  这人之所以能让我记住,却是因为他那个传说中的师尊,东华帝君。而前些年我在网上看到一种言论,其中谈到东华帝君的另一个徒弟,竟是赫赫有名的天蓬元帅—猪八戒。

  世人皆知东方朔才辩无双,辞赋传天下,但却不知他的另一个身份—道医。

  只是他自认为道行尚浅,一直没有以道医身份示人,对于东方朔其人,唐逸风也知之不多,只是告诉我们这东方世家的传承,是道医七道门中的“禁道门”。

52书库推荐浏览: 吴半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