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周代,棺椁制度化,规定: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称地也,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四重称大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别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
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无椁。后世帝王、贵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时也有逾制者。《礼记.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详孔颖达疏。
《通典.礼四五》:“周制......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错;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鐟;士不绿。”又“大唐制:诸彝不得以石为棺椁及石室,其棺椁皆不得镂彩画,施户牖栏槛,棺内又不得有金宝珠玉。”
解释了一遍,徐平还是有些不明白。万珊珊白了徐平一眼,徐平立马不说话了,万珊珊继续说:“赵佗就算不逾制,起码也是三重棺椁,就是外面两重椁里面一重棺。这就是问题域的所在了,你知道古代的棺椁有多大吗,小的都赶上两间房,汉朝时期的黄肠题凑更是大的出奇。要制作一重棺椁要动用上万人,安装的时候也是这样。”
我接着万珊珊的话对徐平继续解释:“要把这么庞大的棺椁运到里面,必须有一个足够大的洞口,也必须要用一条足够好的路。我们见到的窟窿最大的也不过是向大汽油桶一样大,站着根本进不去。这么大的洞,要往里面运送一根巨大的木头,怎么才能运进去。所以说,这里肯定有一处大的洞口,只是被什么遮挡住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一片找出那个洞口,那是这个陵寝的真正入口。”
“可是要怎么找,就算把范围缩小了还是有些大!”徐平有点愁眉苦脸的。
我踢了踢脚下东西说:“不用走远了,就沿着这里往上就行了。你看看,这些是还没有拆完的木架,估计是当初搭建台阶时用的。这里正好冲着桥的方向,也是我们过来后发现的那条路的延伸方向。我们就在这附近找一下,应该不会太远。”
我告诉他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就在这附近记性。因为既然他们在这里已经搭好了架子,就证明肯定在这里运送过东西。地上的还没有清理干净的木材就是很好地证明,一些木橛子还嵌在石头里面。
这座山丘整个一块巨大的石头,上面没有土,连一株植被都没有。只不过让人感到惊奇却又感到害怕的是这上面都是大大小小的窟窿,隐隐中往外透漏着不祥。一整块岩石形成的山丘并不多见,世界上面有名的一座是澳大利亚的那座红岩山,被当地土著居民视为圣山。但是我眼前的这座石头山可是远比澳大利亚的那个大得多,起码是它的三个大。
我知道这座山是因为陨石撞击形成的,所以很特殊。当初这个地方估计也像大雾岭的其他地方一样,土石都混在一起,植被也很茂盛。但是随着撞击形成的高温,迅速让这一片区域内的土石什么全部融化,冷却后才形成这一整块的大石头。
我看了看上面,因为从这些窟窿中不是窜起一股股的雾气,我有些看不清楚。我于是卸下肩上背包,然后手脚并用的往上爬。既然我在下面找不到陵墓的真正入口,那么我就从上面找找看。我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实在是找不到入口,那么我们就直接找一个最大的窟窿,试着往里面走,看看能不能进去。
我慢慢的向前爬,我在此之前看着这块地方就有些不对劲。因为别的地方石头上面的窟窿没有规律的分布,这里的窟窿倒是很有规律,上下左右的对称。我往上爬了20多米,垂直的距离也就是十几米高。我看出这块地方的特殊性了,因为我发现一个这块地方竟然一个窟窿都没有。
这一片没有窟窿的岩石大约有100的平方,因为在下面仰视又有雾气,所以一直看不清楚。 我爬上来之后,能够看得很清楚了,这一片地方一个窟窿都没有,很平坦,很光滑。八成我们要找的地方应该就在这个平坦的岩石下面了,只是怎么进去。
虽然也同属于这个遍是窟窿洞的山丘,但是这个地方却连一个最小的蚂蚁洞都没有,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我围着这块地方转了一圈,在这周围都是一些人的腰粗细洞穴。我往下试探了一下, 发现都是死胡同,也就是根本都不通。但是再外围的一些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数量太大,我不能一一去试。
漫山遍野的窟窿,根本找不到进入到里面的正确道路。
☆、第四十一章 入地无门(下)
第四十一章 入地无门(下)
我们利用架设的绳桥到了深谷对面,在深谷悬挂的绳索上我们发现了不知道死因的当年交州刺史府的人,就是当年跟随士燮进入到这里的人。这座遍地大小窟窿的黑色玻璃化山丘,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赵佗的陵寝就在这下面。
这座到处是窟窿眼的山丘,我们却不知道陵寝的入口在什么地方,我们不能一个个窟窿钻实验。终于我发现有一处地方略微有些与其他地方不同,也许入口就在那里。
我心说,是不是这块平坦的地方就如同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只要人一踏上去就会立马掉下去啊。我小心地向着前面走了几步,每走一步,都会先用一只脚在前面的位置使劲踩一下,然后赶快收回。我感觉我这个样子就像《猫和老鼠》里面的杰瑞鼠,每次都奶酪之前,都会先试探性的看看是不是汤姆猫的陷阱。
52书库推荐浏览: 冰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