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君默和众黑衣人尽皆诧异,扭头望去,只见一队飞骑正从一片土坡上疾驰而下,为首一匹高大的白马上,坐着一名通身盔甲的彪悍骑将。骑将一边策马飞奔一边搭弓上箭,紧接着又是一箭射来,不偏不倚地射入一名黑衣人的咽喉,此人哼也不哼便仰面倒下。
那名骑将两箭得手,第三支箭转瞬又搭上了弓弦。
众黑衣人惊恐莫名,也顾不上萧君默了,慌忙拥着受伤的杨秉均向灞水岸边逃去。他们的马匹都系在河边的柳树上。
转眼之间,那队飞骑便到了面前。杨秉均等人也已骑上马向西北方向逃窜。那名骑将朗声对众骑兵道:“追!给我抓个活口,看是何方悍匪敢在天子脚下杀人!”
众骑兵领命追了过去。
骑将翻身下马,大步朝萧君默走来。
萧君默早已认出来人,松了一口气,一屁股坐在了泥地里。一放松下来,他才感觉全身到处都痛,不禁咝咝地倒吸了几口冷气。
“你不是老吹自己武功多高吗,怎么也被人揍成这样?”骑将笑着,一下蹲在他面前,看着他身上的伤口,目光就像是在欣赏。
“你连两头熊都打不过,还有脸说我?”萧君默摸了摸周身的伤口,疼得龇牙咧嘴,“他们足足有三十多人,换成是你,早死八回了!”
“我现在可是你的救命恩人,你说话的口气就不能好点?”骑将仍旧面带笑容。
此人还很年轻,看上去只比萧君默大个两三岁,丰神俊逸,英气逼人,虽然看得出远道而来风尘仆仆的样子,但眉眼间却神采奕奕,脸上的笑容更是洒脱不羁、灿若朝阳。
“我都救你两回了,你才还我一次就这么得意,有意思吗你?”萧君默白了他一眼。
“是啊,总算还了你一次,本王顿觉神清气爽啊!”骑将笑道,“早知道刚才第二箭就先不射,等他们再砍你我再射,这样就算还了你两次,咱们的账就清了!”
“你这么会算账,当什么都督啊,回朝当个度支郎算了。”萧君默一摸肩头,竟摸了一手的血,赶紧甩了甩。
“还真被你说中了,父皇刚把我的都督免了,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啊!”
萧君默眉头一皱:“怎么回事?”
这个刚刚救下萧君默的骑将,正是李世民第三子、时任安州都督的吴王李恪。他数日前接到了李世民传诏回朝的诏书,同日被免去了都督之职。
李恪站起来,耸耸肩:“我的长史权万纪跟父皇上了密奏,说我游猎无度、滋扰百姓。”
萧君默一笑:“你可真行,竟然被自己的手下告了黑状,说出去都丢死人!”
“权万纪表面是我的属下,实际上还不是父皇放在身边盯我的,他不告黑状才怪!”
“哎,我说,”萧君默抬头看他,“我伤得这么重,你不赶紧送我回城就医,还一个劲地说,想害死我啊?”
“是你自己多话说个没完,怪谁啊?”李恪嘴里这么说,手上却已用力把萧君默拉了起来。
萧君默被扯动伤口,疼得脸都变形了。
李恪这才留意到他的脸色异常苍白,肃然道:“你还别说,你的脸现在已经跟死人一样了。”
萧君默确已虚弱不堪,却仍强作笑颜:“你少咒我,我死了对你没好处,回头要是再被哪头熊压在身下,可没人救你了。”
说起来,萧君默跟吴王李恪渊源颇深。早在萧君默任职玄甲卫的第一年,到安州执行任务,恰好碰上李恪出城打猎,不小心坠马挂在山崖,被路过的萧君默救了起来。第二年,李恪回朝述职,又到终南山打猎,跟手下跑散了,被两头黑熊围攻,恰巧又被萧君默给救了。李恪笑称萧君默是他的福星,萧君默说事不过三,再来一回你就死定了。二人从此便有了过命的交情,虽然不常见面,却无形中已亲如兄弟。
“少废话!赶紧上马,我看你快不行了!”李恪一脸紧张。
萧君默一笑:“瞧你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我这人身体好,血多,流不完的……”话音未落,他两眼一闭,身子一晃,便瘫软了下去。
李恪一把抱住他,忍不住骂道:“又嘴硬!你迟早得死在这张嘴上!”
萧君默却一动不动,显然已经晕厥。
李恪急了,慌忙拍他的脸:“哎,你别吓我,说死你还真死了?”
看萧君默还是没有半点动静,李恪赶紧打了声呼哨。不远处的那匹白马闻声,立刻昂首奋蹄跑了过来。
甘露殿里一片沉寂,只有李世民粗重的呼吸声显得异常清晰。
“青雀,你老实回答朕,这次的事情,跟你有没有关系?”李世民看着李泰。
“冤枉啊父皇!”李泰急道,“自始至终,儿臣有跟您提过娈童的事吗?事前儿臣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啊!”
李世民沉吟不语。
李承乾冷笑:“你没提,不等于你的人没提。如果我没有猜错,这次背后告我的人,一定是黄门侍郎刘洎吧?”
李泰也笑了笑:“什么人告你的我不知道,但就算是刘洎,他这么做也是出于对父皇和社稷的赤胆忠心,更是出于挽救你的一片苦心!如果你硬要说他是我的人,那么我承认,在这一点上,刘洎和我的确是一条心!我相信,朝中所有的忠臣孝子和正人君子,也都跟我们是一条心!”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