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男_[日]首藤瓜於【完结】(34)

阅读记录

  说着说着,蓝泽不由自主地伏下了头,这会儿就像在对着地板说似的。

  “我为寻找能解释其自身矛盾的方法伤透了脑筋,但通过一个实验,终于探明他是不能理解因果关系的。所谓因果关系就是指原因和结果。实验非常简单。譬如:给他两幅图画看,一幅是一个孩子将手伸向装有小甜饼的容器的图画,另一幅是空容器的图画。还有,一幅是房间窗子的图画,另一幅是窗玻璃破碎、房间地板上有只皮球的图画。然后,我拿出准备好的写有‘之前’、‘之后’的两枚一组的卡片,问他哪张图画是先发生的,然而,他竟连如此简单的问题也不能完成。分别考虑事物的原因和结果与其说是逻辑思考,倒不如说是人脑的一种习惯,它更接近于与生俱来的情绪感觉。若按现代精神科医学的叫法,大概会把人的这种心理活动称为情动吧!简而言之,就是这么一回事。在凶暴的野兽逼近自己时,人采取回避行动是因为这一概念认识是与生俱来的,而非逻辑思维的结果。但是,就欠缺这一点的他而言,即使看到野兽逼近,他也不能将那种认识瞬间转换成从现场逃跑的行动。”

  “但您说的那位患者具备超人的智能是指什么呢?”

  “我刚才说的正是他的智能超常的来由。你擅长背诵吧?”

  “是的,我属于擅长记忆的。”

  “你能一字一句、毫不出差地背下完整的一本书吗?”

  “一本也没有。”

  “为什么?”

  “我想大概是因为没有必要吧!”

  “对,这是正确答案!人为什么要学习?”

  “是因为需要吧?”

  “是的。人常以必要与否的思路来判断、行动。我们的认识、行动基准等等只不过是在狭窄基准范围内进行的。比方说,当你在陌生的地方兜风来到两岔路口时,要决定往哪里转弯,你会把环境问题、爱尔兰的自治权作为判断材料吗?”

  “不会。”

  “那你会考虑当天的温度以及湿度吗?”

  “不,我不考虑这些。”

  “那么,你的判断基准是什么?”

  “那当然是走哪条路能更快到达目的地喽!”

  “是啊,这就是必要性的思路。”

  “我还是不太明白……”

  “人有各种各样的经历,本打算学习五花八门的本领,可实际上仅是用有无必要这一思路来进行取舍选择的。”

  “您是说,必须性越强,人的头脑就越灵活,是吧?”

  “恰恰相反。即使某人脑袋聪明绝顶,他也不能超出人所必需的范围!比如,你在街上漫步时,能说出来来来往往的全部车辆牌号吗?能记下擦肩而过的所有人的服饰吗?”

  “不能。”

  “对吧!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你没有必要这么做。然而,由于先天的脑中不具备这一简单的认识模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知道哪项必要哪项不必要,对这种人,你是怎么看的?”

  “您认为那位患者就是如此吧!”

  真梨子恍然大悟,终于开始理解蓝泽话语中超越一般现实的可怕之处。

  “完全如此。电脑是将外部对象的主要特征及若干基本关系提取进来,并以此为基准在内部重新构筑对象。这就是电脑的认识方法。墨点的聚集可成为照片,电子的聚集可成为画像,电脑的原理与此相同。然而人的认识更为情绪化,是非常直观的。我们观察某一对象,一眼就能看穿它同其他事物有何关系而进行解答。正因为如此,认识和行动是紧密相连的。倘若这种能力欠缺了会如何呢?哪怕为了动一下指尖,也必须向脑中输人所有数据吧!”

  “就是说,那位患者的头脑犹如电脑一般?”

  “的确如此。他能瞬间获取周围的所有数据并记忆下来。然而,输入进来的数据既无条理也无前后区别,就像一座没有牵引和分类基准、堆放几万册书籍的巨大图书馆,或者像一台演算能力超群却没有规划演算目的的电脑,庞大的数据只在头脑中无休止地运转,没能将其按一定基准分类,付诸于行动。这就是他具有恐怕比全世界任何人都丰富的数据库,但若没有他人指示,却连排泄、吃饭都不会这一状况的惟一解释。换句话说,他只是脑的存在,手脚就等于没有。”

  “您将这一研究公开发表了吗?”

  “没有。”

  “为什么?”

  “他15岁那年离开了诊所。”

  “让父母带回家了?”

  “带走他的不是他父母,好像是他的祖父。他的父母遭车祸双双归西了。事故一发生,那位男子便把他带走了。我请求那位男子让我继续研究下去,即使患者在家疗养,也让我每周登门几次,但遭到了拒绝。不仅如此,那男子还喝令我今后再不能接近他,不得发表研究报告之类。”

  “喝令?他是何许人?难道您就屈从了?”

  “他是大富豪,可以靠金钱为所欲为。自那事发生以后不久,我以赴海外视察的名义被送到法国去了。时间不长,才一年,就受到破格的待遇,而且是以远东精神科医生的身份,所以我没有理由反对。那时我还年轻,不知道这是那位男子的策略。一年后回国一看,诊所里已没有我的位置了,他的病历和其他一些记录也消失得一干二净。”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首藤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