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惊悚] 《无声电影》作者:林马龙【完结】
正文
隐居奇缘 [本章字数:10516 最新更新时间:2012-01-06 22:04:07.0]
----------------------------------------------------
前言
与之前注重画面和故事情节的“商业大片”不同,《无声电影》是部不折不扣的“文艺片”。单有情节和画面感的“大片”写够了,突发奇想打算进军有思想有深度的文艺“默片”。这可更需要功底啊,老兄,你能做的来吗?呵呵,试试吧,不出一两部像模像样的深度作品,怎么对得起我这业余作家的虚名啊!又扯远了,正式谈谈《无声电影》:
人要有过怎样的经历才能改变一生?伍月是一个听力正常的哑女,从六岁起就没再开口说过话,童年的阴影使她生活颓靡,对什么都无所谓。成年后她毅然离家,来到一座地处偏僻的沿海小镇,住在一间简陋的出租屋里,靠打工维生。矢泽是名年轻的单身父亲,依靠做邮递员的微薄收入与身患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从不相信爱情的伍月在平淡的相处之中逐渐喜欢上了同为天涯沦落人的矢泽。作为邻居的矢泽很照顾她,但从不与其触及情感。伍月不断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一边等待着矢泽有一天能明白她的心意。她不停地写匿名信,投放在矢泽所在邮局的邮箱里。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明白了矢泽难忘的过往经历,和他深藏已久的心路历程……
这是一个关于证明与拯救的感人故事,也是一段自我救赎的生命旅程。
看上去是多么“阳春白雪”的“文艺片”啊!可当我实际写的时候,脑子里那些不安分的细胞又在频频作祟,本来一个挺好的纯文学作品,又被我不自觉地加入了很多“悬疑”的“商业”元素!哎,好莱坞片看多了就这样!写完了我自己一看,大部分的笔墨都被那些插足的“悬疑”元素占去,真正的“文艺”描写只剩下开头和结尾的不到三分之一。不过比起之前那些动辄神啊鬼啊的“玄幻”小说,这部作品明显收敛了很多。与以往的叙事宏大的主题不同,这回我首次尝试以情感作为主线。但同时也为了制造悬疑煞费苦心。我还老用挑剔的眼光说人家写的东西漏洞百出,自己写起来才知道,真正的“NO BUG”作品是没那么容易写出来的!不过我自认为还是比较缜密的。现在我的脑力不能像以前那样一气呵成了,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需要不时翻看前面写过的,还要不时前后修改,才能保证故事的完整与连贯。写作也是需要动脑的啊!写作是一种孤独又奇妙的旅行,同时又是一种“遨游太虚”的境界。(写作的孩子你伤不起啊!)其中的滋味,那种既孤独又充实的滋味只有写作的人自己才能体会。其中的挫折与不易也只能自己承受,为的只是一份坚持,一份对自己的承诺!
作家不像明星那样受人瞩目,可以享受台下的鲜花与掌声。作家是孤独的,尤其是像我这样默默无闻的业余作家,作品无人问津,也无人期待。更有很多人认为,不为挣稿费的写作就是浪费时间的无聊勾当。他们不知道,真正的作家没有金钱观念。为挣钱而写作的是商人,为自己的内心写作才是真正的文学!呵呵,我也不多说了,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很现实、都讲究“实在”的年代,“纯粹的艺术”,“纯粹的文学”早已被人们嗤之以鼻,我也就不知这里“装清高”了。总之,我喜欢写作。写作是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交流。尽管无人理解,无人支持,我依然坚持着对自己内心的承诺。这部小说也是继夭折的《黑色童话》与《影子传说》(又名《天使之战》)之后唯一的一部完整作品。写这部作品的期间,我唯一的一段爱情来了又走,尽管伤痛说不出来,我却依然坚持着那份纯真。对不掺杂质的纯洁感情的向往,和绝对忠于自己内心的精神依然是我生命的主题。话不多讲,开始这段梦幻般的文学之旅吧!
无声电影
伍月并不后悔来到这里。在日本这样人口稠密的国家,和歌山算得上是一处难得的世外桃源。这一路上的辗转就很能说明问题。坐半天火车到了大阪,再乘大巴颠簸一个半小时,把你扔到荒郊野岭还得拎着大包小包步行到日落西山。当她终于找到一家简陋但很便宜的旅店,把行李一股脑地朝柜台前面的地板上一撂的时候,店主不由地抬起头来一脸诧异地看着她。
“您要住店吗,小姐?”
店主的表情明明像是在问她要不要叫医生。
伍月一边喘着气,一边掏出手机按给他。
“我一个人住,有便宜点的房间吗?”
店主的黑眼珠从手机屏幕上转移到她的脸上,比刚才又多了一层诧异。
“怎么,没见过聋哑人吗?”伍月用这样的眼神和他对视。
“我们有3800日元一晚的单人间,很干净!”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笑着说。
伍月掏着自己的口袋,从一个口袋里掏出一把,数数不够,又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皱巴巴的几张。
店主不时地看着她,好像在说,“你干嘛不干脆抱只存钱罐儿来!”
伍月不在意他的目光,用手将那些纸币碾平然后码齐递给他。
店主接过钱数了数,然后转身从墙上的一排钉子上摘下一枚钥匙递给她。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