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门镇到泰山庙,要经过两座城中桥,一座城外桥,两座城中桥的名字分别叫蔡家桥和汪家桥,蔡和汪是小镇两个最大的家族,这两座桥是这两户人家建造的,蔡家祖上是做官的,据说最高做到知府,汪家祖上经商,到清朝的时候,成了红顶商人,不用说,大家也能明白,东门镇就是因为这两个家族的兴旺才逐步发展起来的,小镇还有几座石拱桥,但都没有名字,当然,这也是小镇一大特色,三街夹两河,中间是大街,大街两边是人家和店铺,店铺的后面就是小河,小河的两岸都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小河并不宽,大概有四五米宽吧,小镇有船的人家不少,这两条河的河水来源于小镇北边的大滁河,前面提到的城外桥就在这条大滁河上,桥的名字叫进香桥,顾名思义,这座桥是为泰山庙而造的,小镇上的人以前到泰山庙进香,要坐船过河,后来,为方便人们到泰山庙烧香拜佛,就造了这座石拱桥,这座桥的历史在所有桥中是最长的。进香桥的北边有一个叫小街的居民区,穿过小街中间的石板路,眼前就是通往泰山庙的石阶路,一个高大的牌坊矗立在山脚下。牌坊上有四个颜体楷书:“泰山禅院”。
一路上,欧阳平从清水禅师的口中得知,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寺庙里面的香火就一日不如一日,后来连僧人的三餐都不保了,僧人们呆不下去,就一个一个地下山去了,最糟糕的是一九六八年夏天,老天爷一连下了四四十六天的雨,寺庙里面的房子漏得很厉害,寺庙里面有没有钱修葺房屋,好家伙,几天的时间,僧人们就走的差不多了。到目前为止,寺庙里面只剩下两个人,一个人是清水禅师,他是泰山庙最后一位住持——一个有实无名的住持,他是一个孤儿,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七十年前的一天早上,云淡住持在庙门口捡了一个一岁大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的清水禅师。这么说吧,清水禅师的一生都是在泰山庙渡过的,这里就是他的家,所以,在其它僧人选择离开的时候,他留在了泰山庙,另一个人是小和尚至真,他是一个哑巴,今天三十一岁
正文 第三章 小和尚大惊失色 欧阳平瞠目结舌
从庙门口到塔林有三条路径,一条是从寺庙后面的小门进入塔林,另外两条是寺庙东西两边的围墙外,穿过树林也能到达塔林,因为雪下得很大,时间也比较长,树林里面的路被积雪覆盖了,所以,清水禅师带着欧阳平和李文化走进泰山禅院。
山门之内站着一个人,他就是哑巴至真,他的手上拎着一盏像灯笼一样的灯——灯用一根竹竿挑着,灯的光线暗得很。
至真“依依呀呀”地说了几句欧阳平和李文化听不懂的话,然后跟在清水师傅的后面朝寺庙里面走去。
欧阳平和李文化的手里面各拿着一把手电筒。
四个人穿过大雄宝殿东边的耳房,来到东禅院,这里应该是僧人们吃饭休息的地方,在东禅院的北边有一个圆门,出圆门便是大片的树林,塔林就在树林的东边。
清水师傅所说的舍利塔在塔林的中间,塔林里面一共有十七尊舍利塔,这些塔高低大小不一。
雪还在下着。
“就是这座塔——”清水师傅在一座舍利塔前停住了脚步。
两把手电筒同时落在塔身上,这座舍利塔确实比周围其它舍利塔矮了半截,矮了半截的,还有旁边两座塔——造反派推倒了三座舍利塔。
至真提着灯笼小心谨慎地上了塔基,通向塔基的石阶已经完全被积雪覆盖,欧阳平和李文化也跟了上去,塔基上有一圈围栏,围栏上落满了雪花,塔基上有几个凸起的地方,应该是塔身倒下经大雪覆盖形成的。剩下的塔身的高度和欧阳平的身高差不多。一共有三层。
清水师傅和至真比划了几下,至真将灯笼交给清水师傅,踩着凸起的雪堆爬了上去。
至真站稳之后,突然“依依呀呀”地大叫起来,两只手比划着什么,听上去,他的声音非常的夸张。
欧阳平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清水师傅,他在说什么?”
清水师傅没有回答欧阳平的问题,他将灯笼放在地上,也上了塔身。
清水师傅愣住了他弓着腰——像一尊雕塑。
欧阳平从清水师傅的神态上发现了异常:“清水师傅,什么情况?”
“出怪事了。”
“出怪事了?”
“我和至真明明在上面盖了一块石板,现在却不见了。”
李文化一纵身,也爬了上去:“清水师傅,您确定是这座塔吗?”
“就是这座塔。不会有错的。我们俩离开的时候,在上面压了一块石板。因为当时的雪下得非常大。”清水师傅一边回答欧阳平的问题,一边探下身子朝塔基上看,大雪已经覆盖了所有的东西。
“您再仔细看看,会不会是其它舍利塔?”欧阳平道。
“不会的,我在这里扫了几十年的塔,怎么会弄错呢?这座塔是塔林中最好的塔。”
欧阳平扫视了四周其它舍利塔,清水师傅说的没错,这座塔安卧在一个高台上,高台上还有栏杆,其它舍利塔都没有。
大概是为了证实清水师傅的说法,至真从塔身上跳到塔基上,拎起地上的灯笼,转到塔身的南边,塔身的南边没有多少雪。
52书库推荐浏览: 独眼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