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救赎_指纹【完结】(23)

阅读记录

  “啊?可长信大厦奸杀案的嫌疑人不是刚……”

  “干吗?怕老子卸磨杀驴?没人抢你的功劳!板井路的遗骸身份已经确认了,死者是咱们区委的重要人物。目前这是咱们队的第一要案,市局很重视。”

  我很怀疑石瞻那个案子余波未平,市局可能在考察老白的工作能力。

  “这案子陈,证据缺失严重,你想想办法。需要什么资源随时跟我提,赶紧办。活案子还是死案子,三天之内给我个说法儿。”

  “没问题。”

  小姜把卷递我的时候说:“这个死人的尸体身份已经确认了,里面有详细情况。”

  死人的尸体?我还琢磨呢:你语文学成这样小学怎么毕的业啊?

  翻卷一看,我才明白:该尸系于板井路北向南施工路段绿化带掘出,完整,呈白骨化,盆骨结构显示其为女性,死亡时间已超过五年。现场发现死者遗物有左手无名指镀银戒指一枚、脖颈处水波纹金项链一条、散落的硬币若干、钥匙一串等。通过对上述遗物的辨认及周边地区失踪人口记录的交叉比对,确认死者为于二○○○年七月经法院定理宣告失踪、二○○五年十二月宣告死亡的原海淀区妇联副主任王纤萍。支持比对结果的,还有王生前左小腿胫骨骨折的病历,与遗骸左小腿骨折愈合接缝处特征吻合。

  王的脑后枕骨碎裂,初步怀疑系他杀。现场周围未发现凶器。

  总之,这次可以彻底“宣告死亡”了。

  地区派出所的接警报告显示,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五日晚十一时许,王的丈夫郝建波报案,说王下班后离开单位,彻夜未归。鉴于失踪人的特殊身份,派出所立即出警,沿王下班回家的路线彻夜搜索,未找到王的踪迹。经调查得知,王于十二月五日晚五点半离开位于中关村大礼堂北的单位,乘公共汽车至火器营下车。按照生活惯例,郝建波五点钟骑自行车从工作单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出发,前往火器营车站接王,以期共同返回位于四季青桥东贡南大院的住所。

  那是个大风天,郝六点多抵达车站,未见王,等了约半小时后,以为王直接步行往家走了,便骑车回家。沿途没见到人,回家发现王也不在。郝建波匆匆给女儿郝萌热了点饭,再次出门寻找妻子。

  王纤萍,这位时年仅三十一岁的母亲,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好家伙!这陈年旧案的不说,尸体就剩了把骨头,凶器找不到,周边地区早已旧貌换新颜,连案发第一现场都确定不了,老白一定是打算玩儿死我。

  “给我去找九九年前后案发地区的地图,越详细越好。”虽说没头绪,但案子还得一步步查,“曹伐,你们组去走访了解一下当年周边地区人群居住状况、交通状况、道路状况……反正什么状况我都要知道,晚上向我汇报。”

  曹伐没吭声,闷头带队走了。小姜倒是咕哝了一句:“地图?哪找九九年的地图去……”

  “规划局、区建委、交管局、施工队、包工头、居委会、回迁户的大爷大妈……我不管你联系谁,今晚之前把地图给我!对了,帮我联系当年负责调查这案子的民警。还有,我要被害人家庭成员的所有背景资料。二探组归你调配,总之……”

  小姜一脸无奈:“知道了,今晚之前都得给你。”

  “彬,跟家吃饭呐?”

  “正在。什么事?”

  “是这样……”

  “蹭饭我欢迎,案子的事别找我。”

  “兄弟,还是你了解我。头儿给了我一空前绝后的烂摊子,你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我既不是警察,又不拿官饷,没这个义务。再说了,甭管多烂的摊子,你警察搞不明白的,指望我一个律师去破案,开什么玩笑。”

  “没说指望你来破案,你就当跟哥们儿一起遛遛弯儿。老白给了我三天时间,查不出个所以然来我是无所谓,他铁定扛雷。你就算不给我面子,好歹也得卖你白叔一个面子吧?要知道,市局现在可……哎哎,你别叹气啊……”

  ……

  曙光派出所门口,彬见到我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这贼厮鸟,真的是迹近无赖。”

  我故意贱兮兮地朝他挤眉弄眼一番:“这是案卷,韩少过目。”

  彬没接:“泄露侦查阶段案卷,你这是渎职。”

  “你原来又不是没看过支队的卷。”

  “那是在有分局正式授权的情况下,帮我父亲做情况汇总,程序合法。”

  “我靠!大哥,你就别端着了,这都火烧屁股了……”

  “等烧到眉毛的时候再说吧。”

  我正待继续纠缠,一位民警从门里探出头来,叫:“赵馨诚?”

  “对。”

  “散会了,周所有请。”

  当年侦办王纤萍失踪案的,就是现任曙光派出所所长周若鸿。此人在海淀公安内部籍籍无名,架子可不小。小姜明明已经事先联系好来了解情况,人家却告诉说“正在开会,请稍候”,让我在门口足足罚站了二十分钟。

52书库推荐浏览: 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