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上下晃动了一阵之后,停止了下来。只见镜头缓缓向上,画面之上显示出来的却是一个天空,天幕却是红色的,天空没有太阳,但红色的天幕之中,却有一大块鲜红之处,临近那鲜红之处的水,都冒着泡儿。紧接着镜头缓缓向下,转向了水底,顿时画面变得昏暗起来,一派深不见底的海水出现在画面上。在海水之中,大大小小的鱼儿在游走,间或有几只巨大的乌龟。突然画面中出现了与南忠一同下水的那名男子,他一边奋力地向前游动着,一边挥手示意南忠跟上。南忠迅速地跟了上去,随着镜头的推进,众人看到那男子游向方向的远处,隐约可以见到一个庞大的黑乎乎的物体。
“这是什么?”罗三心中猛然一惊,如此巨大的东西,似乎不似海中的生物,那只能是人类的遗址了。突然画面剧烈地晃动了起来,镜头开始急速地推进。罗三注意到从画面中看来,南忠前方的那名男子并没有游动,但整个人却迅速地向前。水流,他们碰到了水流。罗三立即明白了怎么一回事。突然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几秒钟后,画面上闪过几道寒光,紧接着画面上突然变成了红色,画面开始剧烈地晃动。当画面上的红色开始退去时,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大块,一大块残破的尸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近处有无数寒光迅速地旋转,构成了一个光圈,掀起无数的水花,摄像机的镜头也跟着不停地晃动。就这样过了好几分钟,寒光才消失在镜头中,待得镜头不再晃动,众人只看到画面的尽头,依然是那黑乎乎的物体,一动不动的矗立在那里。
紧接着摄像机开始向下沉去,画面变得越来越昏暗,各式各样的鱼儿、浮游生物及大鱼缓缓地进入画面,又缓缓地离去。罗三知道,此时南忠定然已经被斩成了两断,所以摄像机只是和他的身子一起在下沉。此后长达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摄像机的画面呈现出现的都是缓缓下沉的镜头,只是画面上出现的鱼儿有所不同。突然,罗三注意到在摄像机的画面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物体。那物体像一根又粗又长的柱子一般,立于远处。随着摄像机缓缓落下,那物体显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南清衣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看,生怕漏过一丝细节,但就在此时,画面突然黑了。
“怎么回事。”南清衣皱眉道。
“布麽,想是那摄像机在水下拍摄了许久,没电了,所以没能将之后的画面摄录下来。”
“罢了。”南清衣长叹了一口气道,“各位,你们认为那会是什么东西。”
罗三一愣,旋即明白南清衣问的是画面上那根柱子似的东西,那个东西刚才也引起了他的好奇。只是他未能确定那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却听风一回答道:“那似乎像是一座山。”
“山。”南清衣只说了一个字,便即沉吟不语,许久才开口道:“吴教授,你可知这成都得名的原因吗?”
“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怀疑这和九州之源有关系。”
“这怎么可能。”吴教授虽然说着,但还是侃侃而谈,“成都得名于何时,已不可考。成都一名,学者一般认为见于传世文献最早的是汉司马迁《史记》卷二十九《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而在出土文物中,成都一名至迟在战国晚期就已经出现了:四川青川出土的吕不韦戟的戈面上有‘成都’二字铭文。出土的睡虎地秦墓竹简中亦有关于‘成都’的记载:‘以县次传诣成都,成都上恒书太守处。至于‘成都’的意思,最早对成都二字作出解释的是宋人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乐史认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但这只是一家之说,另有学者认为成都之成,是一个以成为族名的部族名称,至于都字之意,则说法众多,有以为是都城之意,有以为是水泽所聚之处,还有以为是藏语中两条河的交汇处之意,更有人认为都仅是地方之地,成都即成这个部族的居住地。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成都二字是蜀语音译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语读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du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读如现代汉语的‘du’音,那么,蜀语‘成都’二字的意思就是蜀都。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就这么多,还有没有其他的说法呢?”
“我所知的仅有这些了。”
第二十九章 载天之山
回到屋内后,众人聚在一处,又将南忠在水下所摄的内容再看了一遍。
良久,南清衣开口道:“大家还记得《古越渎经》上的记载吧:国之西南,白民居之,……,其西数万里,邛都之东,白人之北,黑水之南,十风之西,山载天宇、土生渎源。此九州之源。盟!永守此物。这里面一句话也没提到海眼,海眼只是九州之源的皮毛,九州之源较之海眼更为重要得多。”
“那你认为九州之源指的是什么?”
“成都”南清衣没有理会众人听到这两个字时,一脸迷惘与惊诧的表情,又一字一顿地道,“九州之源就是成都。”
“小南,我不明白,你口中的成都到底指的是什么,是我们脚下这座城市,还是另在叠溪的地下十风部族口中反复出现的那个‘成都’?”
52书库推荐浏览: 百越渔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