瘪子最底端的空间中,放着一排不起眼的英文语言教材,淹没在一堆三流影片的VCD之后,教材本身是市面上常看见的那种用塑料盒包装着课本与CD的产品。
婷知转身走到柜子前,蹲下身子,拉开橱窗的玻璃门,拨开前头散乱放置的VCD,抽出一盒教材。封面是“英文常用句型三百句”。
为什么会在影音室放这种东西?一般这种教材内附的都是CD,并无影像,而且要使用这种学习教材的话,应该是在自己的房间内用计算机或CD Player来放会比较方便吧?这是她的疑问。
她打开抽取出的塑料盒,对内容物感到讶异。
里头的塑料底被抽掉,藏放着四卷DV带,每卷上头都贴有白色贴纸,注明日期。
婷知抽出另一盒,打开,里头是同样的情况。
一共有七盒,二十八卷带子。拍摄的日期全集中在前年的二月、七到九月,以及去年的二月。
婷知拿着DV带的手微微颤抖。
这会是什么?为何刻意装在语言教材盒里?如果可以放映出来看的话……
她转头看着北侧墙前的放映设备以及角落的摄影机,要播放应该不成问题,先确认看看……
她检视了摄影机的状况,良好;恰巧她先前待过摄影社,而且也很认真学了一些知识,这难不倒她。
几分钟后,摄影机屏幕上出现清晰的画面,她放入的带子是前年七月初拍摄的。
不知道为什么,婷知下意识地把房间的灯关掉;也许是因为灯光太充足会让她分心吧。
她双手捧着摄影机,凝神细看。
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景象,是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道双扇门。一开始婷知以为拍摄者是站在三楼的走廊,背对书房;但后来却发现,走廊的样子与她记忆中的三楼不太符合。
拍摄者没有往前走,而是往左转,进入一条狭窄的走廊,廊上有两个并列的房间,房门紧闭。
接着镜头又绕回来,对准了远处的一道门。
不,这应该不是三楼……
面中的拍摄者走入“雨”字中间四点左上点的空间,接着又反转身,因此假设那个人位在三楼,镜头拍摄到的那扇门应该是绫莎的房门,但绫莎的房间她昨天才去看过,不论是房门的颜色或者门面上的装饰品都不相同,除非更换过……
镜头又移动了,这次拍摄者走出双扇门,往右转,走到底,再往右转,来到一个可眺望的平台。镜头往下瞄准,是羽球场。
她终于可以确定了,拍摄者是位在二楼。可以眺望羽球场的地点只有二楼右翼的走廊尽头;这么说来,方才镜头短暂停留的那间房,应该是绫莎的姊姊──钰芸的房间。
她想起雨夜庄二楼前段的禁区,一直到现在还被封锁,而影带拍摄日期是前年,那时惨剧还没发生,画面中会出现封闭区域的影像也不足为奇。
但仔细想起来,看见死去女孩的房门,还是有点令人背脊发冷。
镜头又转换了,扫过羽球场,又往来时路前去,看似漫无目的地拍摄……
婷知把带子取出,换了另一卷,前年八月的。
之后又换了四卷。
内容大同小异,看起来都是随意的拍摄,找不出什么焦点,拍摄者好像在做雨夜庄的导览,似乎把整栋房子的每一角落都走遍了,偶尔还会出现户外的场景,但也是绕着雨夜庄走,单调地漫游。
看不出摄影的人是谁,拍摄的人从没出声过,也没有其它人物出现,里面的影像全部都是景物。
一卷一卷看下来,给人一种空洞感,外加一种莫名的不安。
这些集中在二月、七、八月拍摄的带子……
对了,这不是寒暑假的时间吗?难道拍摄者是……?
一想到或许她要找寻的线索就在其中,便觉得不看完似乎不行。
婷知决定从第一卷看起。
放入前年二月一日的带子,屏幕再度泛起画面。
一开始镜头在一楼的餐厅摇摆,餐桌上好像有残肴,但因拍摄角度的关系,只看到一部分餐桌;接着便跳入走廊,朝着玄关方向。
出乎她意料之外,这次里头出现了一个人。
那是一名坐在轮椅上的男子,秃头,两手缓慢地推动着轮子往前进。由于是从背后拍摄,她看不到男人的脸;但整体观察起来,好像是一个老人。
拍摄者跟随在老人身后,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轮椅缓慢地前进,不知为何,那种空洞单调的节奏,让婷知产生胸口紧绷的压迫感。
老人来到玄关旁的双扇门前,那门早已被推开;镜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轮椅持续往前移动……
接下来的画面,令婷知整个人坐直身子,全身都僵掉了!
随着里头画面的变换,她觉得脑袋好像刮起飓风,炸裂了一长串的障碍;她简直不敢相信她所看到的……没想到,竟然是这样……
那关键性的画面过了良久,她才慢慢回过神,意识到心中残存的巨大余悸与惊愕。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但却很合理……
她仍维持坐姿,在波动的情绪中思考岳湘亚与柳芸歆两件命案的细节;没想到,这随意抽取的一卷带子,竟然泄漏了凶手杀人的手法!这是她始料未及!
52书库推荐浏览: 林斯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