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异事录_南安棠【完结】(76)

阅读记录

  “我们得为未知的文物小心翼翼,想想真可怕,当年的前辈,掀开那件云纹漆鼎的鼎盖、袒露马王堆千年藕片时,于惊叹之余,便愕然见到了它逐渐化为乌有,那时的心qíng,肯定很懊悔。 ”

  解晋也不会希望自己去体验这样一份懊悔,即使这是一份必然要产生的qíng感,无论当时,现在,甚至可能多年以后,如何保住这稍纵即逝的瞬间,都是个难题。

  “这份责任,无法去承担啊。 ”

  解晋感慨。

  埋吧,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远,让后人去做决策吧。

  二十二章 物探下的隐现

  二十二章 物探下的隐现

  考古物探,种类繁多,大多人可能都不曾听闻。 算起来,最为世人熟知的考古科技,恐怕是遥感。 几年前北京老山汉墓的部分发掘过程被制作成电视节目,当时便曾使用遥感技术协助考古。 遥感原理无外乎是安第斯山的巨型蜂鸟图案,在地面看不到整体,在空中便看清了这类的视觉高低的差异,所以说白了就是于遗址上拍摄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查看遗址全景。 其实说简单也难,因为这涉及到光学的东西,反正也不是此文重点,忽略而过。

  此次王陵物探并没有使用遥感技术,原因很简单,这并不是为了寻找王陵所在,而是王陵位置已经知道,无须在地表通过遥感技术搜索位置——基本上在沙漠里,这种技术也难以实施。

  这次用了考古物探,好几种考古物探方法混合着用,为了搞清楚掩埋深度及墓室里陪葬品的大致qíng况,竭尽所能。 隔着层沙土去勘探,也只能是弄清个大致结构,和墓室里边金属与陶器(可以用磁法勘探获得信息)的大致布局。 对于考古物探,考古工作者在学校里便已涉及,但由于工作中较少使用,很多人都琢磨不通。

  当各类物探信息出来后,老解与此次派来协助物探的某地质大学的人员一起做分析,都是些图表与数据,考古队里能轻松看懂的,除了老解外,便是李弘。 李弘数理知识很好,公式演算也很神速。 大概是出生商人之家的缘故,他有数学方面地天赋。

  帐篷搭成的简陋会议室里,解晋拿起一张图表,左看右看,右看左看,他也不参与李弘和自家老爹与地质队那几个年轻人的jiāo谈,他安静看图。 看不懂就听这群人商议,大多也听明白了。

  “那也就是说。 这是个甲字型的古墓?”

  解晋将图表搁下,琢磨道。

  “应该是,只有一个墓道。 ”

  老解的话语平淡。

  “那这些是什么?”

  解晋用手指圈起图表正中的东西,他有个古怪念头,觉得这玩意该不是。 。 。 。 。 。

  “可能是huáng肠题凑。 ”

  李弘回答。

  “小李,你开玩笑吧?”

  解晋原先脑中也有这个念头,被李弘说出来。 更觉得怪异。

  “难道我们挖的不是西域地王陵?”

  解晋疑惑。

  “还记得九七年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营盘gān尸吗?”

  老解问解晋。

  他这儿子没有李弘脑子转得快,什么都敢设想,都不知道这是好,还是不好了。

  “记得,这墓极幸运被盗贼刨剩,连棺板都塌了,竟没被盗走。 ”

  解晋啧啧称奇。 只要盗墓贼再挖几米,这一重大发现就只剩huáng沙了。

  “营盘gān尸地陪葬品有西亚的特点。 可葬具却是标准中原魏晋的风格,两种文化相融合。 ”

  老解做解说。 他的话很明白,说明一个问题,即使现在他们发觉的“王陵”完全按汉代的诸侯列侯墓的墓葬规格埋葬,他都不惊讶。

  “可这样大地覆盖面积,木料从何而来?”

  解晋惊愕。 他不是没猜想过这是huáng肠题凑。 可如果是的话,那么。 。 。 。 。 。

  “叠积huáng肠题凑的木料材质还不清楚,柏木的话,那无法想象。 ”

  李弘做分析。

  这里不产柏木,以当时的气候条件,也不可能砍伐这么多的树木。

  huáng肠题凑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高级墓葬礼制,huáng肠,是指堆垒在棺椁外的huáng心柏木枋,而题凑,是指木枋地头一律向内排列。 这样的墓葬礼制需要大量的木材。 而且这种木材还指定为柏木。 东汉后期。 柏木减少,才以石头制作huáng肠石代替。

  “这确实是个疑点。 我们当时下去,也没看清楚是否有huáng肠题凑,但胡杨倒是不少。 ”

  老解摸下巴。

  “完全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啊。 ”

  地质队的赵队长和队员听三位考古工作者谈考古行业的东西,一头雾水。

  “所以说隔行如隔山,你们这些图表数据我也看得头疼。 ”

  解晋正好抱怨一下。

  这年头,搞考古工作的,没三头六臂都不行,什么地质、化学、风水,什么都得懂些,总会用上。

  “正好互补。 ”

  年轻地队长笑得很亲切。

  “对了,这墓金属器不少,到处都有。 ”

  赵队长从一堆图表数据表里,捡起一张图递给老解。

  “看来,十年前那群盗墓贼对墓室的扰动不小。 ”

  老解看着图,皱了皱眉头。

  有了这些物探数据,墓室的大致结构与布局都搞清楚了,现在最大的问题还不是如何避开这些文物对墓室做巩固,搭建墓顶,而是必须对上层的沙土及胡杨木做清理。 这大型墓葬的墓顶全部崩塌,要清理掉,才能搞建筑。

  在物探数据陆续出来的这几天,王陵营地里,并没有老杨的身影,因为老杨前往了兵团,那件巨大陨石暂时安放于那里。 陨石上有铭文,这铭文极其重要,大家都期待这铭文有墓主的信息。

  清理崩塌木顶的工作jiāo由了士兵与考古队,一方负责运走沙土,一方留意是否有文物出土。 这是个庞大地工程,尤其当发现墓顶有彩绘时,老解决定再组一支考古队过来帮忙。 墓顶崩塌时,附有壁画地土层都摔裂了,大块的还好捡,要捡小块地可就不得不使用上筛子筛沙。

  当老解与几位核心人物一起商议再唤上支考古队时,有人表达了反对声,认为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涉及到保密的问题。

  “那就找些可靠的人来,时间拖越久,这消息越藏不住。 ”

  老解谈了他的想法。

  老解的这个意见被采用,人选也由老解去挑。 李弘知道还要增加人手,便推荐翊棠,理由是这家伙反正也已经知道了。

  老解见过翊棠,虽然印象谈不上深,但想李弘的朋友,应该都挺靠谱,就同意了。

  李弘很够哥们,如以往翊棠曾说过,一位考古工作者,很可能gān一辈子,都没机会参与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这样的机会,极其难得。

  夜里,在双人帐篷里,李弘给翊棠发了封邮件,让翊棠速来报告。 营地不仅安置了发电机,拉了电线,有电话,还可以上网。

52书库推荐浏览: 南安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