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的人总说无所谓_睫毛【完结】(61)

阅读记录

  事后打扫战场,在无数的死者中就有刘薪,当时他是工人赤卫队下属杨浦区支队的一名头头。武放年召集了十名敢死队员,分发刘薪的照片,叮嘱“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刘薪死了,武放年装得一脸无辜,岳湘红没有质问丈夫,她知道问了也是白问,把眼泪往肚里咽,心里在说:“武放年,你公报私仇,从今以后,你我夫妻恩断义绝……”

  哥伦比亚咖啡的醇香把岳湘红从往事中拉了回来,她品了一口咖啡,对瞪着自己的张厚和吴薄说:“我们这就摊牌吧。我认识这个手机号码的主人,她叫茅爱思,我和她是合作伙伴,共同经营一家企业,做保健食品。”

  顿了顿,她又说:“你们替我办一件事,去一个地方,用你们的专长去拍一段录像。作为报答,你们发愁的那件事我负责搞定。我花钱雇二十个人驻守在十家医院的太平间,不出三天就可以帮你们完成任务,怎么样?”

  张厚与吴薄交换了一下眼神,张厚问:“你要我们去哪里呢?”

  岳湘红递上一张纸片,上面写着地址。吴薄打开看了一眼,露出疑惑的神色问:“这个地方我熟悉,根本没有你说的这家酱菜厂啊!”

  岳湘红点了点头,端起咖啡又喝了一口,慢条斯理地说:“对,现在是一家宾馆,可在1984年之前,那里的确是一家酱菜厂。”

  第5小节

  白色的大虫停在站台上,哔的一声,车厢门与屏蔽门同步开启。

  彭龙华提着行李,从第一节车厢里走了出来。他朝周围看了看,空寂无人的站台,很静,和他走的时候一样安静。

  迈上停驶的自动扶梯,穿过寂寥的售票大厅,又经过一段长长的台阶,彭龙华终于回到地面上。回头望去,鲁班路369号——这座至今未开通的地铁车站,就象一条张大嘴的巨鲸浮在海面上。

  走出灰色的围墙,当他的脚重新踏上瞿溪路的时候,彭龙华展开双臂,狠狠呼吸了一口2006年的空气。

  靠,我回来了!

  就在他跨出车厢的时候,两个背着背包的人影悄悄钻进了最后一节车厢,正是张厚和吴薄。

  这节车厢和平时乘坐的地铁没什么两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嵌在车厢上方的电子地图,显示着一条特殊的行驶线路:

  2006—2005—2004—2003—2002—2001—2000……

  他们的目标是1984年,地址是南市区陆家浜路的一家酱菜厂地下室。岳湘红告诉他们,那是一家地下旅馆,从门口数到第三个房间——员工更衣室,把摄像头安装在天花板上。岳湘红要求至少装三到四个,更衣室的每个角落都要拍得清清楚楚。

  一开始,两人还以为这个女人有点变态,千里迢迢穿越时空隧道,就为了拍别人更衣?

  “不,”岳湘红紧绷的脸上显出一点微笑,“你们到那儿的时候,那家旅馆应该已经废弃了,等待施工队来拆除,所以那里是空的……”

  后面的话,岳湘红讳莫如深,不肯再说了,张厚和吴薄也没有再问,反正到了那儿就真相大白了。

  对这趟时空之旅两人充满期待,张厚是79年出生的,吴薄是80年出生的,可以见到幼儿时的自己,也是一件蛮有意思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避开那个可怕的手机号码,剩余的那些死人照片也有人帮他们搞定。

  白色的大虫启动了,爬进了幽暗的时空隧道,越爬越快,就象爬回自己的洞穴。 第七章破冰(6)

  第6小节

  别以为上海只是个大都市,其实它还有三个岛屿:崇明岛、长兴岛和横沙岛,其中最大的是崇明,最小的是横沙。从地图上看,就象三块石头牢牢扼制住长江口。

  横沙岛上有一个渔村,村里有一户渔民姓万,万家有三兄弟。他们的父亲和爷爷用的是一条三桅帆船,当三面篷帆全部张开的时候,呼啦啦很是壮观。到了三兄弟手上,换成了机帆船,船还是木质的,加了一台柴油发动机,船尾的舵换成了螺旋桨,扳艄的动作换成了把住舵盘,船舷外挂上了一对轮胎做的救生圈,有了时代气息。

  最富有“时代气息”的,还是在船舷的两侧,用红漆刷的“毛泽东思想万岁”。

  因为在船上容易弄湿,所以大字报是不能贴的,尽量用油漆,凡是有空的地方都用红漆刷上了字,驾驶舱的正面,钉了一块“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的标语牌。

  每次出船前,三兄弟都要围坐在甲板上学一段毛主席著作,喊几声口号。三兄弟很自觉,绝不会偷工减料,逐字逐句地读,深刻理解,反复咀嚼,吃透为止。他们文化程度不高,也就相当于小学毕业,通过学毛主席著作识了不少字,还知道了《水浒》里的人物,由于常年在船上,对“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意境心领神会,如此一来,对文言文也有了入门级的水平。

  那个年代,人的自觉性远远超过现在,今天在一条空寂无人的街上,谁过马路还会看红绿灯?

  1967年5月的一天早晨,这条“沪渔横08号”从横沙岛的渔船码头出发了,沿着熟悉的航道,今天他们打算走得更远一点,把船开到长江口去捕鱼。懂机械的老大在驾驶舱,力气大的老二收渔网,心细的老三挂篷帆。

52书库推荐浏览: 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