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的人总说无所谓_睫毛【完结】(79)

阅读记录

  第8小节

  金色港湾是一家中等规模的敬老院,有两百多张床位,分三等,甲等是单人房,乙等是双人房,丙等四人一间。根据管理员提供的地址,彭龙华来到三零六室,这里有四张床,还有一台捐赠来的彩电,四位老人正在打麻将,在这里,打牌和看电视是老人们最爱的消遣。

  “请问,哪位是姚扣根老先生?”彭龙华问。

  “他不在!”一位老太麻利地砌着牌,头也不抬说道。

  “老姚在花园里晒太阳,”另一位老人颤巍巍地站起来,把彭龙华领到阳台上——原来这儿还有个阳台,指着楼下说,“喏,那个就是——”

  花园里,有位老人坐在藤椅里闭目养神,旁边有护工帮他剪手指甲。

  彭龙华来到花园,慢慢走近这位老人,稀疏花白的头发刚推过,布满老人斑和皱纹的额头完全暴露出来,脸显得有些憔悴。

  彭龙华马上把他认了出来——上次跟他聊天的那个老头。

  老人缓缓睁开眼睛,看着彭龙华,大概觉得也有点面熟,所以表情略显困惑。

  “您就是姚老先生吧?”彭龙华说,“我姓彭,我们在周浦的安息堂见过面。”

  “啊……”老人迟疑地点点头,“你就是……”

  “那块墓碑是我立的,”彭龙华说,“她是我的朋友,叫茅爱思,刚去世不久。怎么,您认识她?”

  老人盯住彭龙华看了片刻,可能是发过心脏病的关系,身体显得虚弱,精神也没有以前那么好,他喘息了一下说:“这个人是你的什么人?”

  彭龙华已经回答过了,凑近他的耳朵又说了一遍:“我们是朋友,谈过恋爱。”

  老人听清了,点点头又问:“那她的父母、她的家人,怎么不帮她下葬?”

  “她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她是孤儿。”

  老人思考了一下,似乎在琢磨如何开这个头,语气沉缓地说:“年轻人,我也认识一个女孩子,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很久很久以前……”说着,老人想从藤椅里站起来,彭龙华搀扶他,老人说,“麻烦你搀我回房间,我给你看一张照片。”

  回到三零六室,就在稀里哗啦的洗牌声中,老人捧出一本老式相册,里面都是些黑白的旧照片,照片四个角被插在相册的纸页里,用这种办法来把照片固定,每页前都有一张半透明的薄纸,免得照片产生粘连。

  老人翻到其中一页,指着说:“就是这张。”

  这是一张染了色的旧结婚照。

  彭龙华曾在报刊杂志上见过不少类似的旧结婚照,但这张照片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字:怪。

  不止是怪,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堵在喉咙口,让他很不舒服。

  背景是一个中式的客厅,摆着满堂的红木家具,后面挂着一副对联,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新郎站在右边,这是一个很帅的小伙子,穿着民国年代的正装——马褂,估计是崭新的,胸前戴着一朵粉红色大花(不知道是真花还是假花),左边的新娘子娇小玲珑,凤冠霞帔,霓衫绿裳,一双绣花鞋,象戏里的花旦,脸上化着浓浓的妆,浓得快要化了,而且新娘子的眼睛居然闭着。幸好她是站着,如果躺着,简直让人怀疑她是死的还是活的。

  “照片上的新郎就是我。”老人说。

  彭龙华仔细看了看老人,那张浸透了岁月沧桑的刻满皱纹的脸,和照片上英俊的新郎完全判若两人。

  “那是我嘛,”老人怕他不信,又说了一遍,“照片是民国三十四年拍的,就是1945年,那年我十八岁,整整六十一年过去了,唉,老透了,走样了,变形了。”

  彭龙华没有再疑问,岁月是把刀,皱纹是被它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再过六十一年,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子?想都不敢想。

  “旁边的新娘……”老人指着照片,手指蓦然停顿了,半天才说,“请你仔细看看,跟你那个姓茅的朋友象不象呵?”

  彭龙华的目光重新投在那个闭着眼睛的新娘上,稍微扫了一眼就收回来,不敢多看,怕魂儿被吸走似的.

  “嗯……确实,有点象。”他喃喃地说。

  “不过!”他又道,“我的朋友今年二十二岁,这个新娘子看上去只有十六七岁,这又是一张老照片,她们根本不可能是同一个人!”

  彭龙华说得斩钉截铁,其实心里越来越虚,他想起了茅经理的话,女婴在地下室被发现的时候,书里夹着三张照片,一张是沈云锡和沈晶莹,一张是万冰,还有一张民国年代的旧结婚照,莫非就是这张?

  “你说得对,她们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老人不紧不慢地重复着彭龙华的话,“但她们之间一定有联系。年轻人,你坐下来,听我讲个故事,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第十章阴阳婚(1)

  第1小节

  所有的故事都有男女主角,姚扣根就是男主角,他没有显赫的身份,只是大户人家的男佣,而照片上的新娘却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

  1939年,日本人扶植的汪精卫政府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储备银行,发行名叫“储备券”的钞票,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相抗衡,出现了一个地区有两种货币的怪异现象,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储备券才彻底把法币逐出了流通市场,成为沦陷区唯一的合法货币。

52书库推荐浏览: 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