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知道,这是青铜器。”吴风是学中文的,对一些历史知识还是比较了解的。
姬成说:“我是说这是件什么东西你知道吗?”
“这是件古代兵器,名子好象叫‘钺’。”
“你知道这是谁使用的兵器吗?”
吴风很老实地摇摇头。
“这是商王用的兵器。”
“商王?哪个商王?”
“商王你都不知道,就是那个把夏桀打败建立了商朝的那个商王。”
“那个商王?你是说这是件商代的青铜器?”
“那当然了。”姬成的语气里充满了骄傲。
“要真是商代青铜器,那可是件宝贝。你这是真的吗?”吴风的语气中带着怀疑。
“当然是真的了,我们都请北京的专家来鉴定过了,不信你问问你嫂子。”说着向陶玲使了个眼色。
陶玲只好支支吾吾地应付:“哦,是,是。”
姬成装模作样地指着上面的花纹说:“你看这花纹,这是兽面纹,这是焦叶纹,这都是商代青铜器的特征。”
“是吗?姬叔,你懂得不少呀。”吴风已经被姬成忽悠得开始有点晕了。
其实,姬成哪里懂什么文物知识,这几句行话是从老教授那里听来的。姬成原来只是文化局给局长开车的一个司机,后来局长看他年龄大了,才给他安排到这儿来,让他养老。不过,听了吴风的夸奖,他心里美滋滋的,于是,他继续给吴风显示起自己的知识来。他指着青铜钺上的那个象形文字:“特别是这个字,这是个象形文字,你知道这是个什么字吗?”
吴风又摇摇头:“不知道。”
“这是个‘履’字。”
“哪个‘吕’字?”
“就是那个,一个尸体的‘尸’,下面一个双立人,再加上一个‘复杂’的‘复’字。”
“你是说那个‘履’字,就是表示鞋的意思的那个‘履’?”
“对,对,就是那个,就是那个。”
“这上面刻上这么个字是什么意思?”
“这是商王的名字呀。”
听到姬成这句话,吴风抬起头:“不对吧,那个商王不是叫‘汤’吗?历史上说‘商汤灭夏商汤灭夏’,怎么会叫‘履’呢?”
“看看,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别看你是学中文的”姬成更加得意了,“我给你说,史称‘汤有七名’,就是说商汤有七个名字,除了‘汤’以外,还有六个名字,其中就有这个名字。哎呀,亏你还是学中文的,连这点历史知识都不知道。”
吴风这时已经对姬成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我哪能跟您老比呢,您老见多识广,今后我还真得跟您好好学学呢。”
接着,姬成又给他讲了老教授讲的那个传说。传说讲完了,姬成还感到不够尽兴,又即兴接着往下胡诌起来。说那个铸工把商王钺带到民间以后,那商王钺就开始显灵了。每当出现压榨百姓的贪官,或出现鱼肉乡里的坏蛋时,那商王钺就会在夜里飞出去杀人,而且是专杀这些坏人。每当要杀人时,商王钺上面就会渗出血来,杀过人以后,还会留下绿色的粉末标记。
吴风听得十分认真,还不停地用笔记录。听完以后,就匆匆忙忙回报社去了。第二天,《滨山法制报》上就登出一篇名为《血色商王钺》的传奇故事。
在交通局长莫汝方被杀案件正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传奇故事《血色商王钺》登出来以后,马上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并给博物馆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向被人冷落的博物馆里突然热闹起来,竟然破开荒地有人来博物馆参观。三元钱一张的门票,开始一天能卖十几张,到后来能卖上百张。原来这些人都是来看那件“商王钺”的。这下可把姬成他们乐坏了。照这样下去,他们不仅能发全工资,而且每月还能发上一百多元的奖金呢。
晚上下班时,大家都围在售票室里看售票员点票子。看着售票员大把大把地数票子,心里都乐得像喝了蜜水。
姬成说:“当初文化系统搞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你们一个个都想哭鼻子,谁都想不通。现在想通了吧?”
有人附和说:“就是,还是改革好,就是在以前没让我们自谋生路的时候,我们也从没有发过奖金呀。”
陶玲说:“这应该感谢我兄弟,要不是他写的文章,谁知道咱们这儿有这东西?”
有人不服气:“要我说呀,应该感谢那个被人杀死的交通局局长莫……莫什么来着?”
“莫汝方。”
“对,莫汝方,应该感谢莫汝方。”
“看你说的,为什么要感谢他?这和他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了,要不是他的血提前洒在这青铜钺上面,人们才不会来看这青铜疙瘩呢。”
听着她们的议论,姬成生气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这是什么逻辑?照你们这么说,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个杀人凶手?”
姬成本来说的是反话,可这帮女职工们不知是文化素质低,还是故意装痴卖呆,竟顺着姬成的话说:“对,对,应该感谢那个凶手,应该感谢那个凶手。”把姬成气得七窍生烟:“都给我闭嘴,你们……你们……我,我真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真是没文化,没文化……”
52书库推荐浏览: 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