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的千年玄秘:破东风之瞑城_麦灵【完结】(69)

阅读记录

  武王伐商

  苏柏然起身重又烧了壶咖啡,一边接着说道:“当白若栩讲到此处,我心里已信了八分。我明白他的意思是指《易经》是一部被故意揉碎打乱的史书,同时这部史书里充满各种暗语。所谓‘草蛇伏线,绵延千里’,原本向来被红学家们用来解释《红楼梦》的深不可测,现在看来用在一部三千字的《易经》身上更是再合适不过。”  “于是我问道:‘我明白了,白伯伯你把四百四十八条爻辞重新拼凑,而文嘉你则埋首于图书馆中的甲骨文,两相对照,许多记载不谋而和,相互应证。因此你们认为,这才是一部真正的信史?’”  “范文嘉点头:‘的确如此!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漫长的三千年,所有人证都不存在了,但物证还在,《易经》还在,这些甲骨文还在,还有这座瞑城就是最好的证据。’”  “我忍不住又问道:‘我还正想问呢?这座瞑城和商亡周兴又有什么关系?’”  “白若栩抢过去答道:‘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应该先解决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牧野之战的真相。我曾经百解不得其解,为什么作为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卫国者们会轻易在阵前倒戈?并且是向一个落后数百年文明的农牧部族倒戈?为什么这场战争只持续了短短一个时辰?甚至连一个时辰都不到?为什么周武王姬发一旦攻入朝歌,不仅不行赏,反而立刻下令解散自己的军队?这几个疑问不得到解决,商亡的最大真相便无法揭示。’”  “我也充满好奇,一时之间心跳竟然加速了。白若栩摸摸自己的胡子,忽然间卖起了关子:‘刚才的戏还好看吧?’他笑眯眯地问我,不等我回答,又自顾自地说下去:‘幕间休息已经足够了,你弟弟明允把这戏还编排了下半段。不如接着往下看。’”  第四幕 武王伐商  出场人物:  帝辛:商末代国君,史称纣王  姬发:姬昌之子,史称武王  姜尚:史称姜太公  “这幕戏的一开始,是帝辛独自一人在鹿台上的独白。大意指天意弄人,鹿台虽佳,却无法为他思念的人带来欢欣与安乐。此时帝辛之妹妹喜己已病逝,一番大伤心之后的帝辛忽然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怀疑。他不理解二十几年来如此辛勤劳苦东征西讨所为何来,如果连自己最关心的人都留不住,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之后,帝辛对月长叹,生出强烈的隐退之意,同时哀陈膝下没有能干的子嗣能够接替王位。自己虽生有一子武庚,妹妹虽育有管叔鲜和郕叔武两位儿子,但都不是能挑大梁的人才。一时间颇感踌躇无计。  周武王九年,姬发在母亲太姒的威慑下,被迫伐商。但武王自幼身受殷商熏陶,从骨子里不愿做此枉恩负义之事。姬发自盟津出发,事先做了一次观兵,假意祷告上天,背地里却派出一个暗探快马加鞭密报帝辛。  帝辛接到通知,忽然间计上心来,命特使胶鬲回传密令至姬发处。姬发大喜,宣布从星象得到本次伐商的卦爻,恰为‘鸿渐于陆,利涉大川’。这八个字正是帝辛暗中通知姬发:尽快度过天险黄河,我有好消息在这里等着你。  接下来,部队推进到一个名叫鲔的小河边,此处距离牧野大约200公里,大雨倾盆而下。帝辛与武王在一座小破庙里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  此时周武王姬发正当盛年,大约四十岁左右,素有英名,他与妹喜己的深厚情谊令他早已在帝辛的心目中树立了非常好的形象。这次受太姒之逼被迫出军,却暗中通报的行为更是为帝辛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帝辛早已对二十多年的君主生涯感到厌倦,早就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来更替他的帝位。可惜此时禅让制已经废除,否则凭臣子姬发的为人与能力,原本就是最好的人选。思来想去,帝辛决定行一着险棋,在牧野战场上与姬发单枪匹马对阵,却佯装败下阵来,以此树立武王的雄风,之后趁势让位于姬发,自己便可从此逍遥自在。为了保险起见,帝辛令姬发立下誓言,进入朝歌后立即交卸兵力,登基后不可改国号,接受三监以及国师箕子的辅政。  姬发自幼深慕大商,得此建议,感激涕零,更为自己能有机会在商王国这样的大舞台上一展政治身手而振奋不已。大雨之夜,忠臣贤君在这样一间鲔河畔边的小破庙里击掌盟誓,赤子拳拳,都为即将到来的新天地开怀振作。殊不料世事的发展并非能如始料之所及,牧野之战的祸根就此埋伏在两人的意气用事之中。”

