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_[日]湊佳苗/ 凑かなえ【完结】(22)

阅读记录

  我之前曾经迷惘过自己教养子女的方式是不是有问题,现在看着这一幕,确信并没有错。

  我成长的家庭是理想的典范。严父慈母,我和弟弟的四人之家。邻居跟亲戚都说我们家“真令人羡慕”。

  父亲把家中一切都交给母亲,自己为了家人不分日夜拼命工作。因此我家得以过着比其他人家稍微富裕一些的生活。

  母亲要让我无论嫁到哪里都不会丢人,教我一般的教养跟礼仪,连细节都非常严格。对弟弟则是相反,就算是小事也夸奖他,让他充满自信自主行动,慈爱地在旁支持守护他。家中大小问题母亲都自己解决,好让父亲能无后顾之忧地专心工作。

  但是这样幸福的家庭却早早遇上了不幸。父亲出了车祸,母亲生病,两人在我中学的时候双双离世。

  我跟小我八岁的弟弟由亲戚收养。从那时起我就取代了母亲的职责,将她的教诲谨记在心,严以对己,用跟母亲同样的态度对待弟弟。我的努力有了回报,弟弟上了一流大学,进入一流企业任职,建立了出色的家庭,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按照母亲的教诲去做就不会错。

  直树仍旧有洁癖跟脏癖(我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但我送他日记本之后他心情似乎比较好些了。

  回想起来他两个姐姐也有过同样的时期。真理子中学时说不要学钢琴了,圣美不肯穿我买给她的衣服也是从中学的时候开始。

  直树在多愁善感的青春期卷入这种倒霉的意外,我想他正在摸索之后的生活方式。我不能怀疑他。我要像妈妈对弟弟,以及我自己对弟弟一样,就算是小事也夸奖,慈爱地在旁支持守护他,这样直树一定能恢复原状,不,一定会更加成长的。

  现在是春假,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四月十×日

  几年前开始就常常听到“家里蹲”、“尼特族”之类的名词。这种年轻人年年增加,好像已经造成了社会问题。

  我常觉得给这些不去学校也不工作、在家中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这种称谓是不对的。

  人在社会上过着团体生活,附属于某处,有某种称谓而获得安心感。不属于任何地方、没有任何称谓的话,就等于不存在于社会上。要是这样的话,大部分人应该都会感到不安焦虑,想尽快努力确保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吧。

  但是赋予不存在于任何地方的人“家里蹲”、“尼特族”等名称,就给了那些人归属之地跟头衔。既然社会上有“家里蹲”、“尼特族”存在的地方,那些人就可以安心不用上学也不用工作了。

  要是社会全体都接受这种人存在,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但我还是难以置信会有爸妈坦然说自己的小孩是“家里蹲”、“尼特族”。说这种话难道不觉得丢脸么?

  能满不在乎这么说的爸妈一定是认为自己的小孩变成“家里蹲”、“尼特族”都是学校或者社会的错,原因都不在家庭里。

  绝无此事。就算导火线是学校或社会,小孩的基本人格是在家里形成的。原因不可能跟家庭无关。

  家里蹲的原因出在家里。这样推论的话直树绝对不是“家里蹲”。

  新学期开始到今天刚好一星期,直树还没去上过学。一开始说好像有点发烧,我没有深究让他休息了。打电话到学校去,接电话的是担任新班导的年轻男老师。校长终于听了我的建议。我立刻去跟直树说。

  “小直,这次的班导是年轻的男老师,我想一定能理解小直的。”

  但是直树第二天、第三天还是说有点发烧没去上学。他说有点发烧,我想摸摸他的额头,他却对我大叫:“你要干嘛啊!”给他体温计,他却支吾道:“与其说是发烧,不如说是有点头痛。”

  我想他多半是装病。但不是懒惰装病逃学。要是去上学就会想起那次意外事故。所以直树才不想去学校。

  直树精神疲劳。这样的话就得去看医生开诊断书。一直这样散漫地缺席下去,学校跟邻居都会把直树当成“家里蹲”了。

  直树八成不愿意去医院,但总而言之非去一次不可。这次非得狠下心来。

  四月二十×日

  今天带直树去邻镇看了精神科。

  直树果然不肯去医院。我跟自己说这次要是不坚持的话,儿子就会变成“家里蹲”了。

  我对直树说:“小直,要是不去医院的话,现在就去上学。去医院拿了诊断书,妈妈从明天起就不会叫你去学校了。小直可能不清楚,现在心病也是一种疾病喔。所以只是去跟医生谈谈看也好。”

  直树想了一会儿之后说:

  “不会抽血什么的吧?”

  说来直树从小就怕打针。原来是担心这个啊,我觉得直树真是可爱极了。果然还是个孩子。

  “不用担心,妈妈会跟他们说不要打针。”

  我这么说直树就去准备出门了。想想这是直树从上学期结业典礼以来第一次出门呢。

  在医院做了简单的内科检查之后,接受了将近一小时的辅导。人家无论问什么直树都只低着头,没法好好地跟医生说明自己的身心状态,所以我代为说明了这几天的情况。

  我说直树被去年的班导师套上莫须有的罪名,开始不信任学校,导致极度洁癖症等等。

52书库推荐浏览: [日]湊佳苗凑かな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