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云馨问我:“这上面所说的方法是这样吗?”
我点了点头:“没错,这上面的确是这样写的。这里面一共进来了两个人,一个已经死在了这里,另一个并没有见到他的尸首,说明已经逃了出去。如果那个人真的逃了出去,就说明放血降低提问的方法是说得通!”
我们已经知道,这些陶俑是根据温度和热量进攻人的。我们人正常的体表温度是在36摄氏度以上37摄氏度以下,如果活动起来那么温度就更加高。正常体温的人都会受到下面的陶俑的攻击,那么说明陶俑绝对不会允许这个洞府内有36度以上东西存在。
机体的产生热量主要包括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和肌肉活动所产生的热量。基础代谢是机体产热的基础。基础代谢高产热量多;基础代谢低,产热量少。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量一般比基础代谢率增高25%,这是由于维持姿势时肌肉收缩所造成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可使机体进食后额外产生热量。骨骼肌的产热量则变化很大,在安静时产热量很小。运动时则产热量很大;轻度运动如平行时,其产热量可比安静时增加3-5倍,剧烈运动时,可增加10-20倍。这里所说的基础代谢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陈代谢,热量就是有新陈代谢产生的。
人属于恒温动物,既然叫恒温动物就是温度恒定在一个温度范围之内。恒温动物包括人,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在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 通过调节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例如,在寒冷环境下,机体增中产热和减少散热;在炎热环境下,机体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体温调节就是我们恒温动物所特有了,也是高级动物和食物链上层的标志。
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 大部分的体热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一部分热量通过皮肤汗液蒸发来散发,呼吸、排尿和排粪也可散失一小部分热量。
既然知道了体温产生的方式,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体温会升高或者是降低,那么就会有相应办法来让一个人的体温升高或者是降低。很简单,人冷了就多产衣服烤火炉,人热了就会少穿衣服吹风扇。但是这些都是让体表温度上身和下降的方式,并且只在很短的时间有效。一个健康的人最终还是很快回归到正常的体温上来了,从低温状态到正常体温的时间不足以支撑我们跑到出口处。
因此这些前辈们就想了一个办法,从根本上来解决人正常体温在陶俑攻击范围之内的问题。他们就想到了放血,将身体内大量的血引出来。这样体内的血液大大减少,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就会降低,器官什么的就会运行的很缓慢,那么人的新陈代谢就会降到最低点。当新陈代谢的降到最低是,人身体的热量就会产生的很少,体温就会在一个很低的温度。
关于放血能够降低体温的方法在书中早有记载,我们在家中老人经常就会用放血的方法给打针吃药总是不降温的孩子治疗,用来降低温度。我们总是听到老人们或者是中医说,你这是虚火上升火气太旺或者是内火太旺气血不顺之类的话语。因为这些原因引起的发烧现象,总是很难退却,所以就会用针在身上扎一些小眼,用火罐将身体内的血液拔出一部分。小孩子经常扎破指尖放血,降低体温。这些统称为放血疗法,只在中医内有,西医从不提倡。
放血疗法是针刺方法的一种,即《内经》中的刺络法,是用“三棱针”根据不同的病情,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浅表血管,放出适量的血液,通过活血理气,达到治疗的目的。放血疗法在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非常重视,《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热病篇》中说:“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但是这种降温方法只是将体温有稍高降到正常,如果想要在往下降这种方法就失灵了、因为这种放血疗法只是将浅层体表或者是皮肤内一些淤积的血液给排出来,有的时候我们见到拔出来的学是黑色紫色就是淤积的表现。
但是逃出去的这位可不是将体表内的淤血放出了之,毕竟他不是为了治病。他竟然将身体内的血液至少放出来了一半,从而达到身体的体温降到最低的程度。要知道人体一旦失血超过三分之一就会有危险了,这种方法是两败俱伤不要命的手段。只有身体强壮的人才行,这位死在这里的前辈就是因为自己在外面受了瘴气影响身体虚弱,因此这个方法没法用,所以才死在这里的。
我解释到这里对他们说:“这下知道我为什么不愿说出这上面的逃生方法来了吧。这个山洞在现在也就是夏天最热的时候,这里面温度应该在25度左右。我们要出去,必须降体温降到25度才行,起码也要在35度以下。但是问题来了,降到35度以下,我们要放多少血才行,放少了和放多了都会是一个问题。多了就失血过多死在这里不用下去了,少了体温依然会在攻击范围之内还是出不去。当初那个出去的人就是这样九死一生的逃了出去,谁知道究竟里出来多少血。”
说到这里我停下来看了看唐云馨继续说:“每个人的身体情况又不一样,不能制定一个统一标准。男女的差距就会更大了,我和徐平两个人,我们两个人我想用这种方法可以搏一搏,也许能够出的去。但是你们呢,你们是女人,本身身体和体能就不占优势,这种方法能够在你们身上使用吧,我看直接是否定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