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笛喝了一勺清汤,问凌雨琦:“还有一件事不明白,1959年龙飞和你们护送原子弹专家小组从北京乘火车去西北,后来粉碎了梅花党的刺杀阴谋,把4位专家安全送到目的地,以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然,这其实也有你们的功劳。蒋介石在撤到台湾前从大陆带走那么多黄金、国宝,他们又有美国人支持,蒋介石手中也有不少科学家,他为什么不研制原子弹呢?”
凌雨琦说:“蒋介石何尝不想研制原子弹,早在四十年代就想制造原子弹,抗战胜利以后,美国曾向军政部次长俞大维表示,美国可以接受中国人学习制造原子弹。蒋介石立即拨款10亿法币,由当时的军政部长陈诚和俞大维主持,进行研究。陈诚请来华罗庚、曾少伦等3位专家,让他们各带两名助手,到美国考察学习。1946年,美国在比基尼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蒋介石特派中央大学物理学教授赵忠饶前去参观学习。实际美国人想垄断这项技术,连英国人都保密,何况蒋介石了。我们的原子弹试验成功后,蒋介石在1965年7月下令拨专款1.4亿美元,拟定一个新行计划,以12年时间建设一座重水反应炉,一家重水生产厂,一家重水分离厂,由西德西门子公司设计建选。今年2月,台湾核能研究所所长郑振华前往以色列,参观核设施。台湾研制原子弹主要面临两大难题,一个是缺乏技术设备,另一个是缺乏核原料。”
两个人吃过饭后,风笛带着凌雨琦驱车来到汉阳龟山西侧的霞姑住宅。这是一个独门独院,院门已贴封条,风笛掏出钥匙开了院门,北房3间,院门载着凤尾竹等,南面有个小厨房,对面有个茅厕。
风笛走上台阶,借着月光一瞧,大惊失色,叫道:“坏了!”
凌雨琦急问何故。
风笛说:“这个房门封了市公安局的封条,如今怎么开了?有人来过!”
凌雨琦凝视一瞧,封条果然撕开,门锁也被人扭断。
第25章 弃暗投明(1)
凌雨琦说:“会不会有贼来过?”
风笛走进房间,搜索一番,说:“不像是贼,因为梳妆台抽屉里,金戒指、金项链没有人动,要是来了飞贼,这些值点钱的东西早就不翼而飞。”
凌雨琦看到东侧卧室椅子上有一柄铁榔头,她觉得很奇怪,问风笛:“这把铁榔头怎么会放在椅子上,上次你们来搜查时有这把铁榔头吗?”
风笛说:“没有呀,一定是来了生人。”
凌雨琦判断说:“这个人并没有走远。”
两个人来到院里,只见院墙的瓦掉了几块,划了几个道子。凌雨琦一纵身,上了墙头。她见外面是一条小巷,通到街上,墙角好像有个东西。她翻身下墙,拾起那东西,借着路灯的灯光一看,大吃一惊。
一只绣花鞋!
她拾起绣花鞋,返回院内,把这只绣花鞋递给风笛。
“你看,有一只绣花鞋。”
“这是霞姑穿的,我们上次在搜查这个住宅时,还发现了另外一双绣花鞋,这是绣有金色梅花的绣花鞋,而那一双是镶有红色梅花的绣花鞋。”
凌雨琦说:“难道是霞姑来了这里?她为什么重返危险旧地呢?”
风笛说:“她胆子也太大了!”
凌雨琦思忖一会儿,说:“说明这个住处还有要找的东西,那个铁榔头不知何用?”
两个人又返回屋里。
凌雨琦拿起铁榔头在屋内环顾。
卧室内有一张双人床,布置齐整,枕巾是碎花蓝底,毛巾被是浅粉色,床下有一双拖鞋。梳妆台前的圆镜影像清晰,大衣柜内是霞姑平日穿的衣物,客厅一桌二椅,摆着一个孔子的木雕,两旁有一对联,左联是:千秋仁义之师,右联是:万世师伦之表。两侧屋内有个单人床,是霞姑给女儿霞飞备用。有一个写字台,风笛扭开台灯,藕荷色灯伞泛出幽幽之光。写字台上摆放着学生们的一摞作文本,竹木笔筒内搁着几支钢笔和毛笔。壁上挂着一幅李时珍山中采药的中国画,画面泛黄。
书柜内放有《中国文学史》、《写作指南》、《中国通史》、《中国名医的故事》、《孙思邈传》等书籍,在书柜的最底层有几本相册。
凌雨琦翻开相册,有一本是老照片,有霞姑在客栈前照的照片,霞姑幼时、少年时代的照片,还有她在乡村池塘旁的照片。有一本相册都是霞飞的专辑,再有一本是霞姑、霞飞母女两人合影的照片。有在武汉黄鹤楼、东湖击浆、古琴台弹琴、归元寺拜罗汉、龙泉山拜楚王陵、武当山访道、昭君故里采花、荆州古城墙写生等情景的照片。
如果单纯从照片上看,凌雨琦怎么也想像不到霞姑、霞飞母女俩是梅花党特务。
凌雨琦拿着铁榔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又翻起画轴看一看,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后来她来到卧室,在靠床的一侧,她听到嘭嘭的声音,好像里面是空墙。她举起铁榔头砸了砸,砖头露了出来,再一砸,砸出一个夹壁墙,墙内藏有一个两平方尺左右的暗穴。
凌雨琦和风笛惊喜万分,她们在这个夹壁墙里发现了一个油布包,打开一看,有一支白朗宁小手枪,两盒子弹和一个小相册。
凌雨琦打开小相册,第一页是一个身穿国民党军服、上校军衔的中年男人。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