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侦探:苏东坡断案传奇_张旭军【完结】(72)

阅读记录

  苏公不答,俄而,笑道:“你道他是何人便是何人。”苏仁思索,言及数人姓名,苏公笑而不语。苏仁无奈,问道:“老爷,可知那朱山月等人藏匿何处?”苏公摇头。主仆二人一路言语,自回湖州城。

  明珠一案虽已完结,但其中颇多疑惑,不久便引出一桩大案来!

  (第二卷完,请看第三卷《死亡咒语》)

  ☆、后注

  《明珠奇案》后注:

  1、小说中所说的“大理寺丞王大人”,即王安国,王安石之弟,熙宁元年进士,留有《王校理集》,可惜已散佚。

  2、颜公,即颜真卿,京兆万年人,唐代开元进士,迁殿中侍御史,后为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其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人称“颜体”。宋欧阳修评道:“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

  3、《李义山诗集》,李义山,即唐代诗人李商隐,与“杜牧”齐名。

  4、黄鲁直,即黄庭坚,号山谷道人,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道:“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黄庭坚道:“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至于其草书,赵孟俯道:“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5、张长史,即张旭,字伯高,唐代吴郡人,世称张长史,生卒年月不详。他得书法得之于“二王”而又能独创新意。黄山谷誉为“唐人正书无能出其右者”。韩愈道:“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杜甫《八仙歌》中道:“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6、怀素,唐代草书大家,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长沙人。相传他为练字种了一万多棵芭蕉,用蕉叶代纸、勤学精研;又用漆盘、漆板代纸,写至再三,盘板都穿,秃笔成冢,以“狂草”出名。古人称其“运笔迅速,如骤雨旋风,飞动圆转,随手万变,而法度具备”。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

  7、脍残鱼,即今所说的银鱼。唐?皮日休《松江早春》诗:“稳凴船舷无一事,分明数得鲙残鱼。”宋?高承《事物纪原?虫鱼禽兽?脍残》:“越王勾践之保会稽也,方斫鱼为脍,闻有吴兵,弃其馀于江,化而为鱼,犹作脍形,故名脍残,亦曰王馀鱼。太湖银鱼和梅鲚鱼、白虾称为“太湖三宝”。银鱼俗称面条或面杖鱼。太湖银鱼又分太湖短吻银鱼、大银鱼、雷氏银鱼、寡齿短吻银鱼四个品种。

  8、《送张嘉州赴襄阳任上》,此诗在《东坡诗》中应为《送张嘉州》,此诗名是小说杜撰,小说中人物“张睢(嘉州)”实非苏轼诗中“张嘉州”,此是鱼目混珠。

  ☆、第一章 椁棺尸变(1)

  渔父醉,衰衣舞,醉里却归路。孤舟短棹任纵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古今。

  此乃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渔父》。

  话说湖州府境内有一条河,唤做龙溪,蜿蜒曲折,细波漾漾,水秀鱼肥。那龙溪之畔,有一水湾,水边乱石嶙峋,唯有一块平石,大如案桌。这一日,秋高气爽、风和日丽,一个垂钓者稳坐平石,抛饵垂钩。此人约莫四十岁,一手持竹竿,一手捋长须,悠然自得。

  水面之上,浮有一羽,羽之四下,圆波涟涟。那垂钓者悠闲之余,喃喃吟道:“湖上移鱼子,初生不畏人。自从识钩饵,欲见更无因。”语罢,却见那羽忽然抖动,一下一上,而后猛沉下水去。那垂钓者见时机成熟,扬起长竿,但见一条尺余长鱼儿跃出水来。不远处的水边,斜着一株大树,树下两人,各自下钩。一人见状,流水奔来,大声道:“好大一条鲇鱼。”径直过来,帮着将鱼取下,而后放入渔篓中,欣喜道:“老爷,已经八条了。”那唤作老爷者道:“你等何如?”这人道:“多少十余条,大者也有五六条。”

  这老爷正待言语,却见那树下的垂钓者忽然立起,渔竿如弓,茧缕紧绷,大呼道:“恁的沉重,快来助我!”说罢,竟站立不稳,恐缕断鱼逃,只得任凭游鱼左右,沿畔徘徊。这取鱼者见状,飞身而去,叫道:“先且稳住,我来也。”那老爷寻得一块石头,压住了长竿,亦急奔过去。那二人抓得竹竿,与鱼相持。那鱼或隐或现,不时溅起水花。约莫一顿饭时刻,那鱼渐息。那老爷手抄捞网,下得水来,捞网近得鱼身,将鱼网住。一人弃竿来把网柄,与那老爷合力将鱼拖上岸来。另一人哈哈大笑道:“恁的一条大鱼,许有十余斤重。”那鱼儿离水,竭力跃起,一人竟不能摁住。另一人犯难道:“好大一条鱼,怕是我这竹篓小了,不可装入,如此怎的拿回去?”那老爷笑道:“你二人可肩扛着回去。”

52书库推荐浏览: 张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