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岭的叹息_[日]陈舜臣【完结】(16)

阅读记录

  映翔噘着她那可爱的小嘴巴,指责这个传说不合情理。

  李东功夫妇大概是自己没有孩子的原因,一向十分溺爱这个年轻的侄女。

  “这话也有道理。”李老人一碰到映翔的事,马上就让步。他说“实际情况也可能是石、包两家富户出钱,雇了大批的人来雕刻的。到了后来就加以渲染夸大了。这本书里所写的这种神乎其神的故事,大概是后来什么时候编造的。”

  两个青年争夺朱少凰而比赛雕佛像的故事,不过是这本书中的一小部分内容。《玉岭故事杂考》主要还是写梁武帝时当地的刺史(地方长官)张献平的事迹。

  映翔感到不满也确有道理,这本过去写的书,极力夸张了官吏张献平个人聪明如神和大公无私的统治。

  书上说:“刺史张公立举证,捕缚石能。”关于这次因比赛雕佛像而杀人的事件,张献平也立即举出证据,断定真正的犯人是石能。

  “这么简单的道理,连我也明白。跟包选争夺朱少凰的.

  只有石能;犯人只能是石能。”映翔说。她根本不承认张献平有什么超越常人的智慧。

  “嗯,就一般常识来说,这个道理恐怕谁都会明白。”李老人含含糊糊地说:“不过,这本书里写着举出了证据,马上就找出了铁证。这恐怕还是张献平了不起的地方。”

  “封建时代抓人根本就不要什么证据。”尽管对方作了一些让步,但映翔还是不妥协。她这个人就是这个性格。

  石能由于张刺史炯眼看破而被捕。他提出要求说:“包选未雕毕释尊之只眼、鼻口,请以暂时之犹豫藉我,必完选之遗业,然后就法。”

  他为了自己的“虎儿”,,而使龙无法完成。但是,这条龙已经脱离了包选的手,那就已经不是敌人了。石能要继续雕刻未完成的龙,当然认为它已不是虎儿的敌人,而是想把它当作兄弟。

  石能得到张刺史的准许,雕刻包选遗留下来的未完成的释尊像。这时,等待着石能的只有死亡。佛脸一雕完,他就要被带往刑场。

  《玉岭故事杂考》的作者没有写这时石能的心中是否已产生了对佛的信仰。

  不过,他是在面临死亡的情况下雕刻佛像,当然会把他极其短促的生命,全部都寄托在凿子上。

  接包选所雕的上段的佛像,也许比他所喜爱的虎儿—

  下段的释尊像,更是他的得意之作。总之,这两尊佛像都是由他的手来完成的,他再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当雕好眉间的白毫,最后完成了佛像时,石能没有走下望楼,而是突然纵身斜跳了下来。

  《毗故事杂考》暗示着张刺史已经预想到石能会自杀石能是名门的子弟,书中的写法,自然会考虑到让他选择自杀的道路,而不是被处以死刑。

  那末,石能为什么要斜跳下来呢?

  这个问题只能凭借想象来回答了。可能是因为在斜斜的下方有着全都是他自己雕刻的释尊像。他之所以杀害了包选,也是由于他热爱这尊佛像。他要死在下段佛像的脚下。石能可能是希望这么死去。

  不过,石能的身体并没有直接坠落到地面。

  第三峰的山岩,中央有一道细长的岩架。这道岩架把山岩分为上段和下段。石能脑袋冲下,先落到这道岩架上他在岩架上磕碎了天灵盖,流了大量的血,然后才滚落到地面上。

  积在岩架上的血哗哗地往下流。岩架的下面就是下段佛像的螺发,血顺着螺发的线纹往下淌。

  但是,血淌到佛像的脸颊上时,血流逐渐变细。淌到嘴唇时,血流已失去了势头,越不过横刻着长长的唇线,因此淌下来的血都被吸进唇线里了。

  这样,不一会儿,下段的释尊像的嘴里就含满了血。

  “该明白了吧!”李东功说:“十年一次在下段佛像的嘴唇上涂红的‘点朱’仪式,就是为了追悼自杀的石能和在他之前死于非命的包选而举行的。”

  “据说这种点朱仪式三天之后就要举行。我来的正是时候,务必让我见识见识。”

  “已定了由映翔来点朱。”李东功回头看了看身旁的侄女说。

  “啊!映翔?”

  是的。点朱这种仪式,规定一定要由妇女来做。两个男人为朱家的佳人朱少凰而丧了命。大概含有朱少凰要来安慰安慰这两个青年的灵魂的意思吧。”

  “哦。”入江瞅了瞅映翔的脸 她的脸上没有露出丝毫羞怯的表情。

  “映翔,能干得了吗?”李东功跟侄女说。

  “这算不了什么”她挺着胸膛回答说。

  入江心中暗暗地估算了一下刚才看到的下段佛像的高度。

  从地面到佛像的嘴唇,起码有十五米高,说不定足有二十米。第三峰岩面的下方,凸出一块约五米高的岩石,下段佛像的莲花座是在这上面雕刻的。

  “那相当高吧?”入江说。

  “是呀。”李东功回答说:“要搭望楼才能上去。高得令人发眩,让妇女去点朱是有点勉强的。我从小时候起,一共看过五次点朱,每次都是由健壮的男人来搞的。”

  “不是说只能由女人来做吗?’’

  “上望楼的男人,是背后背着一个婴儿上去的。当然,这个婴儿一定得要是女孩。过去采取的形式是由男人代替这个女孩去点朱。不过,今年是由真正的女人来做,反映非常好。有的老人比我的年纪还大。就连这些人也说,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真正由女人来点朱。”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