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优先,这是我一向坚持的优良传统,基本原则不能破,还是你先过吧。”胖子不肯,阿英也不再争辩,走到远处助跑到岸边,猛地一荡,身形矫捷地便荡了过来。
“小胖你快点过来吧,队伍没有了你怎么能打胜仗,我们需要你。”我对胖子喊道。
“同志们不要急,少安毋躁,各路英雄好汉都到齐了,共襄盛举的时刻怎能少了高瞻远瞩的传奇人物呢,胜利的大会师马上就要完成了,我这就过去。”说完抓住阿英扔过去的绳子,也助跑几步准备荡过来。
荡到一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风扇“咔嚓”一声断了一半,胖子猛地下沉。本来胖子有些恐高症,荡过来的时候是闭着眼睛的,这下猛地一沉胖子忍不住睁开眼睛一看,顿时吓得腿脚发软,双手一松就向下坠去。见此情形,我惊急不已,赶紧喊道:“小胖,抓住绳子!”胖子听见我的喊声了,但奈何恐高症了发作,他四肢发颤,想要抓住绳子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只是眨眼间,他就坠入了火海,我和阿英放眼望去,大火肆虐,哪里还有他的影子。
胖子没了。
我急火攻心,眼泪都快掉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呢?我望着燃烧的大火,心里烦躁到了极点。我想大喊大叫,骂天骂地,但细想想,又觉得要冷静,只有冷静下来,才能找出对策。
我的大脑极速运转,产生了无数个想法。
天无绝人之路,我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一件令人惊喜的事情--明武宗泰陵金井挖出了泉水。
明朝的泰陵位于长陵西北3.5公里的笔架山,是明孝宗朱祐樘与皇后张氏的合葬墓。这里又称"施家台",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祐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即位后,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体恤群臣和百姓。由于孝宗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使得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孝宗皇帝于弘治十八年的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明孝宗去世之后,明武宗开始筹划明孝宗的泰陵陵事,当时的礼部左侍郎李杰、钦天监监副倪谦和司礼监太监戴义在考察了各处后,向明武宗推荐了施家台。工科右给事中许天锡也向武宗提议,派廷臣中精通风水术的人,前去复视一次。他向明武宗上奏说:"如有疑,亟移文江西等处。广求术士,博访名山,务得主势之强,风气之聚,水土之深、穴法之正、力量之全,如宋儒朱熹所云者,庶可安奉神灵,为国家祈天永命之助。"在大臣们的提议下,明武宗派人前往施家台考察,最后确定在那里营建孝宗陵寝。
泰陵于弘治十八年六月五日正式兴工。当时动用了各种工匠及官军上万人,四个月后,玄宫落成,孝宗正式葬入陵内。又过了六个月,陵园的地面建筑也全部告成。整个陵寝建筑包括:"金井宝山城、明楼、琉璃照壁各一所,圣号石碑一通,罗城周围为丈一百四十有二,一字门三座,香殿一座为室五,左右厢、纸炉各两座,宫门一座为室三,神厨、奉祀房、火房各一所,桥五座,神宫监、神马房、果园各一所"。
虽然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也经过仔细的筹划,但泰陵在修建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各种意料不到的情况,据祝允明《九朝野记》和孙绪《无用闲谈》记载,泰陵营建中在开挖玄宫金井时,曾有泉水涌出:"水孔如巨杯,仰喷不止"。吏部主事杨子器亲眼看到,如实上奏朝廷。在古代的风水观念中,金井出水,被视为不祥。这样一来,泰陵非改址不可。当时的督工太监李兴,非常受武宗宠信,见有人对他主管的修陵事提出了意见,十分气恼。于是偷偷命人堵住泉眼,上疏说杨子器"诽谤狂妄",武宗不问青红皂白,下令将杨子器关进了锦衣卫大狱。
但有大臣上疏说:"子器此奏甚有益,盖泰陵有水,通国皆云。使此时不言,万一梓宫葬后有言者,欲开则泄气,不开则抱恨终天。今视水有无,此疑可释。"武宗觉得有理,于是命司礼监太监萧敬押解杨子器前往泰陵,一同察看验证。此时李兴早已堵住泉眼,回宫后,萧敬禀报了泰陵金井无水的情况。太皇太后王氏(宪宗皇后)在宫内听说这件事,传旨说:"无水则已,何必罪人!"杨子器才官复原职,避免了一场杀身大祸。
这是历史上确有其事的事情,我曾在书籍中看到过,小时候也听祖父说起过,现在一着急就想起了此事,觉得心头一喜。
胖子或许还有救!
我有两个推测支撑着我的想法。
一,这条河沟里未必全都是白花花的尸油,有可能只是飘浮着一层尸油,而下面是水。胖子穿过火海,掉入了水中。
二,这个山洞已接近山腹底部,说不定当时这个位置本身就有个天然的泉眼,或者是在修建这条河沟的时候挖出了泉水,如泰陵那样堵住泉眼的可能性较小,最好的办法还是疏通,因此这下面必然是有水的,就算没有充斥着整个河道,也在某一段内有水流通。
我的眼睛一亮,心中充满了希望,颤抖着嗓音对沉默着不知如何是好的阿英说:“英子你在这里等着我,我觉得下面可能有水,胖子也不会有事,我下去找他,你接应我们,如果二十分钟内我们没有出现,那么你就往回撤,这里太凶险,不是你一个姑娘家能玩的转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今夜的泪水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