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头一次进墓的人反而倒显得勇敢的多,其实那只是不知者无畏,一种盲目的勇敢而已。由于我对古墓的了解比他们多反而到有些畏手畏脚了,但小心驶得万年船,在这种情况下多留一个心眼肯定是错不了的。当年好在蔡半仙就多留了个心眼,铁生才得以脱身。在这一点上王斌和熊武确实是老手,表面上看丝毫无所畏惧,但举手投足间处处都透露着小心。
没走出多远,又是一道石门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要说这也是不奇怪,古时的帝王陵墓大多是参照地面上的建筑样式来修建的。当时的习俗是“视死如视生”他们认为人死灵魂不灭,所以那些帝王们一登基就开始给自己选穴造陵,想着死后也能在地底下享受荣华富贵和无上的王权,以至于上面有的下面都有。更有甚者,直接是照搬当时皇宫的规格布局,完全一模一样的修建一座地下的宫殿,所以这有个二进门三进门的并不稀奇,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最多出现过七进的大墓。
虽说这种底下工程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其消极的影响。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去看,却是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中华大地上,上前年前的建筑是少之又少,但在常年不见天日的地底下,却完好的保存了一批上古时期的建筑,这也被人们称之为黄泉下的艺术。
书归正传,再看这道石门与外面的那扇几乎一模一样,也是左右双开门,不同的是这石门上没有虎形凹槽,确切的说,是没有任何可以跟锁联系在一起的凹槽。
胖子又咧咧开了:“嘿,我说,这怎么没走几步就又是一道门呐?这要是一路炸进去得费多大劲啊?”
熊武回答道:“进了墓室,就绝对不能再用炸药了,万一撼动了某些关键结构,那这墓里就又多了几个给郇王陪葬的冤死鬼了。”
我此刻心想,这一进门和二进门之间的这段甬道上并没有发现任何尸骨,那就是说当年蔡半仙陈六他们是进去过这扇门的。想到这儿,我拿手用力的推了一下石门,石门微微的启动了一下。
我说道:“石门没锁,看来机关已经被人破了。”
说罢,大家伙儿一齐用力,伴随着发出一整石门与地面摩擦发出的轰隆声,石门被推开了。
进到门里一看,这石门背后的地面上躺着一根石条,不用说这就是自来石啦。
这种闭门机关在以往的各种墓室里屡见不鲜,原理也十分简单,就是拿一根粗壮的石条斜靠在门背后,等丧葬仪式完毕所人全部退出之后,工匠们从外面把门一关,那石条顺着门关闭就斜顶在门后面,事先工匠们在地上和门背后都凿有凹槽,石头一倒,前后两端恰好卡在了凹槽里,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顶门杠的原理把门顶住。
要说破解这自来石的方法也极其简单,只需用一只细铁钩从门缝中插入顶翻石条,门也就自然能打开了。虽说蔡半仙只是精通风水之术并不擅长破解机关,但毕竟他和陈六等人当年也是盗发了不少大小墓葬,破解这种简单的闭门机关还是不在话下的。
穿过第二道门之后,感觉上似乎来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个空间。墓道两旁的石壁上已经没有了铭文篆刻,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壁画。
这些壁画中,有飞升图、仕女图、祭天图、武士图、车马出游图等惟妙惟肖的人物及场景画。
这其中最为精美的是一副驭龙图,这幅图的篇幅非常大,从龙头到龙尾几乎占据了大半片的石壁。驭龙图中画有一男子手持长剑身着长袍立于蛟龙之上,而他脚下的这条蛟龙首尾翻腾,口吐仙气穿梭于云间,该画笔法流畅画功精湛,无论是持剑的男子还是他脚下的蛟龙都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我正暗自欣赏着呢,只见墓道前方出现了两扇石门,分别位于墓道的左右两边。据兆域图中所示,这两扇门应该分别是通向中宫和后宫的入口。
左手边通向中宫的石门紧闭着似乎并没有什么异常,而右手边通向后宫的石门确是半开着的。
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纳闷,这墓室理论上说举行完葬礼之后,所有的门都应该是关闭上的,怎么会半开着呢?我定下神来一想,只有一个解释可以说得通,就是蔡半仙他们当年开门进去过。
胖子开口说话道:“疯子,咱们是走关着的这道门,还是走开着的这道门啊?”
我想了想说道:“先进开着的这道门。”
胖子一听疑神疑鬼的问说:“走开着的这道门?这不会是一个陷阱吧?”
“陷阱?什么陷阱?”
“我猜会不会是,他故意把这道石门打开,引我们进去,实则是在里面布满了夺命的机关,想让进墓的人都进得去出不来。”
胖子这么一说,吓的当归一个激灵,连声说道:“还是小心点好,小心点好。”
我刚想开口说胖子胆小,熊武抢过话说:“这墓里确实有机关,而且有可能会出现在任何地方,门开着的这间里面可能有,这门关着的这间也不见得就没有,说不定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墓道里就有,也许就在头顶上,也许就在脚底下。”
听熊武这么一说,他们个个都吓的上看下看,前后顾盼,深怕真有什么机关从头顶跳出,从底下钻出似得。
52书库推荐浏览: 玉苍南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