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半_枫叶知秋【完结】(3)

阅读记录

  “好,我打,我有派出所的电话。”有一个人说着就打了电话。

  小段说声谢了,就拉着浮尸的肩向岸边游来。有胆小的人都散开去了。也有一些胆大的人还站在那里,想知道个究竟。

  派出所值班的民警接了电话一点都不敢待慢。马上给所长打了电话,刚起床就接到电话的所长单兴平。挂了值班警员来的电话,就电话里安排好人员去现场,对一样也是刚起床的妻子春燕说:“政府门前的河里发现了一具女尸,孩子等下你送上学。我走了。”说完就拿上衣服就要出门了。

  春燕说:“你也洗一下脸呀。”

  单兴平又回到卫生间匆匆的洗漱了一下。

  “我走了。”春燕听的一声还没说上话来,就听到关门声了。

  儿子问:“妈,我爸搞什么那么忙?”

  “出事了,等下妈送你去上学。”

  “好。”

  匆匆赶到现场的单兴平看到有早已到的派出所的民警和小段已把尸体捞上了岸。现在围观的人少了很多。单兴平看了一下那女尸有四十岁左右的样子,额头上还有一处伤。被水泡的脸有些变样。胸前紧紧的抱着一个包。脚上还少了一只鞋。他问:“给市局报了没有?”

  “报了。”

  “看好现场,等市局的刑警队来。”

  昨晚市里突检各娱乐场所,刚起来的谭如剑洗漱完毕,看父亲正练着太极。一般没案子谭如剑也会早起,以家为起点跑一个大圈大概四十分钟。回家洗澡,吃母亲做好的早餐,带上以退休了的还在局里当顾问的父亲一同上班。这时就听的母亲说,可以吃饭了。谭父收式擦了一下汗。

  谭家是一个有院子三层楼中西结合而建的房子。那是二十多年前,谭父的一个同事的孩子生了病要去省里看。可是没有钱就向单位借了一点,那时大家都还不富余。同事的家属带着孩子在农村,他在城里工作,那时像他们那样的情况称作‘半边户’。为了孩子他与妻子商量着卖一块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不像现在这样有地产意识。又是城郊,地,自然就无人问经了。他找到谭父希望他能救救孩子,买了他的地,因为谭父和谭母是双职工家庭,只有两个孩子,负担轻。谭父也不想买,一来没有那么多的钱,二来他那时和大多数的人想法一样,觉得地对一个在城里上班的家庭来说,没有多大用处,又是在郊外。他说他不想买地,把手上钱可以借给同事。可是同事说,借钱可能以后难还上,孩子病也不知道会是怎么样。他心里压力更重,希望谭父还是买了他的地。谭父回家与妻子商量了一下,就以当时对方叫的价给买了下来。因为那时还没有地产交易,在这样的小城市还是陌生的。双方写了个土地买卖说明。签上字。到村委会村长签字同意出售,盖了个章。再到大队盖了个章交易就算完成了。那一年答应给谭如剑买自行车和给姐姐如月买录音机的事就没了。家里说要把黑白电视换成彩色的也没有了下方文。两个孩子那时还生气。在化工厂做厂医的谭母就开导两个孩子说:“以后有钱了我们再买,这钱是拿去救命的。现在,我们家还有了一块地,我们也是地主了。”

  “打到地主。”当时谭如剑是生着气的这样回答了母亲。惹的母亲呵呵笑:“现在不打倒地主了。”

  后来,每个星期六的下午,星期天的上午谭父如果没有事的话,他们一家就骑着自己行车来种菜。在谭如剑的记忆里,至从有了这地之后,他们家就没买过蔬菜。还送给姑姑,舅舅和邻居一些,那时大家都是住到一个院子里的。

  后来房改,谭父与谭母都没有买单位的福利房,按当时的地方政策,他们都拿到了单位退给他们购房补贴款,加上又借了点钱。谭母找了个设计院的熟人,说要修房子请他给设计一个洋气点的房子,不要等几年就过时了。图纸出来后,谭父与谭母都很满意。他们就修了现在的房子。

  城市建设规划后,这里成了居民安置区。他们家正好在乾江镇与吉锁市的中间地段,成了安置区后,这里热闹了好多。政府修了一个公园供市民们休闲娱乐。一些相应的措施也配套修建完善,目的是让大家住到新地方,有一个好的环境。谭家下个小斜坡,就是一条大路,不是跑车公路,是安置修的便民道。

  谭父洗濑完后与儿子一起坐到餐桌边。准备吃早饭。谭母亲唠叨着今天谭如剑相亲的事。父亲像个老爷一样的坐那里喝了口牛奶,也看了儿子一眼。

  谭如剑对相亲的事从来都不反对父母,但是就是相不上,有时又没空。母亲端上来一盘饺子放到桌上对他说:“好了,吃完了去上班,中午去相亲,听你姐讲,这个中学老师人很是不错的。在四中代高三毕业班,马上就要高考了,人家也忙的,你可不要误了时间。姑娘叫刘丝菱,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个好姑娘。”

  “哪次和我相亲来的姑娘,不是好姑娘?”谭如剑吃着早餐反问母亲。然后又轻声嘀咕一句说:“忙就不要来呗。”

  “你这是什么态度?”还是被母亲听见了。谭母看着谭父说:“你也管管你儿子。都退休了的人,还整天天案子案子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枫叶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