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救赎_指纹【完结】(63)

阅读记录

  她杀害了庞欣,然后成为了“庞欣”,却无法僭夺庞欣的人生。一个身份的失落者,因为丧失了社会的依托而衍生出强烈的反社会人格。她在矛盾的旋涡中挣扎着,痛恨正常的世界,却又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

  宽阔的庭院里,只留下独来独往的足迹。一个人吃饭的感觉,一个人睡觉的感觉,一个人种花的感觉,一个人流泪的感觉,一个人杀人的感觉……大概都差不多吧——形单影只,孑然一身的孤独。

  所以,她害怕分离。

  把被害人的照片悬挂在卧室,只是为了强调你的存在感么?

  闻着院子里的花香,能让你回忆起他们身上的气息么?

  杀了我,是为了让我能和其他人一样,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么?

  袁适一定来过这里很多次,我可以想象到他用那种复杂的目光蹂躏这个女人的样子,仿佛在盯着笼子里一只长了两个脑袋、六条腿的小绵羊,显得好奇又贪婪,欣喜且满足。

  我应该感谢她。因为,她向我传达了袁适所无法洞悉到的信息。

  只会把喜欢的人当做猎物,而袁适这种可能招致她反感的人,大概反倒不会“有幸”被留在院子里吧?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能与她成为同伴呢?

  同病相怜的人,对吧。

  3

  二○○七年七月十三日,黑色星期五。

  我再度来到海淀医院门口,但这次,不是为了探视。

  淅沥沥的小雨中,白寅尚魁梧的身躯好似一座线条硬朗的钢铁雕像。平缓的语调之下,可以感觉到被压制的愤怒在滚滚奔流:“你知道这儿离咱们分局有多远么?”

  我无言地垂下头。

  “三公里,只有三公里。离黄庄派出所只有不到一公里。就在我们辖区最中心的地带,老百姓指望我们来保护他们的安全,拍着胸脯问问自己,我们做到了么?”

  在一个连雨水落地都发不出声音的寂静夏日,老白的这番话语,显得格外地刺耳轰鸣。

  据目击者及监控录像反映:上午不到十点的时候,海淀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彭康匆匆忙忙跑进办公楼,一头钻进了三楼的办公室里,反锁了屋门。

  十一点左右,黄庄派出所接到报案,在海淀医院西侧小门外的胡同里,发现了三具尸体和一个昏厥的男孩。三名被害人均系无业青年:张辛,男,十九岁,北京人;严世佳,男,十八岁,籍贯河北保定;赵昌兴,男,二十岁,籍贯辽宁盘锦。老何说,以上三人均系遭锯齿状利器戳刺致死。

  不到半小时后,第二起报案接踵而来。彭康被前去叫他共进午餐的同事发现横尸在办公桌下,他的喉管是被同一把凶器划开的。老何告诉我初步推断的死亡时间是:彭康大概在十点十分左右,另外三人大概在十点半之前。也就是说,从死亡顺序上来讲,彭康在前。

  光天化日之下,一死四命。而且,被害人彭康,是左撇子。

  周边派出所、刑侦支队、治安支队已全员到场。鉴于是在医院这种特殊场所,封锁的时间不可能过久。我赶到现场的时候,曹伐带人已经完成了初步勘察,老何正指挥搬运尸体。小姜告诉我唯一见过凶手的目击证人,也就是那个叫孙铎的小男孩被救醒后,正在父母的陪伴下乘警车去支队接受询问……直到袁博士笔挺的身影闯入我的视线之前,我还一直困惑是不是少了点儿什么呢。

  嗯,现在差不多可以说是:该来的都来了。

  白局沉着脸,小姜略显惊慌,曹伐在努力做出无所谓状,老何面无表情地埋头忙活,袁适的样子嘛……说他兴高采烈可能有带成见的诋毁之嫌,但那副轻松的表情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

  小姜介绍的案情比较简单——因为确实没多复杂,医院到处都是监视器,整个过程拍得一清二楚。当然,如果能拍下那个罩着黑色军用雨衣的凶手的相貌,就彻底圆满了。

  彭康是九点五十六分跑进办公楼的,十点零一分的时候,凶手尾随而入。因为恰好在下雨,这个一身黑色披挂的人并未引起周围人的注意。他在一楼大厅的水牌前步子慢了那么半秒,而后随手从化验室门口抄起份化验记录,顺楼梯来到三层。

  站在彭康办公室门前,他既没有敲门,也没有推门,而是抽出张化验单轻轻插入门锁位置的门缝,试探出门锁了之后,他取下用来夹化验记录的曲别针,用了不到五秒钟撬开锁,推门而入。

  老何认为,从尸体所处现场的情况推测:彭康大概是听到门外有动静,于是向门口处走,恰逢凶手进门。第一拳重击了彭康的左腹,第二拳或肘击的位置在喉结。遭受连续攻击后,彭康被凶手按在办公桌上,用一把锯齿状利器从右至左抹了脖子。彭康也许是立即死亡,也许还挣扎着坚持了三四秒,总之,他滚到地上的时候,已经挂了。

  办公室门口的监控装置拍到凶手一进一出,间隔不到半分钟。

  我的第一反应倒不是什么连环杀手,而是——职业杀手。

  尾随进入公共场所,看水牌确认被害人可能所处的位置,走楼梯是为避开监视器以降低暴露的风险,用事先顺手牵来的化验单在被害人无法察觉的情况下试探门锁状况,而后用化验单上的曲别针熟练地撬开门锁,第一下攻击让被害人丧失反抗能力,第二下攻击令被害人失声沉默,紧接着果断下刀,搞定收工。

52书库推荐浏览: 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