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同事意味深长地微笑,紧张的会议室里气氛顿时有所轻松。老王咳嗽一声,说:“开会的时候,最好不要谈论与案情无关的事。”
这下没人敢再开玩笑,大家齐刷刷地看着马一洛。马一洛站在前方,投影仪的光线打在他脸上,颇有些光怪陆离的感觉。
“这事我们完了再讨论。”马一洛给大益一个台阶,“言归正传!根据萧夏的录音,我觉得解铃还须系铃人,我们的首要任务……”说到这儿他突然停住了,看了看老王,觉得有点越权,“王队,要不你——”
老王坐在那里稳如泰山,向他挥了挥手,示意他接着讲下去。
15
这一天,马一洛脸上始终挂着意犹未尽的自信。这是支队第一次完全采纳他的部署,而且由他亲自讲解,亲自分配任务,他觉得自己已然是半个领导了。
开完会后,他留下来整理设备。人都走完之后,老王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大火案的档案找到了,就在我的办公桌上。”
“真的?”马一洛压抑不住强烈的探求欲,“这么快就找到了,真是太好了!”
他随老王来到办公室,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档案盒。里面装着大火案的所有资料,现场照片,知情者笔录,还有一些物证和警方的最终定论。一个塑料袋里,装着两个毛茸茸的小球,像是婴儿鞋子上的装饰品。尽管上面布满了炭黑,却仍旧可见娇嫩的粉色,那正是小孩子喜欢的颜色。
老王跟他解释:“这是在大火以后找到的,就攥在那个女人的手里。”在决定交给马一洛之前,他已经对案情作过一番了解。
“这像是婴儿的东西,一定来自他们的小孩。”
老王摇了摇头,“也许是这样。不过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当年也有人走访过他们的邻居,可是因为他们刚搬来不久,邻居大都不认识他们,更加不认识他们的孩子。所以孩子的穿着基本无法考证。”
“难怪,笔录上都是些无关痛痒的内容,”马一洛随意翻阅着卷宗,小声嘀咕,“死者是1948年出生,那么到出事的1989年,她正好四十二岁……”
“她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结婚还不到两年。”
“晚婚?”
“她的丈夫——也就是秦朗教授——比她大五岁,到出事时回国才刚满四年。她等自己的丈夫足足等了十年!”
马一洛对死去的女人顿时肃然起敬,“这就是80年代的爱情!”
“是啊,那个时候的人感情很专一,思想也相对单纯。”
“可是大火之后,为什么没有孩子的一点消息呢?”
“不知道。有可能……孩子当时并没有跟她在一起。”
“一个吃奶的孩子,怎么会离开妈呢?”马一洛反问。
老王只是随意地猜测,但是明显这样的猜测站不住脚。
“假如孩子跟妈在一起的话,那么,妈被烧死了,孩子却不知去向?这还真是个问题。”
“我们暂且不管孩子。刚搬来一个月就失火丧命,这本来就很可疑。你不觉得这火烧得很蹊跷吗?”
马一洛顺着老王的意思说下去,“那他们搬家的动机就值得怀疑了。”
“有一点倒是值得注意,他们本来就是泉溪人。秦朗教授出国的几年,他的未婚妻一直都是在泉溪生活的。搬到泉溪之前,她随自己的丈夫住在长沙。那时秦朗教授是长沙N大学的副院长。”
“秦朗教授回国后在长沙执教,为什么他们要搬到泉溪呢?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两地奔走,几乎是不可能的。要是这样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教授本人并不住这栋大楼里,第二是教授已经辞掉了工作。”
老王似乎不想再继续这种无用的讨论了,“要想深入调查的话,还需亲自去一趟长沙。”
“好,我去准备一下,争取尽快动身。”马一洛说道。
16
出差之前,马一洛特地跑去学校跟萧夏告别。他希望萧夏能配合警方调查,并且在自己离开的这几天保护好自己,别再受任何伤害。
马一洛离开后,萧夏一个人在宿舍里待着,想不起该干什么。周晓蓉也一直没有回来,萧夏知道她在复习功课,因为自己的间歇性外出,她很可能已经搬到了别的地方住。
萧夏就这么孤独地一直挨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天气突然变了。湘南很少刮这样的大风,窗户开着,居然将脸盆吹得满地乱跑。萧夏起身将窗户关上。她看见阴云排山倒海般席卷而来,城市很快就被黑暗湮没。随后,滴滴答答的雨下了起来。
狂风没有停止,萧夏看见雨线被风吹乱,毫无征兆地四处拍打。玻璃上的雨水像瀑布,看久了,仿佛一幅印象派油画。她隐约看到不远处的马路上,有人正在拼命地奔跑。雨势这么大,她认为这样的疯跑毫无意义。
世界忽然安静了下来。所有沉浸在雨雾中的东西,看起来就好像海市蜃楼一样虚无缥缈。人在下雨的时候容易孤寂,总会想一些不着边际的事。很多东西在萧夏的意识中搁浅,稍一引诱便会呈现在眼前。朦胧的雨幕渐渐清晰,时光一刹那轮回,城堡出现了。还有柯林。她长着金色的头发和水晶一般的眼眸,嘴唇薄薄的,却很性感。视野中的一切成了一部奇幻电影,镜头逐渐后拉,特写成了近景,继而又成为全景,然后便是一个深远的长焦镜头。城堡变小了,红雨伞却出现了。柯林的美丽全然不在,被仇恨与报复所替代。她扔下手中的红雨伞,同透明的空气融为一体,甚至连一个黯然的背影都没有留下……
52书库推荐浏览: 杜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