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谜影_轩辕子仪【完结】(36)

阅读记录

  于是,现在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着汪文舟打开那个花瓶。

  只见汪文舟不急不忙地把花瓶微微侧过来一些,然后用手细细地在花瓶底部装饰的花纹处抚摸了一下,又拿出了那根细铁丝,把它□□了那朵较大的花的花芯部位。原来,在这花芯的位置处有一个细小的孔洞,如果不是很仔细看的话是看不到的。

  汪文舟把那根细铁丝□□了那个小小的孔洞,然后轻轻地一拨,那花瓶的底部便微微地弹开了少许。汪文舟又用手轻轻的拧了几下,那瓶底便被拧开了。拧开了之后才看到,原来刚才打开的只是暗格的外层,而那个暗格的内层还是完好的。汪文舟又细细地观察起来,其他人也都屏息凝视,生怕打扰了他集中注意力。

  汪文舟经过一番仔细的查看,发现在那暗格的一侧有一个小小的簧片,于是,他用手轻轻地拨了一下,这暗格便被打开了。

  这暗格内的空间其实并不大,里面只放着一封书信,看上去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是却保存地非常完好。细看之下才发现这信封却是没有封口的。

  汪文舟拿出那封书信,打开了信封,从里面抽出了薄薄的一张纸。现在,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张纸上。汪文舟将那折着的纸打开来,只见上面的字并不多,是用毛笔从右向左竖行写的,虽然写字时的笔法有些颤抖,但是字迹却还算是工整的。只见那上面写着:

  “立贴人王威,兹因余近日时多疾病,不知何日生死,特立此嘱以备不测。余此生常感有负于吾儿福顺,念念而不能忘,常思欲补偿之。故如余日后有不测去世,则余所有之家业悉数付与长子王福顺。特写立以杜他日之纷争,别人不得争取。立纸立执为据。即使他日财产为他人所占,也与吾意不符,应凭此帖改正之。

  光绪三十年十一月二十日

  王威亲笔。”

  汪文舟轻声地读出了上面的文字,尽管其他三个人一定也都看到了。

  看过了这些文字,四个人相互交递了一下眼色,但却都没有说话,因为他们都知道彼此心中应该是存在着同样的疑惑。现在,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首先,这分明就是一份遗嘱,并且这份遗嘱立于光绪三十年,也就是1904年,这个时间应该与目前所知的王萍母亲去世的时间相差不多;其次,立遗嘱人是王威,这个名字并没有听说过。不过,按照其中所写的“长子王福顺”等信息以及立嘱的时间,可以想见这王福顺应该是与王福生同辈的,即使不是亲兄弟,也是堂兄弟了,而这王威即使不是王福生的父亲,也一定是王福生的长辈了。综合种种情况,这遗嘱很有可能就是王福生的父亲王老太爷留下来的;第三点,很明显,王威是要把他的家产传给这个叫王福顺的长子的。

  可是,弄明白了这几点,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因为,所留下的疑问和不明之处却还是很多的。首先,这个王威如果真是王福生的父亲,那么他要写遗嘱,为什么不找人见证,或者干脆把遗嘱交给他人来执行呢?又为什么要把这遗嘱藏在一个这么隐秘的地方呢?毕竟这遗嘱藏在这里多半的可能性都是不会被人发现的。其次,为什么过了这许多年,都没有人来取出这份遗嘱,难道是因为王威立完遗嘱后并没有告诉任何人,其后他又突然死亡,才使得这份遗嘱完全不为人所知吗?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王福顺究竟是谁,他现在又在哪里?为什么实际上这些家产的主人却是王福生呢?毕竟按照遗嘱中说的,是要将家产都传给王福顺的,可是现在这个王福顺却不知身在何处,而且他可以算作是一个根本不为人知晓的人物了,毕竟冯征他们来到北京之后是打听过的,而且又经过这两天的了解情况,可是却从来没有听人提起过王福顺这个人。一个人是不可能就这样无缘无故、无影无踪就消失了的。难道王福顺就是王福生,不过是后来改了名字?但是这种可能性似乎并不大。那么,王福顺究竟去了哪里?

  一个小小的花瓶却引出了这么多的疑问,看来这王家的事情的确是不简单的。

  还是冯征先结束了沉思,他看看其他几个人,然后对汪文舟说:“文舟,看来得把这份遗嘱拿走,你尽快把这个花瓶恢复原样,然后趁还没有被人发现,我们尽快离开这儿。”

  于是,汪文舟把这遗嘱交给了冯征,又小心地将花瓶恢复了原来的样子。然后,四人便迅速地离开了这间休息室。

  ☆、31、抽丝

  走出休息室,回到了冯征的房间。在房门关上的那一刻,四人才稍微地放松了一些。

  冯征一进门便走到了窗边的椅子边,很自然地坐了下来,其他三个人也各自找地方坐好了。之后,他们便又开始了经常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讨论。的确是这样的,几个人一起来做一件事情,有时候的确是会比一个人要省时省力些,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正像那句话说的:人多力量大嘛。不过,如果几个人缺少相互配合的话,就很有可能会多做很多的重复的无用功,甚至于是会事倍功半了。所以,几个人合作的话,就一定要注意好相互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也要及时做好信息的沟通,相互交流、相互商量,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尽量多的信息。因此,绝对不能各做各的,必须要齐心合力、各有分工,这才是合作的意义所在。

52书库推荐浏览: 轩辕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