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之眼1_蔡黑风【完结】(51)

阅读记录

  这里因为深居大漠,除非极专业的考古队,很少有人能来,因此人为破坏并不严重。

  此地已被风沙侵袭千年,再也看不出往日的辉煌,到处是残砖断壁,金碧辉煌的住所楼房如今已成一个个土墩子。我们牵着骆驼漫步其中,看着一片片废墟,心中无比凄凉。

  迦比试国与龟兹相邻,古代也是丝绸之路的枢纽所在,当时是中原和匈奴、吐蕃等大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此地在汉代时成为汉帝国和匈奴交战的战场,生灵涂炭,万里狼烟,差点就亡了国。后来一点点又重新复苏,时值唐朝,成为和龟兹古国并称的西域佛教中心。

  听王磊介绍,此地不单单有天竺高僧传播佛法,而且还有来自古希腊的僧人、叙利亚的细密画家、尼泊尔泰国的南洋术士,据说还有一支很奇怪的海上队伍曾经造访过此地,总而言之三教九流,在此融会贯通。此地不但继承正宗,而且诞生了许多歪门邪道的邪教。从我们所遭遇的虫祭就可见一斑。

  这座城市最多的建筑除了民居便是寺庙,我们信步走进城中心一座巨大的庙里。古庙怕是有千年的历史,建造在金字塔形的土堆上,一条近乎六十度的天梯直通其上。我们把骆驼拴好,一步一步走了上去。

  寺庙保存得还算不错,庙门败落,门口两个神龛佛像也不知哪去了,只剩下两个底座。数根残柱立在广场,可以想象昔日的恢弘。

  正殿里全是沙子和木头,破败不堪,越南人在角落里发现了一堆干枯风化的屎,也不知出自哪个前辈之臀。王磊倒是拿着放大镜,撅着屁股研究半天,说这泡屎很可能就是上一支勘探队留下来的。亚森红着脸说,上一次来此地救援时,是他在这里拉的。

  众人齐竖中指。

  这里遍布古怪壁画,时间这么长了,居然还没有脱落掉色。王磊看什么都稀罕,让徒弟王刚拿着工具跟在身后,他掏出放大镜很仔细地研究。半晌,转头问亚森:“你们上次来有没有带考古学家?”

  亚森被问得莫名其妙:“当然带了。”

  王磊十分气愤地说:“你们这个考古学家简直就是个混饭吃的。我看过你们的报告,里面对壁画只字未提。你知道这是用什么画的吗?”

  听他这一说,热希提也注意上了,仔细看了看,倒吸一口冷气:“这是青金石。”

  画上是一个蓝胡子的和尚正在给一队人祈福。王磊指着蓝色的染料说:“不错,这就是青金石研成的。这种石头十分珍贵,甚至超过同重量的黄金。经它研磨的蓝色染料,颜色纯正,不易掉色,被当时的人称为‘来自海洋那一边的颜色’。现在在整个西域丝绸之路的考古中,都是极为罕见的。你说那个考古学家是不是个废物!”

  亚森笑:“老爷子,你别朝我瞪眼啊,又不是我雇他来的。”

  我心中一动:“海洋?王老,这青金石最早是出自哪里?”

  王磊推推眼镜:“这个就不太清楚了。据说是来自南洋,就是泰国、马来、印尼这些地方,也有一说,是出自阿富汗。”

  我指着这幅壁画说:“你们看他们这身打扮像干什么的?”

  大家都凑过来看,热希提说:“这和尚怕就是赫赫有名的高僧鸠摩罗什了。”

  王磊道:“不错,正是。我有段时间专门研究过他,对他的画像很熟悉。但他祈福的这些人,倒是很杂,你们看,有欧洲人,也有阿拉伯人,还有东南亚人,从服饰来看,很像是……经常行海的水手。”

  “行海?”王婵疑问。

  “嗯,就是吃海洋这碗饭的。你们可能不知道吧,在唐朝时,曾经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来自阿拉伯的贸易商从中东出发,绕过印度半岛和斯里兰卡的保克海峡,再经马六甲,哦,那时候水手称之为‘背叛湾’,到达中国,进行贸易。”

  王刚感叹一声:“那时候航海技术不发达,走的这条路线极度危险,暗礁杂生,海浪滔天,这也是个要命的活。”

  越南人接道:“富贵险中求嘛,只要一趟能安全回去,肯定就成了当地的大富翁。著名的水手辛巴达就是靠海上贸易起的家,那也算九死一生。”

  王婵咬着下嘴唇说:“不对啊。陆上的丝路也好,海上的丝路也罢,他们的目的就是找一条经商之路,能快速、安全地把中国这些好东西瓷器啦丝绸啦,给拉到西域去。可是为什么这些水手……要长途跋涉深居内地大漠,是什么驱使他们这么做的?”

  我说:“会不会是这样,这帮人船没了,可又想回家,怎么办呢?只能通过丝绸之路来绕远,嘿嘿,一来一回相当于横跨两次欧亚大陆。”

  “你可拉倒吧。”越南人讥讽道,“你以为是画地图呢,弱智才这么走。再说这里还有东南亚人,真要走到阿拉伯去,他们再怎么回家?”

  王磊说:“不管怎么样,这是个极为重大的发现。内陆古国居然和千里之外海洋上的水手有着莫大的联系,很值得研究。”

  麦基道:“会不会和迦比试国传说中的天眼有关系?”

  众人面面相觑,觉得大有可能。这些天被这个古怪的谜团搅得坐卧不安,今天终于来到古城,有机会触及到真正的核心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蔡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