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历史探险_[英]韦尔博·史密斯【4部完结】(372)

阅读记录

  奥西里斯和阿蒙拉的祭司们认为:“河流是要把我们直接带往西方乐园。”而哈比的祭司则认为:“这是塞特的诡计。他就希望迷惑我们。”哈比的祭司们现在在议事会中影响较大,因为洛斯特丽丝女王就是他们的神的孩子,久而久之,很多人也都接受了他们的观点,认为哈比是我们此次航行的保护神,现在,河流转向,这些祭司眼见自己的地位开始削弱,很是生气,一再保证说:“河流不久就会再转回南方。”

  争论还没有结束,我们就遇到了第二道大瀑布。

  从我读过的书来看,这是人类文明曾到过的最远的地方,再没有人往前走了。我们仔细查看过大瀑布后,原因就显而易见了。这段急流比我们上次越过的更加险峻、可怕。

  这里有好几个巨大的岛屿,还有上千个小岛,将尼罗河的溪流分割开来。现在正是低水位时期,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河底。我们面前绵延好几里,全是小岛隔开的迷宫一样的曲折水道和支流。面对这河的伟大和危险,我们心里全是敬畏。

  那些容易气馁的人就开始互相问了:“我们怎么知道往前走不会再遇到大瀑布,怎么知道前面不会有河流挡住我们?”渐渐地,他们中间开始形成了一种观点:“我们会耗尽力量,最后却发现自己陷入急流中,无力前进也无力后退。我们应该现在就返回去,否则一切就都晚了。”

  “我们要继续。”女主人下令,“那些想回去的人,可以回去。但是,没有船载送,也没有马拉运。他们要靠自己回去,我相信喜克索斯人会由衷地欢迎他们。”

  她这么一说,就没有人再提回去的事了。相反,人们纷纷登上这些堵在路上的富饶小岛。

  洪水期间急流飞溅到岛上的水沫,以及退潮时留在岛上的淤泥,将这里变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跟两岸干燥的沙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地这种高大的树我们谁都没见过,一排排长得旺盛茂密。

  我们只能等尼罗河再次发洪水,等水面上涨,河水变深,舰船能航行时,才敢尝试穿过这些急流。

  船上的农民上了岛,清出一片耕地,种上我们带来的种子。几天后种子发了芽,日照充足,植物长得很快,没几个月,就可以收割玉米了,蔬菜水果也成熟了,我们大口吞咽着这些久违的甜美水果和蔬菜,先前的抱怨没有了。

  这些岛屿如此诱人,土壤又如此肥沃,于是,一些人开始商量着在此定居。阿蒙拉的祭司们选派代表,向王后提出在这里建造神庙。女主人回答道:“我们只是过路人。最后我们要回埃及的。这是我对我所有子民的承诺。所以我们不会造任何庙堂,不会建任何永久性住所。除非我们回到埃及,否则我们就得像贝都因人那样,住帐篷和棚屋。”

  我们将岛上的树砍倒了一些,有了木材,我就可以按照我的意愿进行实验和探索了。

  这里有一种刺槐树,木头既有韧性又有强度,我拿来做战车车轮的辐条,这是我做出的最好的辐条。我召集工匠、织工,一起重装我们随船带来的战车零件,并用岛上的木材和竹子建造新的战车。

  大瀑布下左岸的土地非常平坦,有好几英里那么宽。很快,我们就可以在这片开阔平原上训练战车队了。车轮的辐条在驾驶强度过大时仍会崩裂,但不像以前那么频繁了。我终于又让塔努斯登上了战车的踏板,不过,若不是我驾车,他就不上车。

  同时,我还制出了第一把成功的后弯弓。离开埃勒芬蒂尼后,我就一直在研制。这把弓所用的材料跟莱妮塔大弓一样,也是木材、象牙和牛角,不过形状不一样。不上弦的时候,弓的上下两端都向后弯,只有上弦的时候它才因为用力变成我们熟悉的弓形,这样,弓变短了,弦和支撑托的强度由此增加。

  我态度温和,却再三坚持让塔努斯试试这把新弓,他终于同意了。我在东岸竖了一些靶子,他一连射了二十支箭,什么也没说,不过我能看出他对这把弓的射程和精准度非常吃惊。我太了解他了,他骨子里既保守又叛逆。莱妮塔是他最初的爱,他对人如此,对弓亦如此,要他抛开最初所爱去接受一把新弓,我知道对他来说会很痛苦,所以我不去发表意见,不去增加他的烦恼,我让他自己慢慢去发现。

  这时候我们的侦察团来报,说沙漠里有一大群迁徙的羚羊。离开第一大瀑布后,我们曾见过成群漂亮的羚羊,它们经常在河边吃草,可是不等我们的船开到跟前,它们就惊慌逃往沙漠里去了。探子说这次的羚羊群规模很大,这么壮观的羊群很少见到。我以前也只见过一次。沙漠里大概二十年左右会奇怪地出现一次雷暴,之后会出现沙漠绿洲,湿地里会冒出无数的新鲜绿草,吸引离散的羚羊群从几百里外赶来。

  许多小群羚羊都会向着大片的新鲜牧草地移去,它们慢慢地沿路合并成了一大群,穿行在沙漠里。这种难得一见的事情此刻就在眼皮底下,正是我们改善伙食的大好机会,也是我们练习战车的天赐良机。

  第一次,塔努斯对我的战车真正起了兴趣,因为我们得靠它们来追逐羚羊。当他踏上我的车,站在踏板上时,我注意到他挂在旁边架子上的是那把新弓,而不再是他忠实的老朋友莱妮塔了。我什么都没说,只是拉了拉马,让它们朝着通向沙漠的山道驶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英]韦尔博·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