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九世和华盛顿有什么关系吗?”爱伦问。
凯莉耸了耸肩:“据我所知,没有任何关系。”
“该死!”白雪跺了跺脚,“如果没有任何关系,那么凶手为什么要在线索里留下这么一句话?难道是为了混淆侦查方向?”
“还剩二十分钟,我们得抓紧了。”约翰提醒道。
几英里之外的某个废弃仓库内,朱莉亚正绝望地在黑暗中啜泣。她的肚子饿坏了,从中午到现在,她一直都没有进食。不会有人来救我的!不会有人来了!我会死在这!她已经对获救这回事儿彻底失去希望了。她正在默默地等死,等待着黑暗中的死亡一步步地将她吞噬。紧接着,她被魔鬼淹没。
“等一下,等一下!”凯莉再度拾起纸条,“我得重新梳理一下头绪。”她凝视着纸条上的那段文字,头脑里突然闪过一道光,“我知道了!等等,是的,或许真就是这样!”
她知道什么了?所有人一头雾水。
“我想那些被阉割掉的雕像是有着象征含义的,它是在表明某种同样被阉割掉的,不完整的东西。”凯莉说,“那个东西就是《独立宣言》!”
“唔……这逻辑跳跃有点大。”白杨说。
“一点儿也不大,威尔先生。”凯莉自信满满,“《独立宣言》是由托马斯·杰斐逊起草的,后来大陆会议审核。但是,在审核中,他们对杰弗逊的草稿作了重大改动,并且在刑事法庭上被重写。在佐治亚州和南卡罗来纳州代表们的坚持下,杰斐逊的原稿被删除了对英王乔治三世允许在殖民地存在奴隶制和奴隶买卖的诸多有力谴责。他们这么做是害怕彻底惹恼了乔治三世。也就是说,《独立宣言》的正式版本其实是一个被阉割掉的版本。”她停下来喝了一口水,接着说,“而那个所谓的‘缔造者’,我想并不是指庇护九世,我一开始错了,那个‘缔造者’指的是《独立宣言》原版的缔造者,也就是托马斯·杰斐逊。它是在让我们纪念托马斯·杰斐逊!”
“杰斐逊纪念堂!”白雪彻底明白了,“下一个处决地点不在这里,不在档案馆,而在杰斐逊纪念堂!”
“从这里到杰斐逊纪念堂大概需要十分钟!”约翰看了看表,“该死,我们只剩下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了。快!快!快!”
杰斐逊纪念堂坐落于美国华盛顿潮汐湖畔,毗邻波托马克河。该纪念堂是为纪念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而建。1938年由罗斯福总统亲自主持开工,一直到1943年,耗时五年最终落成。整座纪念堂均按照杰斐逊喜爱的罗马神殿式圆顶建筑风格设计,外围共环绕有54根科林斯式花岗岩石柱,每根长为43英尺,重达45吨,是一座高达96英尺的白色大理石建筑。
当他们将别克轿车开到纪念堂前时,刚好与一辆黑色面包车擦身而过。现在是晚上八点零一分,杰斐逊纪念堂在探照灯的照耀下反射出汉白玉般皎洁的光芒。纪念堂周围树木掩映,他们将车开到了纪念堂的正北面,身后寒冷的潮汐湖湖水倒映着杰斐逊纪念堂沉静典雅富有庄严结构美的白色轮廓。
当他们跑上7.6米高的斜坡台阶时,正有导游在为夜间游览纪念堂的游客介绍着眼前这座举世闻名的经典。只见他指着正面纪念堂正面的八根石柱支撑着的门廊山墙上的那组大理石浮雕说:“大家抬头看看那里,是不是能够看到一组浮雕呢?”
十几名游客立刻抬起头朝着门廊山墙望去。
“是的,萨温库小姐。”一个瘦瘦高高的游客率先回应道,“可是这组浮雕反映的什么内容,能给我们讲讲吗?我们洗耳恭听。”
“当然。”这位叫做萨温库的女导游说,“这组浮雕刻画的是美国独立前夕,托马斯·杰斐逊与另外四人受大陆会议的委托,一起起草《独立宣言》的情景。当然,《独立宣言》在国家档案馆,由于今天太晚了,所以那里被列在了我们明天的行程里。大家能不能猜到杰斐逊是这五位中的哪一位呢?”
“中间的,我猜是中间的。”之前那个游客接着说,他看上去很活跃,“因为我觉得一般最重要的人物都会站在中间。”
“你猜得很对,确实是中间的。”萨温库笑容可掬地说,“在杰斐逊的左侧分别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而在他的右侧,则是罗杰·谢尔曼和罗伯特·利文斯顿。这组浮雕的作者是著名的雕刻家阿道夫·A·温曼先生。对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纪念堂在波士顿,我们后天会游览到……”
白雪一行人快速奔入直径约为25米的呈圆形的,有16根13米多高的石柱环绕着的主纪念室,纪念室的地面铺着灰色与粉红色相间的田纳西大理石。纪念室的正中央,5.8米高的深黑色杰斐逊铜像伫立在1.8米高的明尼苏达州大理石基座上。铜像头顶上方20米处是用印第安纳花岗岩构造的白色拱形穹顶。
“我已经在上帝圣坛前发过誓,永远反对笼罩着人类心灵的任何形式的暴政。”这是托马斯·杰斐逊生前的一句话,这句话被镌刻在了铜像身后的石壁上。
52书库推荐浏览: 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