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推理] 《持枪的盲人(出书版)》作者:[美]切斯特·海姆斯/译者:杨成/邓文娟【完结】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原作名: Blind Man With a pistol
译者: 杨成 邓文娟
出版年: 2010-9
内容简介:
美国的哈莱姆区里是黑人的乐园,白人到这里享乐时反而要担心安全问题。一位贪心的白人就这样在哈莱姆的夜色中丢了性命,死时还赤裸着下身。
两位当地有名的黑人侦探——“掘墓者”和“棺材桶子”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却也没能救回这位粗心白人的命,只看到一位头戴土耳其毡帽的男子仓皇逃离。
两人沿着这条线索追查,却总被引入莫名其妙的种族暴动,幕后主使到底是谁,没人知道。此时,警察局上司突然告诉他们不用再查了。而街上的暴动、杀戮和混乱却从未停止……
作者简介:
切斯特·海姆斯(Chester Himes,1909—1989)著名黑人侦探小说家,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杰斐逊城。一九二八年的冬天,他因持枪抢劫被判入狱,刑期二十年。服刑期间,海姆斯开始创作短篇小说。一九五八年创作的侦探小说处女作获法国警探小说文学奖大奖。他的小说中充斥着暴力、血腥与色情,大都涉及种族问题,并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
海姆斯对冷硬派推理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纪念他,特在美国设立了切斯特·海姆斯侦探小说奖(Chester Himes Mystery Awards),专授给美国黑人侦探小说作家。
前言
我的朋友菲尔·洛马克斯告诉我说:一个举着枪的瞎子在地铁上,朝一个打了他的人开枪,却打中了过道对面,正在看报纸的一位无辜者。我想,太他妈的对了,这正和如今报纸上的那些新闻——贫民窟的暴乱、越南战争、中东地区的暴政——简直如出一辙。
然后,我又想到了那些高谈阔论的领袖们,他们总是怂恿我们容易受伤的黑人兄弟自相残杀。再往深里想,所有这些没有组织、没有条理的暴力,其实就是一个手里拿着枪的盲人。
“眨一下眼睛,你就被抢劫了。”“棺材桶子”埃德正在给一个要去采访哈莱姆区贫民窟的白人一些忠告。
①哈莱姆(Harlem,又译作“哈林”)是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个社区,原名来自一个荷兰的村庄。曾经是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化与商业中心,也是一个十分贫穷,且犯罪率极高的地区。
“眨两下眼睛,你的小命就玩儿完了。”“掘墓者”约恩斯冷淡地加了一句。
第01章
在第一百一十九大街上,有一幢废弃了的三层砖房,好几年来,这幢房子的前窗户上面,一直挂有一个告示牌,上面写着:正在举办葬礼。
五年过去了,这幢房子已经不再适合人类居住了——你要走过一段木楼梯,才能到达那扇破裂的、生满苔藓的前门前面;由于楼梯太过腐旧,爬上这个楼梯,就如同走在一棵横跨在河流上的树干上。屋子的地基已经逐渐倒塌,房子的一面沉下去了一英尺多,比另一面低了一些。用混凝土修筑的窗户边沿,都已经掉了下来,前墙上不断剥落下砖块,对过往的行人来说,这里是非常危险的。大部分窗户早就已经破败不堪,都用棕色的包装纸代替了。多年以前为修理屋顶的漏水,而铺上的油布,如今其边缘还依稀可见。
没有人知道这所房子的里面,是个什么情况,也没有人关心。如果这里曾经举办过葬礼,那也是这条街上的所有居民,最早记忆之前的事情了。
警察巡逻队每天都经过这里,却只是毫不在意地扫上几眼。警察对葬礼可没有什么兴趣。建筑检查人员也是用另一种方式看待它。燃气与电表记录人员从来不在这里停留,因为这个房子里面既不用燃气,也不会用电。唯一进出这幢房子的,是一群身着纯黑色法衣的短发黑人修女,她们有时候夜里也来,像猫踩在热锡罐上一样,迅速地走过那条腐烂的楼梯。旁边的邻居都猜测:这里可能是一个女修道院,尽管这幢房子已经年久失修了,看上去状况糟糕至极,但感觉上完全合理,因为吉姆·克劳主义①女修道院大都是这个样子。
①吉姆·克劳主义是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此期间,美国特别是南部诸州通过了在公共交通工具、学校、公园、墓地、剧院、餐馆等场所,对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实行种族隔离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以“吉姆·克劳法”著称于世。
直到有一天,破落房子的窗口处,突然出现了另一张无伤大雅的告示,写着:征集育龄妇女,要求热爱上帝。详情请入内询问。这一告示引起了每个人的关注。
巡逻队的两名白人警察,如同过去一样,开车巡逻这条街,在经过这幢房子时,坐在副驾驶座上的警察,突然叫道:“哇,伙计!……去看看那里写着什么?”
警察司机一脚踩住刹车,又向后退了一段,以便能看到上面的字。
“征集育龄妇女。”他念道。他只能看到这几个字。
他们都想到了同一件事——一个黑人女修道院前面,竟然挂着一个“征集育龄妇女”的牌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育龄妇女是为傻瓜准备的,而不是上帝。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切斯特·海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