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一个晚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似乎又来到那片黑森林,四周还是虬结曲张的树根,这一次,身后却没有了追兵,王文茫然的穿行在根根漆黑如墨的死树中间,不时间挡开拦路的枝条,在他前方,似乎总有一团光芒在吸引他。
也不知道前行了多久,终于,无边无际的死树林到了尽头,一座阴深深的古堡挡在了前面,古堡整个颇有那种欧洲的魔幻色彩,层层黑藤缠绕在高高的残破围墙上,一面满是铁锈的栏杆大门挡住了去路。
王文正想到古堡前仔细打量一下的时候,一阵幽幽怨怨的鬼哭声忽然在耳边响起,近在咫尺。
腾的一下,被惊醒了的王文倏然做起,擦了擦头上浓密的热汗,然后无语的在枕头下翻出了手机。
“这个死耗子,我让他给我下几个好听的铃声,不是鬼叫就是鬼哭,他还真和鬼有缘啊!”
此时的天才刚蒙蒙亮,脑袋里还残留着昨日醉酒遗留下的疼痛,喉咙里干的就像冒烟儿一般,虽然很不情愿,王文还是不得不爬了起来。
早上六点,满载着研究生与教授的两辆大客车,驶离了郑州大学。
一路上,都是沿着长长的汴河前行的,但见那河流的两旁满是芦苇,偶尔还能看到水鸟在河里游荡着,远处,长长的船号子也是隐约传过来,吹着那阵阵寒冷的晨风,原本昏昏欲睡的王文却清醒了不少,认真的打量起眼前的河滩来。
谁曾想到,这样一条宁静平和的大河,居然会是一条人工河!
汴河,亦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发河南淮北诸郡民众,开掘了名为通济渠的大运河。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二水入黄河,经由黄河入汴水,再循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汴水入泗水以达淮水,足足有千多里长。
就连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写的亦是汴河两岸当年的繁荣风光,不过如今的汴河两岸,那种风光却已经不在了!
很难想像,在那个不发达的年代,那群人们是怎样来完成这条如此艰苦困难得工程的,眺望着宽敞的河面,王文似乎看到了数不尽的民夫,在官差号子的催促下,如何一下又一下的挖掘夯筑着河道,挥汗如雨的洒在这片炽热的土地上。
两个小时的车程,一望无际的南省大平原,千篇一律的汴河景色,看久了,人也会疲惫的,在加上客车后来走的土路,一颠一颠的就仿佛摇篮一般。就在王文再一次昏昏欲睡的时候,突然在隔着河的平原上,一座小山丘远远的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中,这种形状,似乎很眼熟!
小土丘的后方,好像还有着个小村庄,隐约能看到炊烟喵喵,就在王文睁着眼睛还要仔细打量一番的时候,大客车却终于停了下来,车头领队的郑州大学博士对着一群研究生挥了挥手。
“我们到了!”
跟着大批的研究生下了车,一片长长的高土台就出现在了王文眼前,赫然就是当初的北宋应天府城墙,曾经包裹在夯土层外的砖石早已经随着历史的烟云渺渺飘散了,甚至曾经繁华的都市也化为了眼前这一片废墟,似乎只有这些残垣断壁在诉说着往日的故事。
工程队伍比他们这些专家教授团到得更早,几个包工头早已经守候在了那里,几张大大的桌子平放成了一面,硕大的地图平整的扑在了上面,这就是郑州大学先期的研究成果,跟随着当地考古所将大概的城市位置勾勒了出来。
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曾任归德节度使,治所在宋州,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即皇帝位,国号“宋”,即为北宋。赵匡胤既以归德军节度使起家,宋州即成为了“龙潜之地”,即大宋的发祥地。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二月,因赵匡胤曾于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将宋州改名为应天府,此时距宋朝建国已经过去了四十六年。
大中祥符七年(1014)正月,宋真宗封泰山、祠后土、祭老子祠之后,决定将应天府再次升格,建为南京,作为都城东京的陪都,并下旨修建一座归德殿,作为新南京的主殿,接着规划京城和宫城。
随着宋代商业发展与兴盛,沿着这条大运河两岸的城市都繁荣了起来,作为应天府的治所,据史料称,足足有五十多万常住人口,在包括曾经的宫殿,贵族府邸,其规模可想而知!所以,光凭这王文一行人,一个月,是无论如何都发掘不完的,这个项目是一个长达数年的项目。
王文一行人的目标,不过是将亟待研究的大运河两岸,曾经的码头,船坞清理出来,了解当时的城市状况,为大运河的研究提供有力证据而已。
即便这样,需要发掘的地方依旧广阔的令人发指,不得已,三十来个研究生博士们围在了地图前,听从了到现场的四个考古学教授安排,每个人都在河床的两岸分了一块儿地方,要他们带领工程队伍,发掘出各自的责任区。
不过,就在负责分配的教授详细的讲解任务时候,一阵喧闹声忽然从后方传来,让王文不由得回过头,却是五六个穿着工程队服装的施工人员鼻青脸肿的跑了回来。
哭丧着脸,捂着尚且流着血的鼻子,领头的施工人员就对着郑州大学项目负责人抱怨起来。
“这活没法干了!刚刚我们在对岸划定范围,让十来个魏坟村的村民给围攻了!看着打的!”
52书库推荐浏览: 大胸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