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努力,加上爷爷的点拨,让阿娇很快在同伴中脱颖而出。阿娇常常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得过几次全省冠军,最好成绩是11岁那年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获得少儿组单刀冠军。在她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单刀冠军后,武校的师兄妹们都叫她“快刀阿娇”。 “快刀阿娇”在英才武校是个名人。她的名气不仅因为她参加全国武术比赛得过冠军上过画报,还因为她救人的事迹上过报纸。12岁那年,在街上过马路的时候,她救过一个险些被汽车撞到的孩子。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她抱起孩子往外推,自己摔倒在地,被紧急刹车的汽车顶上滚落下来的大纸箱砸中腰部。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为腰椎体骨折,住院卧床了三个月。被救孩子的父母是当地一家制衣厂的厂主,对阿娇救了他们的独生子的行为非常感激,除了负担阿娇全部的医药费营养费之外,又给报社写了表扬信。佛山日报派记者来采访,登了一篇通讯在报纸上。本来那位记者到医院来采访阿娇,只想完成一篇简短的表扬稿,但那位女记者在和陈娇谈话之后,被阿娇感动了,回去后写了一篇长篇通讯,将阿娇称为“志存高远的好少年”,并配发了阿娇登在画报上的那张相片。阿娇和女记者谈到了理想。这还是阿娇第一次与人谈起。那个戴着无框眼镜,文质彬彬的女记者让她觉得亲切。阿娇从小在封闭的武校长大,很少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武校的生活单调而清苦,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师父们多出生于武林世家,靠武艺行走江湖,追求的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快意恩仇的境界,一辈子也没读过几本书。武校的大多数学员对文化课皆不感兴趣,很多人在武校学了七八年,文化水平只能达到看懂报纸的程度而已。而阿娇天生喜欢读书,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几乎达到过目不忘的境地。9岁那年,爷爷来武校授课,带来一本《易经》,被阿娇无意中翻到,便在一旁看了起来,爷爷见她看得津津有味,便把书拿过来说,你哪里看得懂,装样子吧。阿娇不服气地答,谁说我看不懂,我背给你听。说完站直身体,流利地背诵起来。阿娇只看了不到半小时,居然将刚看的《易经》前十卦背得一字不差。爷爷大惊,从此对这个长孙女刮目相看。在武校同届的学员里,上文化课她是最认真的一个,阿娇几乎把爸爸寄给她的零花钱全部用来买书。
下午放学之后,练了一天功的伙伴都到校园后面玩,下河游泳或在荔枝林里嬉戏,只有阿娇喜欢静静地坐在一旁看书。这让阿娇在武校显得很另类。阿娇的童年和少年是在孤独中度过的,几乎没有朋友。因为是兰姨家的养女,她总有些自卑,很难和伙伴们融合在一起,只能在书本里寻求安慰。看书多了,她发现书里的世界更有趣,就越发沉迷,也越发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这次受伤住院,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变了阿娇命运的轨迹。她没有参加第二年举行的全国武术锦标赛,错过了国家武术队的选拔,没能成为职业武术运动员。这让她的爷爷非常失望。爷爷对阿娇最大的期望就是她能被选进国家武术队,在全国比赛上拿几块金牌,为陈家争光。但阿娇对此并不感到遗憾,她此时对习武已经没有多大兴趣了。她想离开武校,上正规的中学,然后考大学。阿娇的户口在吉林省父亲工作的那个林场,她要上中学只能回吉林。她给爷爷和父亲都写了信,提出想回吉林上中学的要求,但是爷爷和父亲一个也没有给她回信。阿娇后来才知道,父亲陈大龙又结婚了,他那个美丽的弱智妻子刚给他生下他的第三个女儿。他又要照顾婴儿,又要照顾傻妻子,忙得顾头不顾腚,哪里顾得上她这个前妻之女?爷爷陈玉虎当时正为竞选长春武术协会的会长在与另一竞争对手明争暗斗,他对阿娇未能入选国家队本来就有些失望,再看到她说居然打算放弃习武,更是生气,干脆连信都懒得回了。眼看学校已经开学,却得不到家人的任何回应,阿娇心灰意冷。那种被亲人抛弃的孤儿般的感觉强烈地袭击了她。“以前年纪小,没想这么多,这次求学受挫,我第一次可怜起自己的身世来,对家人对世界都充满了愤恨。同时升起强烈的想要出人头地,做出一番事业来的愿望。”陈娇对我回忆少年时代这段经历时这样说。
2
阿娇在武校又待了三年。1987年底,阿荣应征入伍,到武警部队服役之后,阿娇再一次想要逃离。阿荣是兰姨的独生子,比阿娇大3岁。在阿娇8岁以前,兰姨是让他俩睡在一张床上的,分床后,他们俩也还是同居一室。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练功,一起玩耍,晚上还一起睡觉。从阿娇记事起,阿荣哥就是她最好的玩伴和最牢靠的同盟,与阿荣哥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那些片段,是阿娇心里最温情的记忆。阿荣走后,阿娇顿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像失去了臂膀一样痛苦和不适,和兰姨相处得也不太愉快。或许因为年纪轻轻就守寡的缘故,兰姨性格孤僻,对钱物十分吝啬,用广东话讲是个“孤寒”的人。她的一生似乎从来没有过幸福欢畅的日子,所以她对这个世界也缺乏温情。阿娇现在回忆起来,兰姨当年居然只有40岁,但她一直以为兰姨已经很老了。兰姨常年穿着黑色或蓝色的布衣裤,头发在后面挽成一个圆髻,脸上少有笑容,即使是在对你好,表情也是生硬的。小时候阿娇和阿荣没少挨她的打。她是学校的勤杂工,负责管理和收拾训练器材,因为她的古板严肃,学员们都有些怕她。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雅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