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乔万康具体住址是多少啊?”
“三单元401,”杜撰看了看手机,说,“不知道他在不在家。”
“中午的话一般老人家都应该在家的吧。”
环卫局的院子很小,里面只有两栋楼,前面一栋是办公楼,后面一栋是家属楼,看起来两栋楼都很老旧,应该有快二十年的历史了。楼道很窄,杜撰和秦慧爬上四楼,敲了敲401的门。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一个头发灰白的小个子老太太疑惑地看着门前的二人,说:“你们找谁?”
“请问乔万康在吗?”
“在,”老太太转身对屋里喊道,“老乔,有人找你。”
只见一个身材瘦小的老人走了出来,他戴着厚厚的眼镜,头顶全秃了,脸上沟沟壑壑,看起来饱经风霜。
“你们是……”乔万康眯起眼睛,看着杜撰和秦慧。
“你好,我叫做杜撰,是一位撰稿人,因为对民国三十七年的林晖盛杀人案很感兴趣,所以想搜集一些资料,你要不介意的话,能和我谈谈吗?”
听到杜撰的话,乔万康愣了一下,喃喃地说:“撰稿人,是报社记者一类的吗?”
“差不多吧。”杜撰抓抓头发,说。
“先请进来吧。”乔万康让出道来。
[9][1]
见收录于《纯属杜撰》的短篇《古墓谋杀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后文红叶山庄杀人案见作者发表在2007年第十期《岁月·推理》杂志上的短篇《六减四等于二》。
杜撰和秦慧走进屋去,这是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客厅不大,里面的沙发、柜子、茶几、电视机都是很老旧的东西。客厅没有窗户,因此光线有些暗,杜撰和秦慧在沙发上坐下,乔万康则坐在对面的一张扶手藤椅上。
“我去给你们倒一点水来。”老太太转身朝厨房走去。
“谢谢,真是太客气了。”杜撰连忙点头致谢。
“你叫什么名字?”乔万康盯着杜撰,慢吞吞地说。
“哦,对了,这是我的名片。”这时杜撰不知从哪里变出来一张名片,双手毕恭毕敬地递给乔万康。秦慧趁机瞥了那张名片一眼,发现印在上面的头衔竟然是某某杂志社的特约编辑。
乔万康接过名片,很仔细地看了一遍。
杜撰和乔万康寒暄一阵,说:“我们这次来其实是想向你了解一下你母亲的事情,希望你能和我们谈谈。”
“我母亲吗……”乔万康顿了顿,说,“你们想知道什么?”
“请问你母亲是什么时候去世的?”杜撰连忙问道。
乔万康沉默了一阵,说:“那是1966年年底,我十七岁,我妹妹十二岁,当时我父亲被造反派抓起来批斗——我们已经失去了和他的联系——生死未卜。我母亲也被抓起来批斗过好几次,我亲眼看见造反派用香烟头烫我母亲的手。”
说到这里,乔万康又沉默了一阵,然后说:“那天我接妹妹放学回家,平时家里门都是打开的,可是那天却关上了,我也没在意,就拿出钥匙把门打开,谁知道却发现我母亲用一根皮带把自己吊在床头,身子已经凉透了。”
听到这里,秦慧心情沉重地看了杜撰一眼,可是杜撰的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只是直直地看着乔万康。
“后来多亏一位邻居的帮助,才借到一辆三轮车,把我母亲的遗体拉到郊外的荒地里埋了。当时也没有棺材,就是用一张草席卷了卷,然后在土堆上插了一块木牌子。母亲死了,父亲也杳无音信、生死不明,我和妹妹形同孤儿,我只好去河滩上背石头换点吃的,晚上就睡在河边的工棚里,一天干下来两个肩膀上的皮都被磨烂了。”
乔万康说得很慢,脸上也看不出有什么悲戚唏嘘的表情,好像说的都是别人的故事,可是他说的每一个字落在秦慧的心里,都显得很沉重。
“请问你的父亲叫什么名字?”杜撰问道。
“我父亲叫乔复生,”说到这里乔万康停了一会儿,说,“其实要算起来的话他应该是我的继父——我母亲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跟我说过我的身世,这些事情都是我父亲后来告诉我的。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可是我父亲待我很好,如同亲生,甚至比我母亲还好。”
“哦?”杜撰扬了扬眉毛,说,“你母亲不喜欢你吗?”
乔万康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我觉得母亲好像从来没有把我当作她的亲生子看待,当我们说话的时候,我能从她的眼神里看出冷漠和无动于衷。”
“那你妹妹呢,”杜撰问道,“你母亲对你妹妹怎么样?”
“也说不上特别好,”乔万康挠挠头,缓缓地说,“母亲好像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对谁都是冷冰冰的。我父亲的性格则完全相反,对谁都很好,十分热情。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来。我上小学的时候,和同班的一个同学打架,小孩子打架下手也没个轻重,对方把我的眼睛给打肿了,我情急之下用铅笔朝那个小孩的眼睛戳过去。结果铅笔尖扎中了那个小孩右眼框下的位置,只差一点点就把他给戳瞎了。那个小孩的父亲是部队的一个领导,学校也怕担责任,就把我母亲叫来,给对方赔礼道歉。事后母亲把我从学校接回来,又气又急,就用父亲的皮带狠狠地抽我。我到现在还能记得母亲当时的眼神,十分可怕,好像当场就想用皮带把我打死似的,我从来没见母亲那么生气,她的脸都扭曲了……”
52书库推荐浏览: 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