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以看出,“6.7‘系列案件的作案人是由惯盗转化为抢劫,作案手段逐步升级。
再从作案人的身份分析,在“4.5”案件中,作案人急于脱身,为违章被交警拦截时,先说好话:罚款扣车都行;当交警要将他们带任队里审查时,怕暴露身份,便凶相毕露,开枪杀人。
在“4.3”案件中,作案人撬窗时,被值班人员发现,问话、打电话都不怕,硬闯进去,砸坏电话机,实施犯罪。高个儿枪法相当准确。
在“2.19”“4.3”“4.5”等案件中,都发现他们穿警服、警用皮上衣或警用绿棉大衣。在“4.5”案中自称是公安派出所的。
此次作案时间,或在清晨,或在晚间,一般都是公安人员换班疏于防范之时。
——由此同见,“6.7”系列案件的作案人胆大妄为,不计后果,应是重大负案在逃或从监狱脱逃的惯犯;同时接触过公安机关,熟悉公安机关的工作规律;还反映出他们善于动脑筋,属智能型犯罪。
越分析,两名作案人的面目越清晰。在侦查员们面前,好像已经出现了这两个凶残家伙的身影。
7月25日,在省公安厅召开的第七次协作会上,许昌市公安局汇报了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得到省厅领导的肯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根据以上对作案人的分析“画像”,经过缜密的研究,凡是符合以上四个特点的,都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将犯有前科或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苗国才、孙全德、张建华列为重点。
范培军等专案组领导当机立断,成立三个小组,分别负责对这三个人的侦查;并要求三组负责人立下军令状,在15天至20天内务必拿出意见——如能肯定是“6.7”系列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则要摆出充分证据;如不能肯定,则用充分理由予以排除。
三队人马如三支离弦之箭,踏上了更为艰难的侦查路程。
十五、山重水复
“我在北关垃圾堆附近菜地里见到过两个男青年,一高一低,二十五六岁年纪,那个高个儿很像模拟画像。”
听到群众这个反映,侦查员们不敢迟疑,逐门逐户细细排查。在东关一队,当查到古某家时,发现出租房子里住着两名房客。其中一个穿了身警服。
“你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东关这地方离“6.7”发案现场很近,侦查员们格外留神,仔细盘查。
“我叫胡涛,是东大派出所的民警。”
“出示你的身份证和工作证。”
“身份证……丢了。工作证嘛……对,我不是民警,是派出所的治安员,没有工作证。”
不对,查东大派出所,并没有个叫胡涛的治安员,这家伙显然在撒谎。马上将他带回盘问。在搜查他住处时,当场搜出48把摩托车钥匙和一些撬盗工具!
经过突审,他不得不说了实话:他真名叫孙全德,33岁,曾用过胡涛、李涛等名字,是平顶山北渡村人。曾因持匕首抢劫被判刑12年;刑满后又于1992年2月25日在村里流氓滋事,持双管猎枪打死本村一个村民后逃跑;后来在青海、陕西等处作案,1994年夏季流窜到许昌,租房居住。在许昌期间,与在新乡服刑时的“狱友”藏全德、陈建华等结成团伙,大肆进行盗窃活动,曾偷过9辆摩托车。
这是6月12日,“6.7”案发后全市大规模排查时发现的线索。
当专案组抽丝剥茧,列出了“6.7”系列案件作案人四个重要特征后,侦查员们按照“画像”—一对照,发现孙全德这伙人与“6.7”作案人有许多相同之处:长期流窜在外,有作“6.7”案的思想基础;犯罪智能较高;曾在派出所当过合同民警,熟悉公安工作特点;犯有前科而且身负杀人重案在逃;有盗窃、抢劫经验;具备警服,会驾驶摩托车;孙全德曾透露过要想办法弄支枪,干“大事”;有人反映,6月6日,在“6.7”发案现场对面的医药门市部曾见到孙全德的同伙藏全德,骑摩托车在此停留观望,形迹可迹。更重要的是,“6.7”案件中被杀的押运员王保刚,1974年在孙全德的家乡北渡村插队,两人认识——“6.7”案件中,歹徒一枪打倒了王保刚还不够,又补一枪——殊令人生疑,是不是因为两人认识,歹徒必须杀人灭口?……
侦查员们都很兴奋,觉得“有门儿”。原刑侦支队长、现任正科级侦查员岳志忠带领一路人马,死死盯住这条线,务要查个水落石出。
走访、调查、摸底、审讯……侦查员们将围绕孙全德的27人全部查了个遍,查清了孙全德一伙盗窃、抢劫、杀人的重大犯罪活动,可就是没有“67”系列案件所用的枪支。甚至孙全德供认“6.7”案就是他作的,但他又说不清其他有关的八起案件的情况。最后,查孙全德的同伙藏全德和陈建华,这两个人今年3月对日骑摩托车从平顶山返回许昌途中,出车祸受了伤,住院十多天,医院也出具了证明。显然,“3.22”案不可能是他们作的。
“3.22”案件是“6.7”系列案的一环呀,孙全德一伙既然没有作案时间,那么……
52书库推荐浏览: 李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