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欧德姆布拉超距通讯中心提供的资料里,并没有关于亚夏文明具体科技水准的描述,但是通过观察,原晧宸确信他们也拥有超越超级星系文明的实力。
但这一次,科技水平并不是原晧宸等人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让他们大感意外的是亚夏文明智慧生物的生命形式,因为他们竟然是一个由水生生物为主导的文明世界!
亚夏文明的最高行政行星有一个颇具诗意的名字摇光。
行星摇光之所以得其名,是因为她是一个完全被海洋覆盖的世界,摇曳的海浪在恒星的光芒照耀下显得波光粼粼,从宇宙外层空间望去,就像灵动起舞的一颗光球。
虽然在行星摇光的洋面上,也漂浮着无法计数的人造建筑物,但亚夏文明的都市主体却都修建在深深的海底。
在深海底部的一座巨型都市内,原晧宸、火山球将军和硅基机器人的几位超级领袖获得了亚夏文明行政高层的接见。在这次会晤中,他们首先互相介绍了各自的文明发展史。由此,原晧宸等人也对亚夏文明也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亚夏文明虽然诞生于行星摇光,但是,他们却并非行星摇光上的第一任主人。
根据亚夏文明的科考研究结论,在行星摇光最初诞生出原始生命后的11.21亿年里,细数漫长的历史,曾经先后发生过四个文明世界的更迭。
其中,第一代文明在尚未完全发展到社会化阶段的时候,就遭遇了一次全球性的灾难,被扼杀于襁褓之中。引发巨大灾难的,是一次席卷全球,长达数年之久的大地震。
大地震,以及无休无止的海底火山喷发彻底毁灭了全球海洋的生态环境。行星摇光的海洋水温不仅骤然上升,火山喷发的巨量毒害化学物质也充斥了全球的洋流,这一切,直到7321万年之后才逐渐恢复。
相比之下,第二代文明更幸运一些,他们自诞生之后,就迅速地发展壮大,很快就统治了整个星球,并以极高的速度跨越了农业时代,一路奔向工业时代。正当他们开始畅想如何去追寻璀璨的星际美梦的时候,厄运却再一次降临!
他们惊恐地发现,天空中原本一直给予他们光和热的两颗恒星忽然开始不断变小,并相继远离而去。于是,行星摇光的气温开始迅速下降,最后整个星球开始冻结,由绚烂多姿的水球变成了阴凝冰坚的地狱。
第二代文明就这样被冻死了!
通过亚夏文明的研究获知,行星摇光之所以命途多舛,归根结底在于她诞生于一个复杂的双星系统之内。恐怖的引力大战导致了星球核心岩浆圈层的压力爆表,由此引发的大地震和火山喷发首先葬送了第一代文明。
接下来,通过7321万年的休养,好不容易恢复生机的行星摇光,却很不幸地又一次在双恒星系统的引力大战中遭殃,这一次,她被无情的甩出双星系统,逐渐飞向宇宙深空,沦为一颗冰冻的孤星。
不幸中的万幸,行星摇光竟然在历经了2.53亿年的流浪之后,又奇迹般地被另外一颗恒星捕获。重新获得光和热的行星摇光终于再次焕发了生机,并诞生了第三代文明。
第三代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但原晧宸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亚夏文明对第三代文明的鄙夷。虽然他们走的历程要远远超过第一代和第二代文明,但是却最终毁灭于自相残杀。
“想来他们的自私和愚昧,对行星摇光产生了无法磨灭的伤害,这才让第四代文明,也就是亚夏对他们深恶痛绝吧。”
虽然亚夏文明并没有对第三代文明做过多的描述,但原晧宸从只言片语之间也设想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毁灭悲剧。
“战争,在这宇宙之中,该会有多少文明最终毁灭在自己的手上……”
第请假条
这几天都在出差,所以今天来不及,向大家请假,请体谅。
《关于超新星爆炸的描述》
超爆炸有多恐怖,看它的绝对星等。越小,光度越高。
简要说一下分类,根据光谱特征,常分为type I,type II两大类。Ia SN,峰值绝对星等超过19等。Ib SN和I,峰值绝对星等达18等。绝对星等差1,光度差2.512倍。太阳的绝对星等为4.86等,如果把Ia SN放在太阳的位置,那么它最亮时候是太阳的倍,89亿个太阳!光度普遍小一等,峰值绝对星等在16到17等之间,相当于十几亿个太阳!
理论上,超新星爆炸没有这么多分类,根据爆发类型,仅有热核爆炸、核坍缩。
【A:热核爆炸,CO简并核白矮星的爆炸。】
单简并模型,白矮星+恒星。白矮星吸积伴星的物质,最终质量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于是引力超过电子简并压,引起星体坍缩。坍缩过程,一半的引力能释放,一半的转化为热能,导致星体温度急速升高。当某区域温度达到碳、氧聚变温度,点火,引发失控的热核反应。原因是正反馈:简并核的传热性非常好,局部热量可迅速传导整个星体,所以星体是等温的。聚变反应敏感地依赖温度,温度升高,反应率幂率地增大,导致温度进一步升高。接着,极高的温度带来极高的热压力,产生超声速传播燃烧的火焰,所到之处简并解除,短时间内聚变释放的能量超过了引力束缚能,后果就是星体急速膨胀,最终形成行星状星云,没有遗留物。
双简并模型,白矮星+白矮星。具体可以是CO白矮星+He白矮星,CO白矮星+CO白矮星等诸多可能。白矮星因引力辐射带走轨道角动量最终并合爆炸;或者距离过近,质量大的吸积质量小的,并合前质量大的白矮星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而爆炸。
在热核爆炸模型,超新星释放能量仅取决于前身星的质量。可想而知,双简并模型能量肯定高于单简并模型。事实上,人们观测到某些Ia SN光度不止19等,竟然达到21等!可能是双简并模型的证据。
【B:核坍缩】
是大质量恒星演化晚期的爆炸。人们一共提出四种类型,铁核坍缩,电子俘获,配对不稳定,光致解离。
1、铁核坍缩,早期的超新星模型。大质量恒星核合成至铁元素,形成洋葱结构。中心是铁核,再外依次是硅壳层、镁壳层、氧壳层、碳壳层、氦壳层、氢壳层、氢包层。这个模型认为,Ib SN是无氢壳层、氢包层的大质量恒星爆发,I是无氦壳层的大质量恒星爆发。硅壳层持续燃烧,导致铁核质量持续增大,形成简并铁核。爆发则是铁核质量超过钱德拉塞卡极限,铁核坍缩,引力能释放,铁原子核解离成氦,氦俘获电子,开启中子化过程,释放大量的中微子,带走了约99%的引力能,核心形成半径约10km的前身中子星,这些过程的时间只有几秒!外层来不及反应。核心形成铁核,光度下降,外层热压力减小,引发外层坍缩。
当坍缩的外层物质下降遇到前身中子星时,发生什么?人们普遍认为,产生反弹的超音速激波!激波向外冲击,带走了外层物质,解释了光度曲线急剧上升。然而问题没这么简单,90年代,数值模拟发现激波最终停下来了,炸不开外层物质。大牛们开玩笑,中微子没准可以复活激波啊。额,随后考虑中微子流与激波层作用,没想到真可以讲很小部分的能量传给激波,激波复活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原艾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