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君人生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上课,心中颇为紧张,站在教室门口双腿不住的颤抖,念叨着:“莫然,我紧张,我紧张!”莫然见她一脸的焦虑,脸都红了,分外可爱,拍着她的肩膀,笑道:“你呀,站在舞台上的时候,那么自信、那么从容——不就是讲一堂课吗,不用紧张了!”
“嗯,好!嗯——”林佳君努力镇静,不住的拍着胸口,“可我还是紧张!”
她正踌躇着,不料被莫然一推,整个人冲了进去。她还没来得及站稳脚跟,就见二十多个小孩齐刷刷的站起来,齐声喊“老师好——”
林佳君莫名的震骇,理了理心情,缓缓走到了讲台。望着一张张黑瘦粗皲的脸,一双双虔诚渴望的眼睛。霎时,刚才绷得很紧的可以射箭的弦终于松了,所有焦虑的阴霾豁然一扫而空。
她胸中的温情迅速的涌动,一时之间觉得好感动,肩头的责任好重。她示意让学生都坐下,愣愣的望着这些孩子,不知说些什么好。
莫然倚在门口,静静地望着林佳君一丝不苟的讲着“一元一次方程”,觉得她此时比站在鲜花掌声灯光中更美更可爱!
然而,等莫然讲第二节课时,却较林佳君更加不如。他表达能力实在是连自己都不敢恭维,不过还好,没出什么岔子。待课讲到一半时惹得下面哄堂大笑,他尴尬之极,不知如何是好,便找个话题扯开了大家的注意力:“今天都到齐了吗?”
“没有——”有人拖长了声音说。
“哦?”莫然一怔,又问,“是谁没有来啊?你们知道为什么没有来吗?”
有个小孩怯生生的站起来,将此事说了个大概。原来有个小孩叫韦三,家境贫寒,由于父亲早逝,只有母亲养家糊口。韦三家本来无力供他念书,经贾校长三番五次去劝说,又多番帮助,才让他走进了学堂。可是前天他母亲因病成疾,终于卧病不起。倘若韦三上学,家中唯有一个小妹照顾母亲。
莫然与坐在下面听课的林佳君心中难受,中午放学后便商量如何帮助韦三。二人一路闲聊,到了小镇上一家餐厅门口。餐厅乃是小本经营古朴优雅,名字题为“小巧人家”。
两人找个靠窗椅子上坐下,随便要了两个菜。莫然环视餐厅一周,忽见对面墙上挂了一副工笔国画,线条纤细流畅,韵致毕露。他心中暗赞,走了过去。见画中一美女,垂首浅笑,说不出的妩媚风骚。画左侧上面写道:圣人道德经中悟道归道,携名归隐到桥东。左下角写道:文雁作于甲子年桃月。
莫然心中诧异,只觉得画中人好面熟,却一时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正思忖时,只听背后有人笑问:“喜欢这幅画?”他一怔,回头看时,见身后站了一个长相儒雅、风度翩翩的中年男子,便说:“我很喜欢这幅画。”
“哦,是吗?”中年男子笑道,“这幅画正是敝人的涂鸦。”
莫然又看了一眼国画,问:“你叫陈文雁?”
“有点意思!”中年男子惊讶的望着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上面明明写着文雁作于甲子年桃月,可见你的大名叫做文雁了?”莫然说。
“不错。可是你居然知道我姓陈啊?”陈文雁颇为诧异。
“左上角写着‘圣人道德经中悟道归道,携名归隐到桥东’第一句说的明明是老子;第二句中‘携名’到桥东,当然是‘携’老子之名‘耳’到桥‘东’,不正是一个‘陈’字吗?于是我想,你应该姓陈。”莫然说的轻描淡写。
但陈文雁却听的频频点头,二人便攀谈起来。
林佳君起初见莫然盯着画中女子呆呆的望着,心中十分恼怒,等听他一番自己做梦也想不到的推理后,又开心起来。她觉得莫然太过聪明,绝非常人所能及,心头又涌上一丝丝的甜意。
吃罢了饭,二人要离开。那陈文雁送了出来,说与莫然投缘,欢迎二人常来吃饭。莫然欣然答应,而林佳君却心中不悦。
第十三章 枫桥古刹(6)古刹
(6)古刹
傍晚,残霞满天。
莫然和林佳君翻过半座山,往韦三家赶去。二人担着两肩残霞,行色匆匆。不多久,斜月东升,只好踏月色上山。
到了韦三家所在的寨子时,月已高了,空山寂静,唯闻虫鸣。
破败的院子里,几间矮小的屋子昏暗。只有偏西的一间小厨房里还亮着昏暗的灯光。二人走进去,一直到了厨房门口,不由呆住了。一个十二岁左右的小女孩正忙着烧火,灯光下,扎着两个小辫儿,白白的脸蛋上抹的全是灰土。
她瞪着大大的眼睛望着两个不速之客,吃惊的问:“你们是谁啊?”林佳君柔声说:“我们是你哥哥的老师,专门来看他的。”
“哦!”她惊喜的笑着,“我去叫醒阿妈吧。”就要告诉阿妈。林佳君忙叫住她,说不要打扰阿妈了。
莫然小声问:“你是韦三的妹妹阿杏吧?你阿妈怎么样了?”
小女孩点点头,忽然眼里噙了泪水,说:“阿妈病了,在屋里躺着呢。我正在帮她熬药。”林佳君见状,忙着帮她烧火。
52书库推荐浏览: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