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利用郭家的势力,所以才娶郭念云为正妃。但又不想让她诞下嫡长子,以防下一代皇帝的身上流着郭氏的血,外戚的力量太过强大,难以控制。所以才有了金仙观中所发生的一切!
在郭念云的反复琢磨中,这个想法渐渐成了无可争辩的定论。她不去想,最初正是自己和李纯闹别扭要进的道观,也不去想吐蕃人怎么可能与东宫相互勾结,更不去想李纯父子即使再包藏祸心,也不可能用放走论莽热为代价。毕竟,大唐还是他们的天下。
所有的道理她统统不管。郭念云就是要把人生中所有的失意、悔恨和不满全部怪罪到皇帝的头上,唯如此,她才能够心安理得地恨他,一直恨下去。
金仙观的惨剧再度上演,更让郭念云感到是上天在提醒自己,应该彻底抛弃对皇帝的幻想了——他绝不会让她的儿子登上皇位的。罢免崔群只是第一步,只要他想换储,就一定能有条不紊地、坚决而持续地实施他的计划。就像他花了整整十五年,终于把那些桀骜不驯的藩镇一个一个地收服,让天下重归于李唐一统。
除了权力和智慧,皇帝的意志力才是最令人生畏的。郭念云深知,自己和儿子不是他的对手。
她曾经一心巴望,儿子能安安稳稳地当着太子,有朝一日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现在她明白了,这是不可能的。除非先下手为强,在皇帝换储之前就夺下皇位!
那也就是说,皇帝必须尽快死掉。只要皇帝死时,还是郭念云的儿子在当太子,就没人能够阻止他即位。可是才刚四十出头,又一向健康的皇帝怎么会突然死亡呢?
郭念云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但必须策划周密,因为皇帝暴卒必将引起朝野震动,到时候追查起来,决不能留下任何把柄。当然,即使真被查出什么来,郭念云也是不怕的。因为那时坐在龙椅上的,已经是她的儿子了。只是有些话好说不好听,就像今天的皇帝,再怎么铁血强硬,却在一个“孝”字之前屡屡失态,终究于颜面有害,于权威不利。
所以郭念云下定决心,大逆不道的事情就让自己来做吧。太子无需介入,甚至不必知道。这份恩怨本来就是她与李纯两人之间的。
天赐良机。在太液池边无意间看到的一幕,再加上陈弘志透露的信息,使郭念云的心中飞快地成形了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太过大胆而狠毒,把她自己也吓坏了,以至于当她步步为营,成功地将柳泌装入彀中时,却在最后一刻犹豫了。
她没能说出口的计划是:让柳泌直接在丹药中下毒。
郭念云认为,柳泌的丹药迟早会要了皇帝的命,自己只不过是让这个过程加快速度。柳泌是个聪明人,应该懂得皇帝一死,自己的靠山就倒了,如今飞扬跋扈结下太多仇家,到时候根本不需要任何证据,光用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他。所以柳泌应该感激郭念云,为他指出了一条生路。
圣上升仙而去,人间自不会缺了皇帝。
只要柳泌立下汗马功劳,继任的皇帝就不会亏待了他。
尽管没有明说,他们今天还是达成了共识的。对于郭念云来说,这就够了。
2
皇帝派来玉晨观的内侍,向裴玄静捧上一把纯金的钥匙。
“圣上命我将金匮的钥匙交给炼师。”
“给我?”
“圣上口谕,宋学士对凌烟阁异象的解释尚不足信,命裴炼师继续调查。”
裴玄静愣住了。
“裴炼师?”
“妾遵旨。”裴玄静双膝跪倒,从内侍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钥匙。
“裴炼师请起。”内侍又道,“圣上已经传旨给凌烟阁的守卫,任何时候炼师都可以出入。马车已在外面候着了,请炼师即刻去凌烟阁查案。”
裴玄静将金匮的钥匙藏入怀中,登上了马车。
皇帝为什么要让自己介入凌烟阁一案呢?会不会是宋若昭要求的?也可能是自己曾进入过凌烟阁,被柳泌或者神策军们通报给了皇帝,于是皇帝便想利用自己来验证宋若昭的说法?
不管怎样,宋若昭在凌烟阁异象案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是否与《推背图》有关——这些都是裴玄静感兴趣的。裴玄静始终相信一点:从哪里开始,还要在哪里结束。所有秘密皆如是。既然皇帝给了机会,裴玄静不会放过。待胸有成竹之后,再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
神策军果然已接到指示,将裴玄静放入凌烟阁后,便退了出去。裴玄静听到关门落锁的声音——自己被关在凌烟阁里了。
裴玄静径直来到中隔前。正是午后时分,薄薄的阳光投在中隔上,画了一条金色的斜线。她欺身向前,没费多大力气,就在中隔靠近中央的位置,找到了一个小洞。
乍一看像是虫蛀出来的洞,但边缘又整齐得很不自然。无巧不巧,阳光划出的金线恰好穿洞而过,直直地落在前方的柱子上,变成了一个拳头大小的光圈。细密的灰尘在光圈中悄然起舞。裴玄静盯着灰尘看了一会儿,又绕着柱子转了一圈。这一圈还没有转完,她的目光便被柱子上的一小块污痕吸引住了。
裴玄静伸出手指探了探,有点黏。她索性凑上去,朝污迹呵了口气。不出所料,再摸时黏度增强了。
这是有人在柱子上抹了胶。凌烟阁中灰尘较多,陆续粘在胶上,便形成了这块污迹。几天过后,胶都变干了,污迹也比较淡,轻易发现不了。
小洞、胶迹和小剪纸,都证明在凌烟阁中充满了人为的蛛丝马迹——造成异象的根本不是鬼神,而是人。
裴玄静回到金匮前,取出那枚小小的金钥匙,将锁打开。
金匮的盖子比裴玄静想象的重,掀开后,首先看见的是第一象,卦曰:“甲子,乾为天。”
图上画着:一个男子身披桷叶,两只手里分别托着日月,坐于石上。画面另一侧的竹苇上,站着一个女人。谶曰:“初劫世千变,战争无了时。遇着秋兰草,方是迨成时。”七言诗中写道:“自从盘古分希夷,虎斗龙争事是悲。万代兴亡谁能记,试从唐后定兴衰。”
宋若昭提到过,第一象是整个《推背图》的总纲。从“甲子,乾为天”的卦语中就能看出来。图示也很容易理解:人分男女,而男子手托日月,说明阴阳分明,乾坤若定。至于谶和诗,说的都是兴亡更替,承袭天命。所以《推背图》的第一象不需要特别的解释,因是总论和概括。
裴玄静将第一象取出放到旁边,紧接着便是第二象了,卦曰:“乙丑,天风姤。”
图上画着许多鲤鱼。裴玄静数了数,恰好十八条。画面中央竖着一柄宝剑。宝剑的前方游着一条鲤鱼,两条鲤鱼被宝剑穿过,身上还画着斑驳的血迹。其余的鲤鱼都游在宝剑的后方。谶诗是这样写的:“枝叶方生根,东风起复翻。将不磨二剑,十八子称尊。”
“十八子称尊?”裴玄静默念着,心中疑云顿生。
按照宋若昭的说法,推背图除了一头一尾的第一象和第六十象,分别作为开始的概论和结束的总结,其余的五十八幅图均为预言。第三、四、五象已经有了较为确切的解释。宋若华又将第九象解释为藩镇作乱和武元衡遇刺。但是,宋若昭为什么没有提到第二象呢?
52书库推荐浏览: 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