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藏录Ⅱ_熊猫大书【完结】(139)

阅读记录

  “您是说那个‘喀秋莎火箭炮’?”项昊问道。

  “不不,”岳洪教授摇头,接着轻轻的哼唱起了老歌:“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的柔曼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驻守边疆年轻的战士,心中怀念遥远的姑娘。勇敢战斗保卫祖国,喀秋莎爱情永远属于他!”众人这才明白,原来他说的是一首老歌。

  “这大概是唯一的一首有自己纪念馆的爱情军歌,直到今天,它还是俄罗斯军队指定的队列行进歌曲。”岳洪教授缓缓说道:“苏德战争爆发之初,斯大林根本没有准备!德军部队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横扫了阻挡它的苏联红军。要阻挡这股钢铁洪流,只有用这个民族最生气勃勃的年轻人的生命筑起一道围墙。开战之初的几个月,被送上战场的士兵绝大多数是回不来的。在几个最为惨烈的战场上,士兵们的平均存活时间不到24小时!很多年轻人穿上军装征召入伍,连写封告别信的机会都没有就上了战场。”

  “1941年7月的一个黄昏,一个步兵师离开莫斯科开赴前线,奉命阻挡德国最精锐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这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斗,一场不可能有回程的旅途。送行的人群中有很多士兵们的恋人和妻子,姑娘们用《喀秋莎》为年轻的战士们送行,战士们伴着歌声含着眼泪走上了前线。之后不久,这个师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全员阵亡!他们用血肉之躯拖住了古德里安装甲部队,为苏军组织最后的防线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之后,《喀秋莎》便在苏联一千多公里长的战线上,被年轻的战士们广为传唱起来。她变成了一个象征,象征着家,象征着爱情和幸福,象征着这些年轻人哪怕心甘情愿战死沙场,也要拼命保护的东西。这之中还有一个故事,一场阵地战的间歇,苏军听到了对面的德军阵地上传来了《喀秋莎》的音乐。连长拿起望远镜,看到一伙德军正围着留声机听着这首歌。战士们怒不可遏,没有请示上级就对德军阵地悍然发起了冲锋。当付出惨烈代价攻陷了德军阵地之后,士兵们围在那还在唱着歌的留声机周围,全都哭了。战士牺牲性命想保护的不是一架留声机,而是一份希望。在那个绝望的战场上,这就是他们最宝贵的东西了。”

  “真感人,我还从没听过这首歌呢。”周欣说道。陆林在旁边也静静听着,不知怎么,这故事让他想起了雪狐。

  岳洪教授感叹道:“数千万人死在卫国战争中,这是俄罗斯人永远的痛,也是他们永远的骄傲,因为他们赢了!1945年的春天,在那个梨花盛开的季节,200万苏联红军齐唱着《喀秋莎》,一路猛攻到了柏林城下,而伴随着那悠扬歌声的,是2000多门喀秋莎火箭炮的轰鸣!纳粹德国至此被炸的粉碎。呵呵,喀秋莎火箭炮大概就是因为这首歌得名的,这是战士们最爱的东西。”他叹口气又说道:“唉,不过呀,现在时代不同啦,喀秋莎没有了,谢廖沙也没有了……”看着除了萧卓外,其他人都投来的不解目光,他笑笑说道:“等你们到了圣彼得堡自然就明白了。”

  众人又看向萧卓,希望她给个解释。萧卓笑笑说道:“老爷子的意思是,现在的年青人没有当时那样的精气神儿了!二战的列宁格勒是英雄之城,但现在的圣彼得堡是犯罪之都,俄罗斯黑帮最大的盘踞之地。前苏联留下的各种利益纠葛,让这里发生过很多大人物在光天化日下,就被枪手打死在家门口的事件。前两年圣彼得堡警方缴枪,查出了2000多件武器,其中包括手雷和重机枪。但警方自己都承认,这只是冰山一角。二战时,无数的年轻小伙子用鲜活的生命抵挡了纳粹的铁蹄,可现在的小伙子,呵呵,他们剃了光头,在身上纹起了纳粹的反万字标志,拜希特勒为偶像,做起了‘光头党’。”

  “喀秋莎们也不会在白桦林里等着回家的战士了,她们很多做起了小姐。《真理报》说俄罗斯最大的跨国征婚网站上,70%的跨国征婚都是由黑帮控制的。当然,良家妇女肯定有,但那种特别漂亮的,就说不准了。一旦嫁到国外,这些姑娘们要么是玩神仙跳,要么就是熟悉环境之后把她的姐妹们也想办法弄过来开拓市场。”萧卓徐徐说道。

  “怎么差距会这么大呢?”水静喃喃说道,这两个人说的真是同一座城市吗?

  “还不是解体闹的。八十年代,腐败深入前苏联的骨髓,整个国家就已经快撑不住了。作为一个藏富于国的国家,上位者看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就有了解体。执政党把国家资产一分就散了伙,几年之间就催生出了以‘俄罗斯七寡头’为代表的无数超级富豪。但这么一来下面老百姓可就受苦了,钱都在国家手里,国家把钱分了,老百姓彻底破产了,到处排长队家家领救济,人一穷事就来了,男的进了黑帮女的当了小姐,就是这么回事。光头党也一样,当时苏联倒下了,一大批外国人涌进了这个曾经比肩美国的超级大国。商人、工人、学生,这当中不少人的生活水平比普通俄罗斯老百姓要高,在俄罗斯的土地上使唤俄罗斯人,这极大地刺激了他们曾经作为一个‘大国’的自尊心,极端民族主义自此开始蔓延。”

52书库推荐浏览: 熊猫大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