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怎么了,我可从没有见过你这么......绝望的样子。”局长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现在旁边。
“他总比我快一步。”
“他?凶手?你真的知道他是谁?”
“知道了,但我以为我能阻止他再杀害两个人。可惜又被他抢在了前边。”
“他是谁?”
“后天我就能见到他了。”
“哦,那好吧。”局长的激昂情绪在一次次折磨中消失殆尽,现在就算B君说这些流浪汉都是自杀的,估计他也就是这种反应。
“老大。”
“怎么了?”
“我没能阻止,我对不起你。”
“我跟你说过我最恶心听你说这句话。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一次一次解答他给我留下的题目,等我解出了第一道,他马上出第二道,等我感觉证明出了第三道的命题,他马上给我出第四道,眼看着我在解题的过程中捉住了线索,自认为可以阻止他不再出这种残忍的题目时,他却把最后两道题一起血淋淋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然后你崩溃了?”
“快了,他在最应该打击我的时候打击了我,他太了解我了。”
“比起你这样云山雾罩的说,我倒想知道,为什么这两道题一起出的?”
“因为时间上不允许他再拖了,后天是最后的期限。”
“后天?”
“没错,到了后天一切会有个了结,在这之前要把所有工作完成。”
“所有的工作?”
“是,已经完成了,七宗案件,和书上一模一样了。不会再有新的命案了。”
“嗯,好吧,希望是吧。说句实在话,我现在的心情倒是,怎么说呢,有点坦然了,虽然这么说不太合适,但已经山穷水尽了,现在的状况已经是最糟糕的了,不可能更糟了,所以我觉得该柳暗花明了。这个案子从一开始我就预感会很严重,所以我交给了你,到现在你说的好多话我是越来越听不懂了,但我既然交给了你,我就选择相信你到底。你是说后天吗?好,我再扛一天,我希望后天你能给我好消息。拜托你了小子。”
“老大,我从认识你第一天就没有听过你这么和气的说话。”
“是么,那你这次可以理解为我被这个恶魔打败了吧,你是我学生,我就看你的了。后天所有警力归你调动。”
“不用兴师动众,我一个人就够了,那种场合我不希望惊动他。”
“那种场合?算了我不问了,不过你别忘了带好家伙,你现在手枪从来不填弹,这样太大意了。”
“放心师傅,我会的。”
“注意安全吧,对了,刚才你和老法医说话的时候,巡警告诉我一个情况,我不知道对你有没有用。”
“什么情况?”
“在那个受害者旁边的小花坛里,发现了一个烟盒。”
“哦?应该是LuckyStrike吧。”
“你怎么知道?”
“那是D君的牌子,现在市面上很少有卖的了。”
“是吗?而且听说那个现场附近也发现了这种烟盒。”
“果然没错,这倒省了我们再跑一趟第十大街那边了。”
“那个现场你不准备去了?”
“不了,要是早知道有烟盒,这边我也不用来了。老大,真的过意不去,你明天后天还要再忍两天,后天晚上我会让这一切噩梦结束。”
34.
“后天”的前一天。
局长没有让B君在警局出现,B君坐在家里,手里拿着一本《流浪汉》。
这本书的内容他已经滚瓜烂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这一系列的案件之前,他每每读此书,总是被那个犯罪者完美的构思所惊叹,被G神探洞察一切的能力和无懈可击的逻辑推理所折服。在读推理小说的时候,读者总是把自己置身于小说当中,B君也会如此。他曾经把自己看作是那个犯人,分析他微小的漏洞,并因那几个小小的把柄为其扼腕叹息,他也曾经把自己看作是G神探,幻想着如果是他破这个案子,会不会如此大费周折却只能任其发展,在最后时刻才能得以大功告成。
这一切不切实际的臆想当然是在这噩梦发生之前。
现在他手中拿起的,是刽子手的教科书。
从第一起案件发生开始,他就开始每天分析这本书,当然不是从以前读者的角度,而是以一个警察的视角去审视。其实这本书提供的仅仅是一个思路,而涉及到具体的细节则都是现实中的这个杀人魔王自己的创意。A君在小说中提供的杀人手法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体现,肢解,割喉等等这些惨无人道的小说中的噱头也在生活中变成了相对温文尔雅的毒饺子,毒酒。所以呢——
作家的死是太不值得了。
他总是这么认为。作家写一本畅销书有什么错呢?他只是想创作一个完美的故事取悦读者,实现自我的价值。他怎么能是教唆犯呢?为什么所有的媒体都把矛头指向一个敏感脆弱视完美如生命的文人?D君说的对,害死作家的是记者,是媒体,是只顾报纸发行量,网站点击率的商人们。而现在,B君合上了书页,他在同情之余也开始埋怨自己的亡故,你怎么能软弱到这种程度?连这种实则莫须有的罪名都承受不住?要求完美到丝毫容不下任何污点?你为什么要置自己的家眷友人于不顾,选择了最窄的那条路?而你做的这一切阻止了什么吗?什么都没有。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