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如此!不知客官究竟要逃往何处?”
“只想寻求一个避世之处,将犬子养大成人便可!”
老人笑道:“考川地处崇山峻岭之中,历年兵祸都难以波及此地,一年到头也难见到一个生人,客官难道还想逃到别处去?”接着老人拿出胡三公的包袱,说道:“这是客官的东西,赶紧查看查看,是否少了什么东西?”
胡三公微微一惊。若老丈看过他的包袱,就知道他真实的身份了。当下接过包袱,也不打开,只放在枕边。
老丈接着说:“你的身体还很虚弱,要精心调养一段时间才行!”
胡三公见老丈并非奸恶之人,遂问道:“敢问恩公尊姓?”
“老汉我姓潘,今年六十有八,会点岐黄之术,当地人称潘神医!”
胡三公的身体恢复之后,见这里的村民忠厚淳朴,且正如潘神医所说,这里地处偏僻,一年到头也难见到一个生人,于是带着太子安心住了下来。他遵照昭宗皇帝的圣意,将太子改姓胡,取名昌翼,喻“大得覆翼”之义。
胡昌翼自幼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熟读四书五经。时光如梭,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太子长大成人。
后唐同光三年(公元925年),二十二岁的胡昌翼考取了明经科进士,正当朝廷举贤受职之时,传来胡三公病重的消息。胡昌翼忙向后唐庄宗皇帝请假回家侍父,以表孝心。
胡三公深知自己不久于人世,他不想让那个秘密随着他而埋入地下。在病榻前,他要胡昌翼挖开墙壁,从里面拿出那个藏了十几年的木盒子。
打开木盒子,里面有昭宗皇帝的血书和李淳风留下的那封信。看过之后,胡昌翼什么都明白了,他泪流满面地跪在病榻前,朝胡三公连磕九个响头。
胡三公指着盒子里用黄缎包着的东西,要胡昌翼打开。胡昌翼解开黄缎,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一尺见方、高约六寸的玉印。他拿起玉印,翻过来,见下面是八个篆体阴刻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有关传国玉玺的故事,胡昌翼是知道一些的,《史记》与《汉书》上也有相关的记载。他怔怔地看着手中的传国玉玺,说不出话来。血书与传国玉玺这两样物件,是证明他乃李唐皇室的最好凭证。
胡三公声音微弱地说:“你且收好,此物切不可旁示于人。历来兵乱,都与此物有关。玉玺虽是圣物,却也是人世间的不祥之物呀!”他接着说:“朱温贼子早已经死了,国仇家恨,一切都已烟消云散。我死后,你可恢复李姓,毕竟你是李氏皇子!”
胡昌翼哭道:“父亲,大唐江山早已换姓,我虽是李唐皇室,但深感父亲养育之恩,既然先皇遗书中已准我改姓,又何必改回去呢?自我之下所有子孙,世代姓胡,永不改姓!”
胡三公死后,胡昌翼守孝三年。他自知乃帝室之胄,又何必屈尊于别人之下,令先人蒙羞呢?于是,他在考川村中修建了一所书院,专心教书讲经,结交乡野隐士,拒不出仕,世称“明经翁”。
北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胡昌翼无疾而终,享年九十有六。临终之时叮嘱儿孙,为报胡三公养育救命之恩,切不可改回李姓。他死后,其子按其吩咐,将其葬于考川村对面的黄杜坞,墓地为凤字形,其墓为八卦状,墓呈半球形,面贴龙鳞青砖。墓葬顶为太极图,侧围为八卦符。墓前正对玛瑙峰,背靠连绵数十公里的龙形山,左青龙右白虎,藏风聚气。
在当时,没有几个人知道这座八卦坟的寓意。可后来,当苗君儒站在这座八卦坟前,看出此中的玄机之后,也不禁惊叹坟墓主人的精明与苦心。
据后世考证,婺源周边的胡姓子孙,大多出自考川(后称考水),世称“明经胡”。后世胡氏子孙繁衍,做官从商者众多。
“明经胡”的子孙们只知道自己是皇族后裔,并不知道他们的祖上还保留着一个天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第二章 军统精英
戴笠从沈醉的口中得知苗君儒失踪一个多月的消息,心头暗暗一惊,但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默默地点燃了一支烟,抽了两口,才说道:“难道除了他之外,就没有人能够对付上川寿明了吗?”
沈醉想了一会儿,低声说:“自古以来,中国民间玄学方面的高手众多,我倒不是担心找不到人对付上川寿明,而是担心……”他顿了一下,没有继续说下去。
戴笠用那深邃无比的目光望着沈醉,沉声道:“说下去!”
沈醉小心地说道:“如果上川寿明此行来中国是带有重大军事企图的话,日本方面肯定做了相关的安排,我们国内知名一点的玄学大师也必定遭到了毒手。苗君儒的失踪,恰好能说明这一点。”他停了一下,继续说道:“我与日本人打过很多次交道,深知日本情报工作的细致,日谍情报之准确,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我干情报这么多年了,居然没有弄明白上川寿明来中国的目的,真是……”
戴笠摆了摆手,说道:“我不想听这些,情报的失误,并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桌子上那页纸,你先看看!”
在军统局内,沈醉素有“老好人”之称。既然戴笠没有丝毫责怪他的意思,就说明军统内部对于上川寿明暗中来华的行踪,已经有所掌握。戴笠找他来的目的,只是想听听他对这件事的看法。他走过去,从戴笠面前的桌子上拿起一页纸,见上面写着几行字,还在一张小地图上画了一些曲线。
52书库推荐浏览: 吴学华+程国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