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的唐人街,开有很多中国餐馆,毕竟这是移民的首选,也有茶叶店、瓷器店和一些小超市,唯独华风成衣店,独此一家,因此平时生意也忙碌的很,现在苏海星只要没课,必定就呆在这儿。
原以为生意大多大同小义,店里面的员工也都是熟手了,自己只要维系好客人,核对好帐目,该没什么大的问题,结果第一天麻烦就来了。
这是礼拜三的早上,苏海星下午没课,上午放课后,午饭也没来得及吃,买了快餐就直接回了华风成衣店,她想先熟悉一下店里面的帐目,自从妈妈过世后,已近十天没开业了,时间拖得再长,一怕客源流失,二怕帐目混乱。
到了店里,就照苏卫东的交待,先打电话让祥嫂过来上班,祥嫂是店里的老伙计了,苏卫东初到芝加哥亲自物色的人选,她原是个寡妇,带着一个女儿,含辛茹苦的培养大,后来女儿留学,跟着过来伴读的,谁成想时间一长,就在这边安了家,嫁给了一个华裔。
这人品性也如传统的中国女人一样,勤劳善良,开始便很得苏卫东夫妇喜欢,所以也算得上他们一家在芝加哥最熟悉的人了,苏海星打电话给她时,正在家里忙家务,一听要上班,丢下手里的活就赶过来了,一看到苏海星,想起苏太太往日的好,就止不住的抹眼泪,她本是朴实的人,不大会说安慰人的话,只一个劲的说:“苏姑娘节哀顺变。”后来又问:“苏先生怎么样了,身体还好?”之类的话语。
一个店里的伙计尚能如此,让苏海星颇为感动,反而安慰起祥嫂来,只说一切都好,逝者已逝,活人还是要吃饭的,让她通知店里的其他伙计下午就过来上班吧,祥嫂应了一声,抹着眼泪去忙了。
这成衣店在唐人街的中段,临着大街的铺面跟一般的服装店也什么大的区别,只是面积较小一点,墙上、橱窗挂满了琳琅满目的服装,男装女装都有,俱是苏卫东的心血,货架上也有一些半成品和面料,里面是柜台,前面还摆放了两张供客人临时休息的沙发椅。
店面装饰得精致而温馨,有股淡淡的中国风,柜台两边各有一扇红漆门,右手边是试衣间,左手边进去是裁缝们的工作室,这工作室比外面的店面还稍大一些,中间一个裁衣台,旁边整齐摆放了几台缝纫机。
再里面就是苏卫东的办公室了,这是这家成衣店的设计和财务核心,平时钥匙都是苏卫东亲自保管的,现在他人还在陕西,便交给了苏海星。
办公室已经十多天没有人进来过了,桌上已积了一层薄灰,苏海星放下背包和手里的盒饭,简单的打扫了一下。
这里以往她是很少来这里的,只有苏卫东赶工的时候,会和妈妈一起下楼过来给他送饭,当然,偶尔的时候也会帮忙对对帐,这是繁琐的工作,那一个个流水帐似数字,能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还是年轻人做好一些。
如今只短短十多天的功夫,已是物是人非的感觉了,苏海星不禁又有些触景生情。
吃完了饭,苏海星从一堆笔记本和画稿里找到了帐本,爸爸一向是有条理的人,问他什么面料放在什么地方,什么颜色归什么类,他一清二楚,只有写在本子上的东西,他觉得大差不多,全都混在一起。
所以办公桌上虽然看起来整整齐齐的,其实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通通叠在一起,当然了,多数也是他的素描画稿,苏卫东干这行出身的,美术功底确实相当扎实。
苏海星先把这些东西大致整理了一下,分门别类,然后才开始看帐本,逐个一条一条的核对,哪些帐已经结了,哪些帐还没有清,包括应收的、应付的,还有伙计的薪水等等,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突然想起了什么,在办公室里喊了一声:“祥嫂,能过来一下么?”
祥嫂就在隔壁的工作室里,和三个老裁缝赶之前的订单,那是个大户人家要办晚宴,订做了二十几套西服和晚装,外面的店面有两个小丫头看着,不需要两头劳神,这边听苏海星招呼,放下手里的活,走进来问道:“怎么了苏姑娘?”
苏海星还是一边看着帐本,一边喃喃问道:“祥嫂,你知不知道爸爸是不是还有一本赊帐的帐本,放哪儿了啊?”
祥嫂摇了摇头:“呦,帐上的事我不懂哎,苏先生不跟我们说这些的,不过据我所知,咱们店好像不接受赊帐啊,你想,咱们本来就是小本经营,钱都是当场结的,哪能经得起别人赊呢。”
苏海星这时抬起头来,心下有些犯疑,她记得很清楚,爸爸说那个叫高文的青年人经常过来赊帐的,是不是因为就只遇到这么一个赊欠的无赖,才没必要记帐的?
祥嫂见苏海星皱着眉头发怔,问道:“怎么了苏姑娘?”
苏海星回过神道:“哦,没事,以前听爸爸说有人赊过帐,我以为有帐本的,没有就算了,你先忙吧祥嫂。”
祥嫂也“哦”了一声,转身去忙了,苏海星接着对她的帐本,正自聚精会神,外面突然出现一阵喧哗吵闹的声音。
苏海星小惊了一下,买卖衣裳,怎么还能吵起架来?放下本子和笔,走出办公室,见工作室里三个老师傅也停下了手里的活,站到一起,表情有些惊慌不定,外面传来祥嫂的声音:“哎呀,你们就不能暂缓两天啊,苏老板家里有白事,现在人不在芝加哥,你们这么着急的跟讨债鬼似的,干什么啊。”
52书库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