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我发现信封里还有个硬硬的小东西。于是我把它轻轻的抖到了手心里,原来是一块银元大小的圆型玉佩。上面刻着一副远古时代的图腾,整副图腾分左右两部分构成。左边是一只头顶太阳的鸟,右边是一个立于天齐和三层高台之间的石柱。这副图腾大多数人或许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我太熟悉不过了,因为它正是我们徐姓始祖的图腾,也是徐字的原型。
“咦?这是什么啊?”江瑶看到我摆弄着玉佩,瞅上来问道。
“没什么。老方丈送我的一个玉佩而已。”说着我递给了她。
她拿着手上看了半天,也看不出个所以然,便还给我了。又经过一段颠簸,我们终于到达的目的地,梁武帝的修陵。陵墓在路边的农田深处,看来剩下的路我们只能靠自己的双脚走进去了。
路边停了一只长长的车队,老高顶着尾车在路边停稳。我们各自带着行李便顺着田埂向修陵走去。昔日威武的神道石刻,只剩下一只天禄孤零零的立在农田之中。经历千年的风雨,身体已经是伤痕累累,甚至看到因为怕它崩塌,后人在它的下身用一块水泥块把它支撑起来。在忽隐忽现的神道尽头,一个不起眼的小土丘。看上去比我在那青花瓷瓶上看到的那个土丘小了很多。完全没有帝王陵墓的宏伟感觉了。而在它的前方立起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绿色军用帐篷,看来那里就是我的营地所在。
我们到达营地时已经是中午11点了,营地里的人还在自顾自的忙碌着。跟着江瑶,我们来到一个比较大些的帐篷。这是顶4.5系列的标准帐篷,大概有足23平米。帐篷一侧排了五张办公桌,一侧放了几只装忙资料和整理盒的架子。
“江教授我把人接回来了。”江瑶对坐在办公桌上正在看资料的一个中年男人说道。
那人听到江瑶的声音,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摘下眼镜笑着走了过来,“哎呀!终于把你们等来了。”
“张老等不及了,带了队人已经下到墓里面去了。”他上下打量了我们一下。
这人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皮肤黝黑,身材魁梧。如果不说听江瑶刚刚叫他江教授,这种场合还以为他是哪个包工队的头儿呢。
“路上耽误了点时间,是在不好意思。”老高向他点点头。
“我来介绍一下,”江瑶走到那男子身边,“这位是江敏——江教授。是这次考古行动的副领队。”
“这几位就是江老调过来的帮忙的。”她又走到我们身边道。
“那个穿的跟牛郎似得公子哥叫袁超,“她指了指一旁的公子哥介绍道,我心想着形容的还是贴切。只见他憋着个脸尴尬的笑着,看着他那表情我则是强忍没笑出声来。
“这个短发的呆瓜叫就是张教授说的徐博——徐小爷。”听她这么一说公子哥幸灾乐祸的小了起来。
“这位老师傅是他们包车司机高师傅。”
彼此认识了之后,我们相互寒暄了几句之后他便让江瑶带我们去我们的帐篷稍做休息。正当我们准备出去时,一个人神色慌张的跑了进来。
用带着浓郁地方音的普通话说道:“不好了!里面可能出事了。”
我们几个对望了眼,立即抢步走出帐外。只见考古队雇佣来的那些农民工,开始向斜坡墓道内聚集。
我们赶忙跑了过去,只见大该四米高的封石已经被工人们拖到了挖成喇叭状的斜坡墓道里,左右两面都有足够一人通过的空间。封石前围了八九个民工,还有十来个民工蹲在墓道两侧向下看。
我走进人群,看看了这个巨大的封石。上面刻了一条出海蛟龙,直飞天际。这封石高4米左右宽4米左右2米左右,这么大的封石我还第一次看到。据资料显示,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六朝墓,墓室高度也只不过4米。这修陵用了这么大的封石,那里面至少要在6米左右。光是这一个项也足够成为今年的一大考古发现了。
正在这时刚才跑去通知我们的那民工带着江教授来到现场,我走了过去让他把整件事情再描述一边。
原来他们在四天前就已经清理完了墓道中的防盗层,发现了这块巨大的封石。经过细致的勘测发现,这封石是用断龙石锁死了的。
说到断龙石,很多人都会想起《神雕》里面活死人墓的那种大石门。其实真正的断龙石并没有那么夸张。
古人在墓门横梁上会做有一个夹层,里面放置了一块比墓门封石稍短一些的石条,石条下方用木头做了一个同长的抽板防止石条滑出,而封石的顶端也凿有和石条形状一样凹槽。当整个陵墓的工程结束后,工匠门便用封石墓门封堵住,之后抽出木板,门梁里的石条就滑入封石的凹槽中,锁住封石,至此此门将无法再开启。之后工匠再用青膏泥吧封石四周缝隙封死工程就算结束。
经过研究他们,先清理掉了封在四周的封泥。之后用金属切割机,从上方的缝隙里把断龙石切断,最后把封石给完整的脱了出来。
这一系列的工程到今天上午十点才完成,本来计划是等到我们来了之后再开陵进墓的,但是又不知道要等到几点。性急的张老便带了5人进入了墓中,之后那些民工就开始在四周三两成群的休息,安排了两人在墓口轮流值守。
52书库推荐浏览: 金陵小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