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酒推销员_八里侯【完结】(132)

阅读记录

  “我!”

  “我我我!”

  “我来……”

  好几个男队员争先恐后地开始报名。

  杨英翠就随手指点几位,然后她却又转向我:“江恒,你呢?别尽缩在后头,也来出把力吧!”

  嗨、故弄玄虚嘛。

  怎么在哪都有我!

  或者说,她分明就是在掩人耳目、还是试图要把我算计在内;那,话说我可以表示拒绝吗?

  第87章 悼亡词(中)

  然而捧哏的人总是无处不在,几个五大三粗的队员早就看我不顺眼,就主动冲出来,嘻嘻哈哈连拉带推地就把我贡献了出去。

  好吧,我是个善良的人;虽然不情愿,但却不愿意因此而败了大家的兴……

  出力气活的第一步,是从杨家抬出一只许久不曾使用的大木甑来、洗洗涮涮弄干净了,然后再放满一大盆水来浸泡它。

  话说我活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炊事用具!

  从外表来看,它有双手一环抱那么粗,卸掉里面的隔衬以后它更像一只没有底的大木桶。事实上它的主要构件就是三样:甑身,用竹条编制成倒扣的盘子状、可以卡在甑腰以下部位的隔衬,以及用秧草编扎而成、样子很像斗笠或者倒扣的碗状的甑盖。

  能和大木甑相配的,是杨家土灶上的那口大铁锅,现在也被洗刷得锃亮的了。

  灶台前面,杨家爸爸已经抱来很多劈成条块状的木柴,经过一两年的陈放都已经干透了。

  这些情景都有队员主动开了数码相机进行拍照和视频录制。

  据此我初步判断杨英翠应该是打算给大家做蒸食。

  杨英翠倒也不藏着掖着,告诉我们说,今早要做的主食就是蒸米饭团子,大家就等着瞧好吧!待会外出时还可以带一部分作为干粮。

  接下来是淘米,二十多个人吃的米也真是不少!

  不过在我的强烈要求下,标哥也就到物资车上提来一袋十公斤重的优质香稻米,足够了!

  接下来才真正开始了苦活累活。

  杨英翠让我们轮流着,用舂礁来加工一些搭配食物和调味品。

  舂碓这种东西同样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的农家用具。

  这时小师叔璇真也来到旁边看热闹,她就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向我们介绍说,舂碓在过去可是乡下每天必然用到的、用来给稻米脱壳或者舂制粉状物品的工具。

  从外形上来看,舂碓的样子很象一只蜻蜓、或者一只变形了的十字架。

  大致来说,在“蜻蜓”的尾部,是用力向下踩的地方,相应地就在地面上往下挖了一道条状的浅坑,大约有三十多厘米。

  “蜻蜓”的翼部在中部位置稍偏前一点,由一根圆木构成,起到半转轴的作用,也就是杠杆的支点了。

  在“蜻蜓”的头部位置是一个矩形的槽口,用加楔子的方法固定碓嘴、当然也可以松开楔子来更换碓嘴。

  碓嘴有石制的木制的,我们在杨家爸爸的手把手指导下还进行了更换碓嘴的工作。木制的倒也罢了、石制的碓嘴却相当沉!

  正对碓嘴的位置则是一个用整石凿出来的碗状碓窝,需要加工的东西就放在这里面。

  舂碓的操作过程倒是不复杂,就是向下用力踩“蜻蜓”尾部的踏板,让碓头不停地翘起落下。这个姿态和翘翘板的起落差不多。

  而随着碓头的落下,只要一个人在碓窝旁边照应着,灵活地搅拌、还要防止东西被从碓窝里被带出来;总之,让碓嘴不断和放在碓窝里需要加工的东西摩擦或者撞击就行了。

  用舂碓加工食物的过程让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新鲜好奇,同伴们就纷纷上前来围观和拍照。

  但是看着简单,而实际操作起来却相当耗时费力;加工不同的材质就有不同的力度控制要求,我们笨脚笨脚、粗手粗脚的样子逗得围观的人哈哈直乐,参与操作的几乎每个人都闹了不少笑话。

  咳……可见过去的人们生活得多么不容易呀!每天都有层出不穷的锻炼机会;不过虽然顿顿粗茶饭的,但是生命在于运动,那时的人体质多半比现在的人要好得多。

  ……

  杨英翠让我们加工的东西真不少,比如烘烤过的干椒、需要捶打成丝状的干腌牛肉以及杨家爸爸特意从外面采来的野葱等。

  而其中耗时最长的一种根茎物,相当的硬,我们一连换了几拨人都累得呼哧呼哧直喘粗气,这样好不容易才把它加工成碎末状。

  后面杨英翠过来验收时她还嘲笑说:“这颗粒也太粗了……不过算了,大致差不多就行,也不用太严格要求。”

  而大家纷纷问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时,她却笑而不答,只说独家秘方,绝对好吃,大家就不要多问了。

  切、又来这套,装神弄鬼的!

  在我们忙活的过程中,汪姐和王心梅他们等人也没有闲着,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用先前加工出来的调味品和搭配辅食和已经煮成七分熟的米饭混合搅拌在一起,然后大家一起来捏饭团子。

  捏出来的饭团子是白花花的、另外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辅菜,比如牛肉丝、胡萝卜丁和其他吃的东西,煞是好看。

  然后她们又用翠绿的菜叶把这些饭团子一一包裹好,用香草的长叶捆扎一下,再放进大木甑里去准备开始最后的蒸制工序。

52书库推荐浏览: 八里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