  箕子明夷

  “戏演至此,忽然间起了变化。连舞台都从中裂开,疾速隐去,身处14号龟甲之上的大剧院的看台沿着某种轨道前行至7号龟甲所在地,大幕揭开,这一次的舞台竟然是真正的战场。我们四人身居一处瓮城之上,恍在战场之中,又似乎暂离战局,但足以做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观战者。旌旗招展,双方皆人精马壮,殷军着白,周军着黑,沿牧野战场铺天盖地地对垒出两个整齐的方阵,军士皆由青铜人偶充任。殷军领先一人胯下骑一匹黑首白马,傲然立于阵前,正是由人偶饰演的大商君王辛。而周军中亦有一人骑一匹遍体漆黑的战马越阵而出,雄姿英发,正是武王姬发。按照彼时惯例,既有两军领袖将于阵前单挑,双方军队自是挥兵不动,只将战鼓声擂得沸反盈天,待到帝辛与姬发跨出阵来,鼓声与呐喊声便渐渐歇了。战场上唯见黑云压头一般的庄重与肃穆。”  “老实说,我对古代人所用的什么兵器阵法盖世武功都没什么研究,但只见两个戴着面具骑着战马的人偶你一枪我一戟,打斗得煞是紧骤,一时也看不出什么破绽。两人都是马前作战的好手倒能看得出来。尽管之前已经提前知道帝辛将会佯败于姬发,但毕竟心中早已知道牧野之战正是大商灭亡的前奏曲,一边看着,一边竟情不自禁地希望那位扮演帝辛的人偶将姬发挑下马来,阻止悲剧的发生。但历史毕竟不可逆转,再拼斗个几十回合,帝辛胯下战马竟被姬发刺中前胸,双膝一软,将帝辛滚下阵来。姬发一声大喝,顷刻间便将帝辛擒住。”  “此时,作为观众的我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那佯装败下阵来的帝辛微微一笑,正待开口,忽听西周大军之中传来击鼓冲锋之声,数十万周人呐喊声四起,一拥而上。这边厢殷军自始至终得到的是按兵不动的命令,此时局势骤乱,猝不及防,一时之间竟溃不成军。”  “眼见败阵已成,一旁观战的白若栩冷声道:‘这个不顾君令擂鼓命令进军的就是姜尚。什么千古武圣、兵家始祖,不过是个瞅准时机趁乱浑水摸鱼的家伙。这一着着实阴狠,虽然并非殷人阵前倒戈,但说到底,这一场仗毕竟是帝辛大败,周军趁胜追击,直击朝歌,鹿台更因此被一把火烧得精光。’”  “白若栩说话间,我们身处的看台再次移动,告别7号龟甲所在的战场,重返14号龟甲所在的大剧院。刚从硝烟浓烈厮杀阵阵的战场上回来,我颇有几分惊魂未定。帷幕重又闭拢,拉开,最后一幕开始上演。”  第五幕 箕子明夷  出场人物:  姬发:姬昌之子,史称武王  太姒:姬发之母  箕子:商末代国师  “三监”:帝辛之子武庚、管叔、蔡叔的统称  姬旦:姬昌幼子,姬发之弟,史称周公  郕叔武:妹喜己的儿子  这一幕的一开始,是国师箕子与“三监”的一番对话。  箕子语重心长地告知武庚、管叔和蔡叔,他们三人受帝辛之命,拜为“三监”,意为国相,将在姬发日后的执政中起到监国的重大作用。倘若姬发有丝毫废商兴周之意,或是行国君之职责不得力,“三监”便可废黜姬发,由帝辛之子武庚取而代之。  接下来,是武王姬发遵守承诺,将攻克殷都朝歌的军队就地解散,或驱遣回镐京,或直接并入殷军,接受殷人监管。此时得到战报, “孟方”和“人方”两族企图趁乱偷袭商王国,武王立即亲自带兵南征,得胜后返回周都,试图将大商的文明之花更多地培植在家乡的土地上。而妹喜己的儿子郕叔武也自告奋勇去到周人聚居地,传播青铜制造之术,并将武王对殷商文化的衷心赞美写成了一篇抑扬顿挫的佳作《天亡簋》。  然而一切疾转直下,就在年轻的郕叔武完成使命,兴奋地返回朝歌的路上,不幸遭到了太姒派出的刺客的谋杀。太姒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在武王的饮食里也放入了慢性毒药,然后借口武王身体欠安无法亲自执政,向朝歌派出了她的另一个儿子,姬旦。  姬旦以王弟身份摄政,并暗中收伏朝歌兵力。“三监”虽不服姬旦管领,试图废黜周公,可惜手中并无兵权,很快被平定,管叔等人遭姬旦流放。老国师箕子此时孤掌难鸣,只身前往周都与武王谈判。  这一幕的末了,是箕子在周都城外听闻姬发的死讯,又得知太姒和姬旦联合下令剿尽殷商余孽,知道时已至此,已是天翻地覆,他箕子一人已垂垂老矣,早已无力回天,于是抚琴一首《哀郢》,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一曲罢了,日影西垂,太阳帝国的末日终于来到,老国师沧然涕下,掷地以“明夷”卦象,抚袖南去,就此不知所踪。

52书库推荐浏览: 麦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