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兄弟这趟脚是要去往何地?”
“这一家人老家是灵山寨的,往前走1日路程就到了。”
“刚巧,我与小徒也是去灵山寨探访老友,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老头子道。
“那自然是好,可你们二人阳气太重,就怕对喜神……”段雨生有些犹豫。
“呵呵……贫道你自然不必管了,双儿你过来。”老头子把我拉到路旁,从袖中掏出一张黑褐色的符纸也不用笔,直接用手指胡乱画了几下,口中默念“尘归尘,土归土,阴煞走阴路,生人走阳道……”念过这张符咒就像有了灵魂一样从他手中飞起到我的头上“扑哧”声自然,那符咒燃尽的纸灰散落在我的头上和四周。
诡异的湘西赶尸(3)
“现在走吧,没事了。”师傅道。
我不解“师傅,这是什么符咒?”
“呵呵……以后你就晓得了,这符可以让你跟喜神一样走阴路,减少你的阳气。”师傅有些卖关子。
“前辈,那这几具喜神现在怎么办?”段雨生问。
“怎么办?该怎么办怎么办呗,走就是了。”
“我是想问怎么才能起尸?”他的语气有些惭愧。
“哦,呵呵……老头子年纪大了,记性不好,我只给给他们贴了镇尸符,把符揭下你再念起尸咒就可以了。”
段雨生按照师傅的办法倒挺管用,这五具喜神齐齐的转过头朝土路的方向,随着他手中铜铃的节奏,不紧不慢的继续跳动开来。
我的好奇心再也压不住了“师傅,你怎么懂赶尸?”
“无论是茅山,崂山,苗蛊,还是巫术,其实都属咱道教学派,基本法门如出一辙,我是不懂赶尸,但最起码它是尸,尸就是死物,死物都有七魂六魄,一死之人七魂已不在体内,只有六魄被赶尸人封在体内,魄乃何物你晓得吗?就是人的潜意识,如今这五具喜神的潜意识就是跟随赶尸人的步伐,刚才闻到附近有生人的味道自然处于本能反应就是要诈尸……”
“哦,没想到这赶尸术还挺深奥的,师傅给我讲讲赶尸的由来好吗?小徒洗耳恭听哦,嘿嘿……”我阴笑道。
“你想出我洋相?行,那你就听好了。”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也是居住在湘西等地各族人民的传统观念。居住在湘、黔、桂边界的侗族人民普遍认为:人死之后,其魂魄都要回到祖先曾经居住过的美丽家园——“高圣雅安”(雁鹅村头)。那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歌有舞,四季如春,没有战争,没有苦难……假如客死他乡,不能魂归故里,他或她的灵魂只能变成孤魂野鬼。“赶尸文化”的产生,大概也是建立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之上。
学习“赶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胆子特别大,二是身体要好,三是必须是还没有娶妻生子的红花童子。
“赶尸”时使用的咒语,主要是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的《正气歌》。
“赶尸”行为的基本准则是“三赶三不赶”:被官府处死的可以赶;战争中死亡的可赶;在外做工意外死亡的可以赶。不明病死的不能赶;投河、吊颈等自杀而亡的不能赶;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
“赶尸”所走的路,多是偏僻荒凉、人迹罕至的荒野小径。不走官道,不走乡间大道……
沈从文先生就说过:“一个士兵,不能战死在沙场,就是回到故乡。”这句话,被黄永玉刻在湘西凤凰沈从文的墓碑上,让沱江边那朴实无华的墓地增加了血性和灵气。
历史上的第一次赶尸,据说是源于遥远时代的部族战争。《史记?五帝本纪》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与逐鹿之野……”
诡异的湘西赶尸(4)
民间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曾(苗语:公公)蚩尤带兵在长江以北与中原部落对阵撕杀,结果战争失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往回撤退的时候,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面对惨死战场的士兵的尸体,阿普老司说:“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催督。”于是,阿普老司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祷告神灵后,默念了一阵咒语,然后对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安身之所,尔今战死实堪悲壮。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魂尔魄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说一说完,原来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脸面全部朝着家乡的方向,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行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曾老司联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因为是阿普老司所施法术让大家脱的脸,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法是用的“雾术”,而“雾”之笔画太多比较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我们湘西人有自己的解释:上面一横代表天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说,要有两个人联合起来,加上天地相助,才能作成巫术。
52书库推荐浏览: 暗夜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