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府南河上有水坝,这只绿毛龟怎么可能翻过水坝到这里。”电视上一名妇女立即打断了这名男子的话。
一场争论在两人之间展开,电视镜头将这一切记录了下来。突然,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个老人,破衣烂衫,满头白发,状若疯癫,在河岸边不停地推挤众人:“大祸临头了,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你们还看什么?还看什么呀?快回家去吧,快回家见家人最后一面吧。没有人可以逃得了的,每一个人都要死,都要死。”
老人絮絮叨叨地说着,翻来覆去都是这几句话。记者追上前去,也没问出个名堂来,于是电视画面又是一转,就在此时,罗三看到电视画面中,一个白化人的身影一闪而过。
“沈沅!”
“别叫,我看到了。我们马上去现场。”
“鲁头那忽带鱼。鲁头那忽带鱼。鲁头那忽带鱼……”从河边离开的时候,罗三的嘴里一直重复着这古怪的一句话。
刚才,二人赶到河边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虽然有路灯,但河面上却仍然是一片黑暗,什么也看不清楚。即便如此,河边还是被闻讯而来的市民围了个水泄不通。在这昏暗的环境里,罗三与沈沅再也未能发现白化人的任何行踪,但是却碰上了电视上看到的那个疯癫老人,颠三倒四地走着,不停地高喊着:“大祸临头了,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成都就要崩塌了,你们还看什么?还看什么呀?……”
“成都?”罗三与沈沅对视一眼,立即上前拦下了那个老人,“大爷,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要大祸临头了?‘成都’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成都’要崩塌?”
老人低下脚步,笑嘻嘻地看着罗三二人,突然伸手指着二人的鼻子,嘿嘿怪笑:“鲁头那忽带鱼,鲁头那忽带鱼……”
罗三听他翻来覆去只有这句话,想要再问些什么,老人却一转身,走开了去。一路之上,还不停地指着路过的人唠唠叨叨着那句“鲁头那忽带鱼”。
“鲁头那忽带鱼?”罗三嘴里念叨着,扭头望向沈沅。沈沅摇了摇头:“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许是一句咒语,和‘成都’有关的一句咒语。”
“咒语?算了,算了,这种东西会想死人的,我们还是去问吴教授算了。”
出租车在吴教授住的宿舍门前一停稳,罗三立即跳下车,直奔宿舍,推门而入。宿舍内吴教授正在看书,罗三的出现似乎吓了他一跳,手中的书“啪”的一声掉到了地上。
“龟儿子,不知道敲门呀。”吴教授看到罗三进来,一边埋怨着,一边急急忙忙地将桌子上的一大堆书收了起来,“说吧,又有什么事想找我。”
“我们又有新发现。”罗三不等吴教授收拾完,立即将昨天下午与吴教授分手之后的经历告诉了他。
“我早就说了,让你们不要再去查什么57年前的凶案了,太危险了。现在你已经被人盯上了,这次你虽然躲过一劫,但是下次你就没这么好运气了。”吴教授说到这里,突然盯着沈沅道,“丫头,你和小三子一起调查这件事,怎么那群人只找小三子的麻烦,没有去找你的麻烦。”
“这个我也不知道,你不会是怀疑我吧。要是我想对小三子不利的话,机会多的是,何必找什么狗群来。”
“绝对不会是沈沅,吴教授你多心了。”
“我只是随口一问而已,小三子,你急什么。算了不说这个,你刚才说的那句古怪的话是什么?”“鲁头那忽带鱼。”罗三怕吴教授听不明白,还专门把这几个字写了出来。
“鲁头那忽带鱼?”吴教授念叨着,陷入了沉思。
“小三子,那句话你写错了。”正在罗三胡思乱想的时候,吴教授已经从书架上找出了几本书来,并且提笔在纸上刷刷地写上了几个字递到罗三面前。
罗三看到,纸上写的是六个字:汝头那忽戴鱼。
“这是什么意思。”
看看这段话,吴教授没有直接回答罗三的话,而是递了一本书到他的面前。
那是《太平御览》收的南北朝时期一部叫《益州记》的书所写的一个故事:
邛都县下有一姥姥,家贫,孤独,每食辄有小蛇,头上戴角,在床间。姥怜。饴之。后稍长大,遂长丈余。令有骏马,蛇遂吸杀之。令因大忿恨,令姥责出蛇。姥云:“在床下。”
令即掘地,愈大而无所见。令迁怒,杀姥。蛇乃感人以灵言,嗔令“何杀我母?当为母报仇。”此后,每夜辄闻,若风,四十许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忽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与城一时陷为湖,土人谓之“陷河”。
“那句话是出之这里。在这个故事里,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整个邛都县要沉没了,所以百姓见面时,就发现对方的脑袋变成了鱼头形状。但是这与成都有什么关系?”
“这个故事里的邛都县,自汉代就不见了,全部沉到了水底下,而在它上面形成的湖泊却现在还存在,就是现在西昌附近的邛海。我们现在看这个故事觉得很神奇,但历史事实却一点不神奇。邛都县的消失,邛海的出现,都是因为一场地震,致使整个城市陷落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百越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