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冯默克先生的遗言更为古怪:
“我的儿子:
作为独子,你将继承我名下所有产业。清单及财产状况都在金约翰律师处,我全权委托他代办一切手续。唯一令我不放心的,是密室中的那幅画。我死之后,你速去金律师处以此密码开启蓝色保险箱(密码XXXXXX),取出一个银行地址和保险箱号码,去那家银行以你的指纹通过身份验证,打开那个保险箱,密室的门锁密码就在里面,记住以后立即销毁数据。此事你独自去办,密码不能告诉任何人。打开密室后,将画取出,立即送到国家贸易大厦拍卖。此画十分诡异,我已将它封存。在整个过程中,你千万不能打开观看。你祖父临终时再三叮嘱,令我发下重誓,终生不得看此画。我却因一念之差,违誓毁约,以致再也无心做事。你切不可步我后尘,务必火速将画卖掉。拍卖过程中,此画不得开启,购买者付款后方可单独看画,如不满意可全额退款,双方可先写下契约文书。不过,这种情况决不会发生,无论是谁一见此画,必会为之倾倒。我本应将画毁掉,以免贻误后人,但念及画家一生痴苦,这画又确实美不可言,相对二十年,不忍毁坏。况且,你祖父与我沉浸其中多年,如今家业不振,不如留下此画拍卖,定能售得高价。望你以后脚踏实地,发展家族事业。切莫被好奇心迷惑,留下此画或自行拆看,切记!
冯默克
XX年XX月XX日
冯默克先生之子按照父亲遗嘱,预先与国家贸易大厦管委会签订合同,由警卫队随同,取出画后立即装入保险箱,由荷枪实弹的警卫专车护送到国家贸易大厦,从贵重物品专运传输间送至顶层钻石交易厅。一经送达,钻石交易厅立即封闭。厅内240只电子眼24小时全程监控,直到第二天上午9时拍卖开始,自动电子系统才会按照程序开启大门供参加者进入。拍卖结束后,由售方和中介方首席代表当着买主的面同时验取指纹,才能开启保险箱,取出此画。也就是说,即使是售方与中介方串通盗画,在第二天9点以前也无法进入交易厅。何况,这两人都已被各式各10名警卫严密保护,在第二天的拍卖结束以前,任何行动都处于密集监控中。
第三章 助手
魏比利是一位专栏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在业内颇负盛名的资深油画鉴赏家,最擅长品鉴人物肖像油画作品。他与畅销书作家李维纳是莫逆之交,也曾是后者的经纪人和助手。但让他最出名的身份,却是“第四个人”。
他是目前所知看见过那幅画作的第四个人。
那是在他担任李维纳的助手,前往冯先生家中求取关于画家安东唯一油画背后的爱情故事的线索时。
多年来他对此事绝口不提,只在当天对挚友李维纳说起过一次。
“一个……女人”,他说:“我只看到她的眼睛。天啊……无法形容。我觉得心都快跳出来了!那眼睛……摄人魂魄。”
这天以后,冯默克先生与李维纳及他的助手交恶,再也不肯提供与安东的故事有关的任何资料及线索。
魏比利是怎么能进入密室看到这幅画的?三十多年来一直是个谜。
因此,也有舆论凭借这一疑点指出,这些言论纯属炒作,种种传言及保密措施不过是为高价拍卖虚张声势。“这是个古老的游戏,其灵感就来源于伊甸园的禁果。”一家知名报纸这样评论。
“你确实看过那幅画吗?”
“是的。”
“你是怎么看到它的?”
面对国家安全局的秘密传讯,魏比利只好详细作答:“非常巧。那天我去时冯先生独自在家,我试图在门口通过对视器与他先通话但无应答。他的机器人警卫接待了我,因为工作我已上门多次,机器人大脑芯片中有我的良好记录,而且我有当天下午的预约。查到预约后机器人警卫让我进入客厅等候。等了许久仍不见人,我让机器人去找找冯先生,得到的回答是:它接受的指令是主人不召唤时不能主动寻找。我问它是否有禁令阻止别人寻找,它说没有。我于是自己去找冯先生,机器人没有阻拦,它只按规定程序办事。我发现书房里密室的门竟然是虚掩的,平常我就对这间密室十分好奇,所以没有敲门,轻轻推开。当然,这么做是不对的,但人都有好奇心。冯先生就在里面,背对着我,全神贯注地看着面前的东西。他显然太入神了,以至于忘了将门反锁。”
“你就这样看到了画?”
“是的……那幅画。”
“它真象你对李维纳所说的那样?”
“是的。虽然只是一瞥,但终生难忘。”
“据他的夫人说,冯先生总在深夜才去密室。”
“是吗?我也不清楚那天下午他为什么正好在看画。他很快发现了我,勃然大怒,立即将我赶了出门,从此我再没见到过他。”
“事情怎么会那么巧?”
“先生,您从事的工作讲究理性,所以您也许觉得太过巧合。事实上世事难料,对于我们从事艺术的人来说,常常发现生活比小说更加巧妙。人生到处有奇遇。我有幸看见那幅画,也许是缘分吧。或许,是命运。可惜啊,太短暂了,我真想在死之前再看它一眼。当然,不是我把它弄走的。您看,我现在双腿残废,只能坐在轮椅里,可怕的车祸。而且,我年轻时太挥霍,现在只能靠福利金生活,没钱雇那些江洋大盗。唉,我倒真想知道是谁得到了那幅画。他真是个走运的家伙……”
52书库推荐浏览: 紫衫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