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罪案侦缉实录_桑尚【完结】(24)

阅读记录

  为了让大家有一个直观认识,陆敏又给我们简单介绍了雷管和炸药的相关知识和原理。

  雷管由诺贝尔于1865年发明。当时已经知道,硝化甘油是一种猛烈爆炸物,但由于他太敏感,在受到轻度震动,撞击或焚烧时就会爆炸,因此缺少实用价值。

  诺贝尔通过实验发现,硝化甘油用硅藻土吸附之后,就会非常稳定,但如何引爆它,又成了难题。经过多次实验,并付出了血的代价后,他发现可以用雷酸汞来进行引爆,将雷酸汞装入铜管,就成了雷管。

  最初的雷管里面就是单一的雷酸汞,它也不是很稳定,与铜接触受潮后,容易产生雷酸盐而发生爆炸。后来经过反复改良,雷管采用了叠氮化铅制造,安全才得以保障。其形状与鞭炮相似,根据引爆方式又可分为火雷管、电雷管和触发雷管等。

  在案情分析会上,结合物证勘验和尸检结论,我们都不约而同地给出一致推测:案发现场的电视机事先被人安装进电雷管和硝胺炸药,死者打开电视时,触动电雷管并引发爆炸。

  关于电视机炸弹的来源问题,目前不排除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人蓄谋制造,二是死者自己安置。

  分析到这里,肖天明说:“就算他俩活腻歪了想自杀,也没必要玩得这么轰轰烈烈吧?”

  由于爆炸案件平时比较少见,我们的经验相对要欠缺一些。但不管如何,看凶手的作案手段,已经足以说明与死者之间肯定有着不可调和的深刻矛盾。

  司马局长当场确定侦查方向,搞清死者社会关系,从中梳理疑似人员。同时,雷管和炸药属于管制物品,其生产、购买、运输、储存和使用都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每一个环节都会详细登记在案。用电雷管引爆炸药,并接通电视开关,也不是一个门外汉能够完成的,必须具备相关知识。

  我暗暗点头,要是按照这些来搞,短时间内找出疑犯,似乎也不是太难。

  然而,当外围调查工作展开后,我才发现事情并不像之前想得那么简单。

  第三章 房东有问题……

  两名死者分别叫张强和赵敏,刚刚20岁出头,是一对夫妻,均为南方来我市的务工人员。

  今年3月月末。他们来到我市后,张强找到了一份开夜班出租车的工作,赵敏则在一个私企做前台接待,小日子过得也算有声有色。

  两人初来乍到,人际关系十分简单,且性格带有明显地域特点,平时笑脸迎人,谨慎小心,人缘颇好,查不出在我市可能同谁结怨。

  看着这些调查结果,肖天明突然说:“难不成是以前在老家的仇人千里追杀?”

  老刘点点头,摸着下巴说:“靠谱儿,说不定这俩小孩儿是逃婚出来的。”

  肖天明朝他嘿嘿一乐,说:“爷们儿,我大侄儿你可得看住。”

  老刘骂了句呸:“你先看住你家闺女吧。”

  根据外调资料显示,两名死者目前租房居住,房东为主在同一单元不同楼层的陈云伟,案发后已被警方严密监视起来。

  我立即带人找到陈云伟。他是个鳏夫,不到50岁的年纪,长得有些獐头鼠目,没有正式工作,子女均在外地读书,平时靠房屋收租和养殖观赏鱼为生。

  陈云伟先是一顿抱怨,说自己房子被炸,这损失怎么算。而后才说,为了招揽租户,房间里那台老式21英寸熊猫牌彩电和一应物件,都是他预先留下的。

  我不禁一愣,如果电视机早就存在,那很有可能是凶手趁两名死者外出时,偷偷潜入房间进行改装的。可是。掌握房间钥匙的只有房东和两名死者,那么这个陈云伟……

  面对我的质问,陈云伟惊慌失措,带着一副被人捏住喉咙的表情,连摇头带晃脑:“冤枉啊,我不疯不傻,与那两口子没仇没恨,咋会做这样的事,何况还是我自己的房子。”

  听他这样说,我又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对啊,如果是陈云伟作案,怎么可能采取这种方法,那不等于不打自招嘛。

  我还不死心,针对陈云伟与两名死者的日常交往情况,在侧面展开了细致调查。

  在走访过程中,我从死者对门的一个孤寡老太太口中了解到:赵敏刚搬来那会儿,暂时没有找到工作,曾在家呆过一段日子。平素两家经常走动,感情处得很是熟络。

  听我问起赵敏的人际交往,老太太琢磨半天,慢慢说出这么一件事:

  一个月前的某天晚上,应该是7点多钟,她正在看《新闻联播》,忽然听到门外传来激烈的争吵声,好像是一男一女。打开门一看,是赵敏和陈云伟在门口吵架。

  见她出来,陈云伟表情有些尴尬,也没继续说话,脸色铁青地下楼离去。

  事后,她曾问过赵敏。赵敏很是气愤,嘴里骂着浑蛋,却没有进一步说明。

  听到这里,我心头一跳,马上意识到,陈云伟口口声声说与两名死者关系良好,没有任何矛盾,但却有人证明他曾经和女死者赵敏发生争执,而且还颇为激烈,看来陈云伟一定对警方撒谎了。

  我再次找到陈云伟,当场抛出这个问题,让他做出合理解释。

  陈云伟抓耳挠腮,显得极不自然,初时还狡辩,说那次吵架仅仅是一场误会,最后见实在无法隐瞒,才支支吾吾讲了实话。

52书库推荐浏览: 桑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