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士笔记_潘海根.【完结】(154)

阅读记录

  可是整个三叉局,是石榴树自己步成的,它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它负责吸收天地间的金花,其中还包裹整个三叉局中的那篇竹林,这么多植物负责吸收精华,可最后却要传递给柚子树,这是的力不讨好的事。

  石榴树这么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姐妹情深?所以助人为快乐之本?

  可它现在为什么又要困住小女孩?难道是想保护她?怕她被我灭了?

  整个三台村里,一个多月以来,发生了很多起命案,除去那条狗,以及我以外,算上韩朵已经七条人命了!

  虽然这些人并不是小女孩直接杀死的,但是跟小女孩也有脱不了的关系。

  我长舒了一口气,并没有打算直接动手,而是仔细想了想整个过程。

  突然,我想到了一种可能,这种可能,所有问题就迎刃而解,一切都解释得通了。

  那就是:石榴树,是一颗怨灵树!

  它是采用了先借用天地之间的灵气,让柚子树先成型,然后再利用成型了的柚子树,来达到它想要的目的,为它做事,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借用柚子树修炼成的灵体,然后完成最后的转化。

  套用现在的事情,就可以理解成:石榴树在一百年前左右,可能是嫌弃自己修炼灵体太慢了,或者说是因为某种原因,根本没法修炼出灵体,所以布下了三叉局。

  利用三叉局,它将处于中心的柚子树精心地照顾好,一个多月前,利用某种秘术,让柚子树有了精怪立体的本事,然后怂恿柚子树抓一些活人去它哪里,灭其名曰,是捉迷藏,图好玩,其实就是为了吸收人的精气。

  人在死后的一段时间里,魂魄还带着一定的精气,被称为生鬼,生鬼其实也是鬼,只是还保留着精气和阳气,还没有完全断气而已。

  这个时候,一般都会有鬼差归来抓捕,带生鬼去阴间。

  保留精气和阳气的时间是三七二十一天。

  这二十一天,在民间,有三种说法,叫头七、中七、后七。

  石榴树巧妙地利用了柚子树的灵体,抓捕活人过来,然后吊死这些活人,从未将他们的生鬼封锁在树干之中,吸收生鬼身上的精气,来达到滋补自己的效果。要知道,树干之中,听不到外面的说话,还很有可能看不到。那生鬼怎么可能找得到小女孩?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抹了一把冷汗,如果这些都是事实的话,那么我觉得,石榴树恐怕是一个怨灵的化身,而它的这些做法,可以称之为怨灵的复仇!

  第九十一章 怨灵

  怨灵是指喊着怨气而是的恶灵。

  僵尸也是因为胸口有一股怨气,只是不同的是,它们的地理位置很好,所以能够修成僵尸。但怨灵不同,它们所埋葬的位置并不好,没法完好地保存好尸体,而且怨气经久不化,反倒是吸收了周围大量的怨气之后,就越来越强,碰巧鬼差没有抓到它的魂魄,而它的魂魄还一直残留在体内,以此,便形成了怨灵。

  埋有怨灵的棺材,十分可怕,如果是人类不小心打开了,就会被撞客,鬼附身!而且这种附身,比恶鬼附身还要可怕,恶鬼附身也会害人,但是却并不会太平凡,也就是说它通常只会附在一具身体上害人,一旦这具身体招到了破坏,就很难翻身。

  但怨灵凭借着体内的怨气,在一次次害人之后,一次次吸收更多的怨气,从而怨气冲天,即使是所附的身体被毁,也有机会重塑身躯,再来一遍。那个时候,只会更凶,更恶!

  石榴树的做法,十分符合怨灵做事的原则,即使是面对我的威胁,也丝毫不惧,显然是见过世面的精怪了。最为可怕的地方是,小女孩每次犯案,都会有石榴出现,虽然不知道石榴树是怎么怂恿小女孩拿着石榴出来晃悠的,但是那些石榴,都是石榴树的眼线。

  而我猜想,之所以人们被女孩找到以后,能够无声无息地在石榴树上吊死,很有可能就是石榴树做的法。

  石榴树在吸收完十个人的精气和怨气之后,就会将里面的生鬼放出来,那时候生鬼如果找得到自己的身体,就能够勉强还阳,但还阳以后,也活不了多久,毕竟魂魄已经收到了影响。

  这也是我为什么让韩朵等我而不是让她直接附体的原因。

  韩朵虽然才被石榴树吸收一天时间,但是魂魄已经收到了影响,如果不修补的话,还阳以后,寿命和身体都会受到影响。

  而今天,石榴树看到我差点杀了柚子树精后,来不及多想,便准备强行霸占柚子树精怪的灵体,以免夜长梦多,以后没有了机会。

  它布下那么大的一个局,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占有柚子树精的精体,现在怕我将柚子树精约束在了柚子树中,所以不得不先下手夺取了。

  怨灵化成的石榴树,不可能修成灵体,只因为本身怨气太重,除非怨气散去,放空自我,否则永远只是一颗石榴树。指不定哪天村民心血来潮就砍了柚子树,它虽然可以附体在小树苗上,但多少游戏影响,小树苗的覆盖范围小,吸收天地间灵气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所以更难修成灵体了。

  石榴树可能是想到了这些,所以才用了三叉局,先养肥了柚子树,然后再盗用柚子树的灵体。

  想到了这些可能性,我不禁抹了一把冷汗,鱼塘边上的石榴树,至少也有几百上年的历史了,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而且怨气不散,这要是修成了灵体,得还害多少人啊!

52书库推荐浏览: 潘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