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与革命_[美]莉比·菲舍尔·赫尔曼【完结】(3)

阅读记录

  《面纱与革命》故事曲折,悬念丛生,女主角的命运牵动阅读兴趣,不失为一部宏大叙事背景的好小说。诗译得相当有意味。

  最后,恭请读者、方家不吝赐教,以期不断修改润色,臻于至善。

  写到此,突然想起《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一首小诗,改动一词正好是本书故事的写照: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安娜痴,谁解其中味?

  【注:安娜为本书主人公】

  您呢?

  是为序。

  汪德均

  2016/6/16初稿9/22修改

  题记

  安得一方土

  再无是与非

  吾将待汝至

  濡沫长相随

  ——鲁米1(1207—1273)

  * * *

  1 伊斯兰教学者,大诗人。

  第1章

  1980年,夏。

  德黑兰。

  安娜睡得很沉,这可非常难得——自革命1爆发以来,她常常辗转反侧,绝望地熬到天明,可今晚,她一下子便进入了梦乡。

  睡梦中传来了一声敲门,安娜开始浮想联翩;迷迷糊糊中,又听到一声,余音回荡在她耳边。安娜试图揣度敲门者的意图:是愤怒者的猛击?还是逃难者的求助?抑或只是随意的轻拍?她看了一眼闹钟,猛地清醒过来。

  她随即掀开被子,抓起罩袍披在身上,遮住印有洋娃娃图案的睡衣。革命发生以后,努里就常常不在家;对此虽然她也早就习以为常,但自己就得亲自去应对敲门者。然而她有些担心。她金发碧眼的长相与本国人大不相同,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她不是伊朗人,就会怀疑她来自腐朽的西方,甚至怀疑她就是魔鬼。那样的话,无论那些人带着什么目的而来,其结果都非常不妙。

  安娜轻轻拨开窗帘向外望去。德黑兰的夏天炎热干燥,让她想起了芝加哥的三伏天。这里是谢米兰2的一个高档社区,围墙深院,远离尘嚣。此刻夜色正浓,万籁俱寂,一辆黑色的奔驰停在大门口,引擎已熄,前灯犹亮,两道光柱直射着路旁的树干和茂密的灌木。

  三个穿着制服的大胡子挤在屋门口,一人双手叉腰,另外两人弓腰端着沉重的机关枪。是伊朗革命卫队的人3!真不知他们是怎么进了大门的——安娜顿觉毛骨悚然。然而她别无选择,只能开门。否则,他们就会破门而入,还要给她扣上反伊斯兰、反共和国的罪名。他们会没收她的书籍、化妆品,没收努里的音响设备,这还只是个开头;她可不想惹这个麻烦,且不说本来就已经麻烦一大堆了。

  她收紧袍子,光着脚挪出了卧室,边下楼边诅咒着这笨重的长袍——哪个女人会喜欢这一团黑乎乎的玩意儿?到了楼下,安娜轻轻套进一双放在门边的黑色芭蕾舞鞋。要是他们看到自己涂了脚趾甲油,肯定会告发自己。

  她一手抓紧袍子,一手开了门。

  一个男子正举起一只手,好像正要再次敲门;男子看见她,吃惊地朝后退去。

  “祝您平安,我的姐妹。”他放下手臂,硬生生地说道。

  安娜微微点了下头。

  “你就是努里·萨梅迪夫人?”男子用波斯语问道。

  安娜的心顿时狂跳了起来。她曾和努里大吵了一架,努里威胁说要把她抓起来。难道这些人就是为此而来的吗?她又点了一下头,心里更加不安了。

  这些人打量着她。在男人面前,女人应该双目下垂,恭顺而安静。但男人无须如此,尤其是革命卫队的人。他们可以随意挑逗女人,提出要求,要是那些要求得不到满足的话……想起那些传闻,她打了个寒噤。

  另外两个男子中的一个上前一步,不怀好意地笑了笑。她将罩袍攥得更紧了——她再一次庆幸罩袍裹住了身子。如果在美国,她可以报警说有人擅闯民宅,但是在这儿,这些擅闯者就是警察!

  “你丈夫……”他带着嘲弄的语气问道,“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安娜摆摆头,垂下脑袋。哎呀,天哪!他们是来打人的吗?前几天曾听说有人在夜间遭革命卫队上门暴打了一顿。

  “你肯定不知道他的行踪吗,姐妹?”

  安娜偷偷瞄了一眼说话人。只见他沉着脸,笑意全无。

  “你整夜都在家里?”

  安娜点点头。她本来就不怎么出门,更不会独自外出。

  男子眯起双眼,一脸怀疑。

  “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

  “你已经知道了。”

  这些人总是说些不明不白的话,试探人的底线。安娜怒火中烧,但又不能表现出来。“不知道。”

  “他死了,人们在附近的巷子里发现了他的尸体,是被刀捅死的。”

  安娜倒抽一口凉气,脑海中犹如嵌入了一道钢闸门,把情感与思维分隔开来。她真希望此刻穿着波卡4,这样就能把脸和身子都藏在里面。她攥紧拳头,张大了嘴,惊呼一声:“不可能!”

  尽管最高领袖警告人们,男女之间不可有目光接触,但这些男子依然死死地盯着她。假如她是伊朗人,就可以大哭大叫,瘫倒在地,甚至可以昏厥过去;但她是美国人,而美国人向来不外露情感的。安娜对自己在此时此刻还能思考文化差异颇为吃惊。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莉比·菲舍尔·赫尔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