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救赎_指纹【完结】(76)

阅读记录

  “现在就办!”我拿起手机,发现电池空了,便从口袋里翻出备用电池替换,嘴里还念叨着,“小姜这孩子太轴,扭头往队里,或者哪怕是往大街上跑,没准都能有机会活下来……妈的……”

  彬若有所思地轻声道:“换你,会跑么?”

  “换我?我他妈上去剥了丫的皮!”

  “不,我是说,即便排除愤怒的情感因素,你会跑么?”

  “呃?哦……”将一干陪练打得东倒西歪后,熊熊怒火依旧煎熬着我的大脑,想跳出来做理性思维还很难,“大概,不会吧。”

  “面对凶徒,一般人都会选择逃跑。”

  “我不会。”

  “她也一样。”

  “就因为我们是警察?所以特有神圣的使命感?”

  “背对他,你是猎物;转身面对,你是对手。或战或逃,生死一念间……人对命运的选择,源自根深蒂固的性格。”

  “你是觉得,因为小姜这孩子轴,所以才会选择拼死一搏?”

  “不。”彬拍拍我的手背,“我只想说,她是个好警察。”

  托了某个不知名的外出纳凉的大爷大妈的福——当他们绘声绘色,甚至是添油加醋地向儿女或邻居讲述案发现场的景象时,大概不会想到,半个中国在一天之内遍传“女警在公安局门口惨遭杀害”,自己便是始作俑者。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光纤的传播速度令北京警察的公信力一时间直跌谷底。

  也是,警察自己都成了泥菩萨,何谈庇佑众生?

  令人意外的是,袁适主动承担了对案件定性出现错误的责任。据说,他在电话会议上坦承凶手应该不止一人,且是否专门寻找左撇子实施侵害亦值得商榷,先前给出的“画像”存在明显纰漏,并直接导致分局刑侦支队未能合理调配资源,跟进排查。

  老白的态度则简单得近乎蛮横:撤我可以,等案子破了,贬我当平头老百姓都行!

  结果,市局谁的账都没买:啥都甭扯啦,限期破案!

  人手有限,保护彬的民警被撤回。彬携依晨搬去与父母同住。袁适带着四名助手加入专案组,我被临时选定为专案组副指挥刘强的助理,两个地区队的人马及从派出所抽调的二十名民警被划入组内。分局局长发话:全局上下,无条件配合刑侦支队工作。市局御批:技术队及法医队优先处理与专案有关的勘验,且视情况需要,可专线联络并调度市特警防暴队协助抓捕。

  凶手一定不理解:杀警察,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

  人民民主专政的力量是强大的。不到一周,专案组已完成排查上千人次,走访地区扩散至朝阳、西城、丰台、石景山四个区,所有案发地点也布置了专人二十四小时值守——这是袁适提出的建议。虽说国外多起案例都出现过连环杀手回到作案现场缅怀的记录,但我对此没抱什么太大希望。

  本是无心插柳,却没想到长出了椰子树。

  那天下午,我开小差跑到支队门口,听取杨延鹏打探到的新情报。

  “唯一的记录是宋德传与彭康做过旅伴。”杨子从包里抽出张名单,“九四年前后,圣雷森基金会曾经派遣过赴柬埔寨的传染病研究与医疗援助团队。人道主义万岁!”

  名单上列着十个名字:孟京涛(领队)、宋德传、马席岭、华美瑶、陈娟、凯特•迪克斯、许东方、彭康、高建隆、顾帆。

  “啊——这上面可以划去五个死人,除了你知道的那俩,其他都是在柬埔寨搁车的:高建隆被流弹爆头,陈娟和许东方死于传染病。”

  “剩下的人呢?”

  “不清楚。我可以再查。”

  “都是中国人?”

  “有一个是华裔美国人,基本都算是吧——你要这么说是有点儿蹊跷,美国佬派个爱心大使团去老少边穷地区搞慰问,干吗攒帮华人?没准儿有名堂。别忘了,这支队伍的直线老板可是军火贩子。”

  “美国和柬埔寨关系很暧昧么?”

  “美国跟谁关系不暧昧啊。再说了,这帮人去慰问的又不是柬埔寨官方……”

  “啊?”

  “哦,可能不重要,就是他们去接触的是红色高棉。”

  “什么棉?”

  “补补国际时事吧老兄,省得说什么你都不知道。红色高棉也叫‘赤柬’,是一九六○年左右兴起的极左势力,而且是武装势力,据说革命得变态,九八年正式向政府军投降的。”

  “有点儿印象了,是那个搞过什么S21集中营杀了两万多人的劳什子玩意儿吧?”

  “托士楞只是其中一处,两万也就是个零头不到。”

  “你刚提醒我说这队人的老板是军火贩子,什么意思?”

  “这还看不出来?”

  我把名单叠好揣进兜里:“假借医疗援助之名进行军火走私?是不是有什么免检的绿色通道?”

  “医疗团队嘛,该不该叫白色通道啊……反正我也是出于好奇查了查:九四年前后,无论是圣雷森中心还是圣雷森基金会,倒是不曾出现过大笔的资金往来记录——除非钱都打到开曼群岛某个卖麻辣烫大妈的账户上了。这队人肯定不全是白求恩,没准儿是先遣的谈判人员或是去派发免费的试用品……总之,九四年的赤柬已是苟延残喘,日薄西山,要想东山再起,军火贩子应当是非常受欢迎的座上贵宾。”

52书库推荐浏览: 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