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探推理] 《靶子上的男人与女侦探》作者:[美]玛格丽特·杜鲁门【完结】
【制作信息】
文本:Xinty665
OCR:Xinty665
校对:Xinty665
【作者简介】
玛丽·玛格丽特·杜鲁门·丹尼尔(Mary Margaret Truman Daniel 1924年2月17日~2008年1月29日),美国著名侦探小说家和传记作家,被誉为“美国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是美国前总统哈里·S·杜鲁门和伊丽莎白·维吉尼亚·沃雷丝的独生女。玛格丽特一生写过32本书,除了分别为父亲和母亲作的传记外,还有23本畅销侦探小说等。
其小说多以重大案件为题材,以美国最高权力机构运作为背景,不仅具有一般侦探小说扑朔迷离及惊险跌宕的特点,更由于其特殊身份及经历,使她对于美国政坛的利益争夺及权力倾轧比别人更多一层了解,从而为读者在更深的层面上,展现了一幅美国当代政治生活的全景图。玛格丽特·杜鲁门到目前为止已创作了三十多部侦探小说。悬念迭生、疑窦重重的谜案情节,高超的专业侦破手段和精彩的法庭辩论,各异的人物性格及复杂的心理特征,在她的笔下一切都驾轻就熟。读了这套我们特别为中国读者精选出的系列疑案小说,您就会理解《纽约时报》将她称为“讲故事的高手”绝非过誉之词。
当地时间2008年1月29日,这位被称为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侦探小说作家在美国芝加哥去世,享年83岁。
【相关著作】
《白宫谋杀案》—1980年
《国会山庄谋杀案》—1981年
《最高法院谋杀案》—1982年
《史密森谋杀案》—1983年
《领事馆路谋杀案》—1984年
《FBI谋杀案》—1985年
《乔治敦谋杀案》—1986年
《CIA谋杀案》—1987年
《肯尼迪中心谋杀案》—1989年
《国家大教堂谋杀案》—1990年
《五角大厦谋杀案》—1992年
《波多马克谋杀案》—1994年
《国家画廊谋杀案》—1996年
《众议院谋杀案》—1997年
《水门谋杀案》—1998年
《国会图书馆谋杀案》—1999年
《雾谷谋杀案》—2000年
《福特剧院谋杀案》—2002年
《联合车站谋杀案》—2004年
《华盛顿论坛报谋杀案》—2005年
【内容简介】
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大厅内正在进行精采的射击表演。仪表潇洒的黑人特工举起了左轮手枪,“啪!啪!”悬挂纸靶的电动吊车徐徐而下,上面竟挂着一具男尸……死者是从事大规模暗杀活动的干练特工。
联邦调查局局长为掩盖丑闻,亲自组织了特别侦查小组,并派有印第安人血统的女特工萨克西丝侦破此案。
女特工调查到死者在暗遭杀害前曾和他长期分居的妻子幽会,死者的女儿又告发她母亲是杀人凶手……胡佛大厦又谣传女特工和死者生前有暖昧关系。萨克西丝强压怒火,单身一人冒险登上了被斥为“糟踏男子汉美妙青春”的火岛,闯入了专写联邦调查局内幕的畅销书作家、偏执狂尼莱的家……
第一章
哈里·琼斯穿着一条百慕大群岛流行的印花短裤,褐色的鞋子,黑色短袜和一件白色圆领衫,衣服上面印着“亚克朗①志愿消防队1982年登梯冠军”的字样,对他的妻子莫琳说:“我一生当中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感到闷热。”
【① 亚克朗:美国俄亥俄州城市,橡胶工业中心。——译者】
他们站在华盛顿特区宾夕泛尼亚大街J·埃德加·胡佛② 大厦东大门外一条长长的队伍里,自从1975年秋天以来,胡佛大厦就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所在地。在那以前,联邦调查局设在街对面的司法部大楼里。
【② 约翰·埃德加·胡佛(1895~1972):去世前长期任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声名狼籍。——译者】
许多批评家把这幢大楼形容为华盛顿流行的新野兽派建筑设计风格的范本,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庞然大物,虎视眈眈地耸立在美国首都的一条主要街道上;这座大楼是对以其姓名命名来纪念他的这个人物的令人作呕的颂扬。大厦的形状象一个面包师巨人,头上顶着两片面包,巍然矗立,又象是一座永久性的纪念碑,纪念那个其名字成了联邦调查局(FBI)同义语的人——联邦警察力量的缔造者J·埃德加·胡佛。
那一天是8月10日,星期四。闷热潮湿本来是华盛顿特区夏季气候的特征,但是三天以前,一个高压带定前锋径直来到首都上空,把令人不舒适的酷热和潮湿推波助澜到使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天哪!”哈里用手帕拭去脸上的汗水。他背着一架照相机,相机的皮带陷在他肌肉发达的肩膀里。他感到双脚很不舒服,不断地换脚,因为他们一大早就出来观光,他和妻子莫琳还带着两个孩子,大的12岁叫贝基,小的9岁叫沃尔特。现在已是下午4点钟。
“天哪!”他又重复了一句。
“队伍已经在动了。”莫琳说。
52书库推荐浏览: [美]玛格丽特·杜鲁门